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了,老人迫不及待得把剩下的人都招集起来,然后声泪俱下的公布了自个身世。
说自个为了怕给老祖宗蒙羞,只好把大家的身世隐瞒起来,只有族中老人代代口口相传。如今大家逃离了大赵,脱离了奴仆身份,又有充足的食物活下去,已经算是顶天立地的自由人了。
我们不是没有祖宗,我们的祖宗很伟大,我们家族的历史很悠远,丝毫不比刘氏,曹氏,司马氏,旬氏,崔氏。甚至比他们还要悠远。因为我们祖宗被高祖皇帝贬至边塞苦寒之地,又为奴仆,所以才没告诉大家。
我们应该感到自毫,因为我们先祖是西楚霸王麾下五大将之一,汉初高祖麾下三大名将之一,先封九江王,后封淮南王的英布。
老人站在土坡上慷慨激昂,底下所有人跪在地上高呼“祖宗万岁”!每个人都激动莫名,狂热的眼神让英玉感到恐惧,害怕。
英玉跪在地上暗暗腹诽,这不是在搞狂热的“个人崇拜”嘛,要不得的!
其实他哪知道古人对祖宗的狂热信仰?跟本就不是简单一句“个人崇拜”就能诉说得了的!
在古时,人们相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身份高贵的人生下来身份就高贵,就是一两岁也是身份高贵,身边有无数身份低微之人为奴仆伺候。身份低微之人生下来身份就低微,任多有钱也是低微之人。
身份是什么?很简单,身份就是祖宗有没有名气!
蜀国皇帝刘备没当上皇帝之前贫困到以卖草鞋为生,可是,他是高祖后裔,他就是身份高贵之人,很多有才华却身份低微之人投靠他,辅助他建功立业,到最后成为一国之皇帝,这就是身份高贵之人的代表。
大将军何进只是个屠夫的儿子,就是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也被读书人看不起,这就是身份低微之人的代表。
出身,代表一个人或是一个族群在社会中的地位,英玉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对这些根本不在意,可是老人却不一样。
凭老人的才能,功劳完全可以在大赵军中担任高级将领。凭驭的勇武,完全可以入选大赵最精锐的“龙腾军”。
可是,时运不济,他们出身不好!
他们不是胡人,是汉人,而且是汉人中的奴仆!
所以,他们只能是奴隶,是奴兵,只能在战场上拼命撕杀,为大赵打前锋,死了就扔在路边,运气不好可能还会被当做“两脚羊”吃掉。
他们迫切的希望有个祖宗,有个为他们遮风挡雨的祖宗,就是假的也无所谓,只要有个名字就行了。
反正他们从来就没有祖宗,没有姓,甚至没有名字。有的,只有一腔热血,满心的辛酸,一把子力气。
如今,他们最敬重的族中老人告诉他们,他们有祖宗,他们的家族是历史最悠远的,竟能追溯到秦末。
天哪,秦末,那是多长?
老人傻眼了,望着下方眼巴巴的族人,急得无所适从,没辙了。
他只是个奴仆,上阵打仗无所谓,只知道大晋,大赵,前赵,鲜卑慕容,可是要他算多长时间,昨天没算啊,怎么办?
英玉跪在地上动动膝盖,跪这么长时间,都有点痛了。可是上面老人还在不停的讲,把他昨夜告诉他的全都添油加醋的讲出来了。听到上面没声了,奇怪得抬头看了他一眼,就见老人急得冲他直打眼色。
哦,怪不得没声了,昨天忘了告诉他了。
那是多长时间?
秦是始皇帝公元前221年建立的,那就是二百多年了。汉呢,不知道。不过他记得刘备是公元二百多年死的。加上大晋,差不多五百多年吧。嗯,差不多!
英玉跪在地上冲老人摆了个手掌,摊开五指,晃了晃!
乖乖,老人心脏剧烈的跳动起来,五百多年啊,这么长?不过,管他呢,先把眼前情况应付过去吧。
老人的声音充满自豪,讲得唾沫横飞,一点不见他脸红,“我们这一支自秦末汉初传承下来,到现在一共五百多年