对于伏羲女娲氏的形象,大家探讨颇多。若说他们的确形象奇特、不同于现代人,那么和从猿到人的进化论就不相容;一定要说他们的形象和现代人一致,那么就要对众多古籍文物等资料进行全盘否定。最后唐凯容叹息道:“那真是一个被人们遗忘的时代。对于那个时代,宗教的解释和科学的解释是不相容的。如果伟大的心理学家荣格在推敲人类的集体潜意识时,能够追寻到那个时代的蛛丝马迹,对我们来说是种幸运。”
周平道:“可是他没有能做到,可惜!”接着又说:“虽然我对历史一窍不通,但是听两位兄长说说,感觉仿佛是打开了一片新的天空。我听得很仔细,你们刚才谈到宙斯与堤丰的战争、因陀罗和阿苏茹苏的战争,上帝对蛇的惩罚也隐示着战争,女娲屠黑龙也显然是战争,他们的对手都一样,是有翅膀的蛇人,为什么会在这么多地区有相同的神话流传呢?”
唐凯容道:“有可能这是一个共同的历史事件,随着人类分散到各地发展,被各自记忆又流传下来。杨老弟认为呢?”
杨明道:“我也有这样的看法。不过,我通过许多考古作品了解到,前三者战争的起因是因为一方挑战另一方的最高统治权,所以女娲屠黑龙可能是另外的事件,因为第一,王权争霸的意义要比前三者弱,女娲屠龙的目的似乎更大意义上在于解救受难的人类;第二,女娲的性别和前三者不同。虽然这些战争的确切发生时间,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战争确实发生过,而且规模宏大、不仅仅是原始的石头加木棒式的战争,否则不会被保留并流传至今。这些战争还告诉我们,在史前,有过文明,但又消失了。”
古风恍然大悟,道:“这就是文明的周期性发展。”
唐凯容点头道:“是,古老弟很有智慧。不管那文明是睡创造的,是人是神还是外星生物,总之在地球上出现过。好了,我们继续听杨老弟将接下来的历史吧。”
于是杨明讲道:“当今学术界对于神农氏和炎帝是否同一个人争议纷繁、势均力敌。我不想加入任何一方,因为感觉毫无意义。为了方便讲,我权且把他们合并为‘神农氏炎帝氏族’吧。神农氏和炎帝故事,如果被看作一个生活于现在湖北西北部及陕西东南部的部落,依次诞生了若干伟人,在他们的带动下,发展壮大,并跨出原来地域,与其他部落融合,发展成颇具规模的民族的历史,是合理的。按照记载,神农氏炎帝氏族的贡献主要有:制耒耜,一种木制农具,种五谷,开发灌溉系统,奠定了农工基础。发现种植药材,教会人民医治疾病。治麻为布,民着衣裳,改变原始的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的方法。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让人除了烧烤,还可蒸煮食品,另外可以贮存物品。根据《周易?系辞下》,还开辟市场,供人交易。又根据《世本?下篇》,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总之,使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现在问题出现了。第一,从燧人氏到伏羲氏,有着比较清晰的传承脉络,而从伏羲氏到神农氏,却没有哪怕一点点明显的传承脉络关系,里面存在着一段空缺。从有巢氏到燧人氏,即从能给自己安排地方居住到能够人工取火,那段历史太远古,自然很模糊,可以说得过去。从燧人氏和弇兹氏结合后,发展出一定的文明,直到伏羲氏,还可以看出有图腾、姓氏、文明的传承。但神农氏仿佛横空出世一般,和伏羲氏几乎毫无瓜葛,即便存在分裂融合、改朝换代,文明总可以传承,但似乎除了八卦以外,什么都没有。”
周平插话:“等等,杨兄,你说的从伏羲氏到神农氏存在着一段空缺,有什么证据?”
杨明笑着说:“就是因为什么都没有,才会说有空缺啊。如果要证明他们之间有传承关系的话,倒需要找证据了。另外,我这么说,是没有一点武断成分的,因为我已几乎穷尽了我能发现的任何资料。除了几位现代学者研究的资料提供了自伏羲氏以来的断代年谱,其他史料均不是缺乏关联性的记载,就是存在一段空白。就是那仅有的断代年谱,我起先如获至宝,但仔细研究,却发现疑问更深。这断代年谱,一本是王大有所著《三皇五帝时代》,称伏羲氏族历八十六世,从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并且提出伏羲朝有三次中断时期,即无王时间,曾有共工称霸九州、大洪水等事件发生。炎帝氏族为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514年,涿鹿姬轩辕黄帝时代为公元前4513年—公元前4366年。另一本是白联洲编辑的《中国西南部白氏宗谱》称公元前6163年,大熊伏羲于甘肃榆中代燧人氏称帝,号罗奉。伏羲与女娲联姻,绵延三千八百多年,共一百五十三代。伏羲女娲大氏族共传七十七帝至少典,之后为其后裔炎帝和黄帝。最后到黄帝是有熊国第79代帝王,公元前2698—公元前2599,共在位100年。
“单是年代,两部断代作品就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让我相信哪个好?而且这两部断代作品只列出了君主名和执政年代,以及若干而不是全部君主政权更迭的原因。但极少提及那一时期的其他事件,对于精神、物质发展更没有任何描述。很难想象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竟然没有几项重大事件发生,而文明的发展却像停滞一般。尤其在《中国西南部白氏宗谱》描述的一脉相承的血缘统治时代,文明没有发展就更不可思议。这么一来,以后黄帝时代物质发展的突飞猛进显得格外耀眼的同时,不得不令人疑惑是黄帝的伟大远超其祖先百倍?是那时的人民在智力上有了一次飞跃?这一点,又足以让进化论的渐变派和突变派来次大理论了。还是确实存在我们尚未了解的空白断层?”
周平道:“细心。我同意,请继续。”
杨明说:“我注意到的第二点,也是加深我上述印象的,是重大发明的重复。农业方面,史载伏羲氏时期已开发‘畎田’,即一种通过开沟挖渠进行灌溉农田兼顾排泄洪涝的工程;而神农时代似乎没有继承到,又进行了同样的‘发明’。伏羲氏时代有农田,意味着已经有了种植业,种什么呢?当然是可以吃的,不会尽是些奇花异草;而神农时代,又开始探索种什么植物可以吃,难道伏羲氏时代种的都是些不好吃的废品?医学方面,我国中医界尊伏羲氏是医药、针灸的始祖,史载伏羲氏有这方面的多项发明,《帝王世纪》称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神农时代或许人们遗忘殆尽,又开始‘遍尝百草,发现药材’的过程。”
周平再次打断,质疑问:“李时珍不也有过这样的行动吗?”
杨明回答:“后代的李时珍也进行过这样的壮举,但他的行动目的是对当时流传的很多医书中关于药材功效自相矛盾的说法,用实践来检验校正,所以,称不上是发明。而且他的地位不能与前二者相提并论。”
杨明继续说:“乐器也重复‘发明’,尽管不是很重要。另外我很难想象,伏羲氏的祖先已经建筑城池,后代们却至少几千年来一直过着‘原始的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的日子。而且现代学者据《白虎通义》‘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的记载,来评述神农氏的功绩,实在过分!他们一边想遵从进化论来演示历史,一边又严重背叛它。按照进化论人类由猿进化而来的观点,猿猴主要素食,间或食荤,难道人类祖先是大型猫、犬科动物?
“我注意到的第三点,是人物的形态。弇兹氏‘人面鸟身’和伏羲氏‘蛇身人首’在几乎所有史籍中都是突出记载的,而炎帝以后的人除了少数几个,其他均与我们现代人基本无异。多数现代学者以为‘鸟身’‘蛇身’是图腾,并把图腾仅看作部落标志而已,由此认为古籍神化了弇兹氏和伏羲氏。下面要说到的炎帝时代的蚩尤兄弟‘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铜头铁额,食沙石子’的形象固然可怖,却还不是太怪异,还可理解成蚩尤作为战神故意打扮成这副吓人的模样;或是古籍有意丑化一个战败者,以此提高黄帝的战功。但是,伏羲可是仁德的三皇之首,古籍凭什么把他描绘成这样?因此,古籍如此记载,极大可能是一种真实。
“我们承认史籍由于认知和动机的制约,出现错误疏漏是难免的。但重大发明的重复,是为了夸大?附会?或者觉得没什么可写了,而把能够想到的发明随意塞给这些祖先?如果这样,史籍的可靠性岂非要全面怀疑?如果不是这样,则只有一个可能,即我们远古文明曾经被迫中断过,后人不得不从头再来一次,这跟‘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合拍。”
唐凯容评论道:“那一段历史的确混沌不明,没有头绪。杨老弟发现的这三点很重要,让人感到,远古的人类,慢慢的从灾难的废墟中爬出来,一切重新开始。不能继承到的,只好重新‘发明’了。”
杨妻这时说:“唐哥,你念头转得的确快。其实我看过杨明的笔记,有时还转不过来念头呢。”
杨明对妻子说:“小文,你很聪明,只是忙与工作,专心于怎样找客户,怎样跑业务,总而言之是怎样赚钱,对这类问题只能忽略。不过,多亏你操家,我才能安心我的研究。这里,我当着各位朋友的面,说声谢谢你!人要追求精神,但是没有物质的支撑不行。”
杨妻不好意思的说:“不要谢,都有点难为情了。”
杨明回到了主题说:“任何事物都有个始终,准确点说是周而复始的过程。在用心经营若干代后,虽然整个社会的大波浪还是依旧走上升趋势,至少物质波浪如此,但神农氏炎帝氏族的小波浪开始走下降趋势了,日渐衰弱。这时,其他氏族也在兴起,特别是后来有熊氏出现了一个英雄,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和支持,这个英雄就是后世所敬的黄帝。我们现在通行说法是:黄帝,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肯定智慧非凡,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深谋远虑,所以得到人民拥戴是情理之中。《史记》这样描写:‘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经过多次战争,据说有五十三次,黄帝取代榆罔这位‘末代炎帝’,成为天下共主。据说黄帝的发明创造极多,只能加以概括,主要为:一、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把全国分九州;设官司职,提出以德治国。二、发明历数、天文、阴阳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纪年,以及文字、图画、著书、音律、乐器等;数学上,定度量衡之制。三、实行田亩制,穿土凿井,发明杵臼;对农田实行耕作制,及时播种百谷;开辟园圃,蓄养兽禽。四、发明机杼,进行纺织,制作衣裳、鞋帽、帐幄等;制造陶碗碟、盘盂、灶等;炼铜,制造铜鼎、刀枪、钱币;建造宫室、銮殿、庭堂、观阁、城堡;制造舟楫、车辆,发明指南车;发明弓弩、旗帜、兵符、铳、炮、云梯等。以及众多日常生活方面的小发明如床、几案、酒、鼎、铜镜、钟、灯、珠等。五、发明占卜,修建祭坛、祠庙,及棺椁、坟墓,制定祭祀、婚丧规则。六、并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
“上述归纳的发明创造,我看其中很多绝不是黄帝或其后继者所为,而应该是在黄帝及其后继者的统治下,一些富有创造力的人民所为。同时我还发现几个特点:一、绝大多数发明是继承了先前、特别是神农氏的发明,所进行的改良和深入。二、以物质层面上的小发明居多。三、提高舒适度甚至奢侈的物品被大量开发,如酒鼎、铜镜、珠宝、銮殿等。这意味着什么呢?我敢据此推测,黄帝是个贤明务实、具有唯物观的人。当时的上层意识是开明而实在的,所以人民乐于也敢于进行种种创造与革新,使社会财富得以迅速增加,形成了一个比较繁荣的社会。用马列主义的话表达,是黄帝的胜利冲破了炎帝社会后期落后的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这个社会,远不是我们现在想象的原始和落后。
“黄帝时代有过多次战争,这也促进了武器发展。最有名的两次,是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关于这两次战争的起因,史学家有三种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看法是因为许多史学家太囿于古籍的记述。如果我们从黄帝社会的物质发展中,还原出黄帝的性格与智慧,并追溯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历史上的亲缘关系,可以推理为:当后代炎帝日益没落时,原本属于炎帝社会的蚩尤部落发展壮大,开始挑战炎帝的权威并欲图取而代之成为天下之主;黄帝部落也有此欲图,但耐心得多,而且客观上,蚩尤部落的实力更大一点;当炎帝与蚩尤的战争经过一段时间、局面对炎帝不利之时,炎帝不得已向有亲缘关系的属邦黄帝部落寻求支援;这时,黄帝觉得时机已到,于是放弃隔岸观火,与炎帝一起在涿鹿消灭了蚩尤;聪明的黄帝由此得到好处不少:一、作为竞争对手的蚩尤被消灭,炎帝的实力也被消耗了不少,二、出兵助名义上的君主炎帝伐蚩尤,获得正义的名声,更获人民拥戴,三、得到蚩尤残留物资,招降蚩尤的军队,实力大增;这时黄帝要取代炎帝已不是问题,于是黄帝制造一个道义上有利于自己的机会,同炎帝开战并在阪泉彻底击败了他,顺利成为新的天下之主。
“黄帝时代的社会,物质发展很快,道德的发展可能有所落后。一般的史籍与传说谈到道德发展的不多,更不说道德的滞后了,但在黄帝时代,有所提及。道家典籍记载: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崆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三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以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说,贫富差距拉大,必然有人沉湎于物质、追求享乐,故此‘佞人之心得以成道‘并非没有道理。也许,开辟这个伟大时代的黄帝本人或他的黄帝后继者,在感悟之后,放弃帝位,而修道寻仙去了。后来,黄帝和老子被现代道教尊为祖师,并称‘黄老’。以上,是我对黄帝时代历史的归纳。”
唐凯容评价:“简单明了,符合一般的历史发展过程。不过我还是听一下你对于神农氏和炎帝是否同一个人争议的个人看法;凭什么你会认为炎帝社会后期的生产关系落后;涿鹿和阪泉两次战争据说是使中华民族的融合的战争所以意义非凡,你怎么看待?以及对于蚩尤部落的见解,因为现在很多人力图为蚩尤正名。”
杨明笑着说:“尖锐!模糊的东西逃不过你的耳朵。我先来回答第一个。
“关于神农氏和炎帝是否同一人,我的浅见是:神农氏和炎帝是他或他们这样称呼自己?还是他或他们的属下或人民这样称呼他或他们?还是后来的历史学家给予的称呼?不需要什么解释,多少有点历史知识的人,就会知道,是后来的史学家给予的称呼。那么,现在关于两人是否同一人的争辩,说起来可笑,事实竟然是在争辩在他们以前的史学家所给予的称号是否正确!这对研究那段时期的远古历史看不出有什么价值,不过,对参与的争辩者来说,‘意义’非同小可,因为需要如此来捍卫学术成果背后的个人权威。
“从感情而言,我倾向于神农氏和炎帝是两个人。这要从‘帝’字说起。‘帝’这个字战国以前专指天帝,也就是天上众神的领袖才是帝;战国时才开始以指人间君主,秦王嬴政一统七国后以‘始皇帝’自居,‘帝’正式有了天下众人领袖的意义。‘王’可以王一方,但‘帝’必须帝天下。要号令天下就必须要使尚未归顺的民族臣服,不可避免会带来战争,所以,‘帝’的涵义,在‘秉承天道、至高无上’外还附带有‘威严’、‘野心’和‘杀伐’的意思。故此,我是不忍心将‘帝’加在这位‘带来五谷、发明农具、为人民健康尝尽百草最后不幸中毒而亡’的慈爱仁者身上的;再说,相传他在位140年,应该有足够时间大量扩张版图,但如果称帝他也必日理万机,不允许他‘尝尽百草中毒而亡’了。他的子孙后代们可以借助人民对他的感恩戴德而扩张版图最终称帝,他不会!最后,假如他的子孙后代称帝了,成炎帝了,可以追谥这位慈爱仁者,可这对于研究历史意义大不大?正如我们知道三国历史上有过孙坚、孙策,但一定要记住吴高祖武烈皇帝讳坚、世宗桓皇帝讳策吗?我们一定去研究三国时的吴帝是孙坚、孙权、还是孙皓?
“你的第二个问题,我难以正面回答。我承认,我是臆测的,是对黄帝能够取代炎帝的合理倒推。不过,很有趣的,据《三皇本纪》记载:‘神农纳奔水氏之水曰听妃詙。为妃。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就是说,大概到神农氏炎帝氏族的第六代的‘帝’开始昏庸无能,人民不买他的帐了。不知这八个‘帝’本来就是这样的名,还是司马贞给起的?因为排列很有趣,第六代哀愁,第七代相克,第八代则被网住要亡了,因为罔的汉字解释是亡、网、无、欺骗,全然不似以前几位又是魁梧继承又是光明正直。
“第三个问题,的确如唐兄讲的,历史学家都说涿鹿和阪泉两次战争很重要,因为起到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是决定日后基本面貌的历史性战争。但我认为这两次战争更重要的意义不在于历史的学术研讨,而在于为考古发掘提供了平台,从而更正确地去发现那段历史。古籍记载这两次战争的场景,又是水火四起、又是风烟弥漫、有地上的又有天空中的较量。因为我们把那个时候定位于早期青铜器时代,人们仅仅使用冷兵器,令今天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中掺杂了太多的虚构神话。何不认真考古发掘?通过深入认真的考古发掘,我们可以有如下推断:一、发现众多的铜戈、石弹,可认为我们目前对炎黄时代的历史研究正确。二、发现铁器,火药残留,那我们还要重新研究。三、什么都没发现,则可能古籍有关记载是错误的,同时提示我们要更仔细些,比如检测深层土壤的放射性含量等。这种考古是非常高的挑战难度的,要求我们首先要排除错误的发掘地点,其次要分辨可能在不同时期发生战争的残留物。但是,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有什么理由让我们畏缩呢?
“第四个问题,坦率的说,我研究不多。大概是为了现在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因为据说蚩尤我国东方南方各少数民族的先祖,如果真是,那么个人以为以前战争的规模真的很大。另外是为了维护历史的客观和真实,‘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种强者理论若出现在历史中,真的是对历史的侮辱。不过,对于蚩尤本人的研究我倒特别有兴趣,刚才没提是因为不想旁生枝节。据说蚩尤为兄弟八十一人,都是“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铜头铁额,食沙石子”的形象。古籍记载的形象或许也是真实的。第一,现在我们世界上不是没有连体人。第二,从他们吃的东西根本不同于正常人,古人不明所以,所以用‘食’字,我们近代的第一台动力机械,‘吃’的煤,就是黑色的石子;头也不是肉长的,而是铜铁,可不可以怀疑是由人控制的战斗机械?第三,蚩尤被杀后,黄帝怕其‘复活’而将其肢解,并运往各地分别掩埋,又时为什么?是怕人重新组装?当然,我相信他没有《终结者》里面的液体金属那么厉害,能自行拼凑。总之,我对蚩尤和他与黄帝炎帝打的两次大战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战争场面远远超过原始的冷兵器作战规模,非常不可思意,与我们现代战争很类似。怕你们不相信,所以想等以后我们作专题讨论呢。”
古风听了,兴高采烈的说:“那很好,下次我们讲战争主题,这个我更喜欢听,还可以讨论,哈。”
周平冷冷说:“下次的下次吧。”
古风不满的问:“为什么?!”
周平说:“刚才已定好了,下次主题是大洪水!”
唐凯容说:“不要争,只要有利于我们透视未来的,我们都会讨论。我让杨老弟设计一下,讲到洪水时,你古老弟也有感兴趣的地方;说到战争时,周老弟也不会无聊。”
杨明说:“唐老哥,你不是给我增加难度嘛。”
“对你正合适,”唐凯容开玩笑的说,“你不是最喜欢IMPOSSIBLEMISSION吗?”
这时,众人发现杨妻已经悄悄离开了。唐凯容说:“呀,时候不早了,我们也不要再打扰杨老弟了。古老弟,今晚的讨论,听出什么名堂没有?”
古风道:“当然听出来了。杨哥说的是,我们人类的发展是有周期的。好象人类几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不知什么原因,他们消失了,留给我们一堆谜团。除了几个例子,杨哥没有其他东西可以证明。以后,我们有了大量的神话传说考古证据,杨哥可以比较系统的用逻辑方法来说明从有巢氏到伏羲女娲时代的一个周期,还用伏羲以后的社会状态进行反证。以前这个文明,可能是给洪水毁了,或者还有战争因素。我们也处在一个周期之中,只不过这个周期到什么时候结束,还不知道。”
唐凯容笑道:“古风是很聪明的。我们这个周期的终点,以后肯定要讨论的,这是我们最关心的。好了,我们大家给杨明道声晚安,要告辞了。”
杨明连声说:“不客气、不客气。大家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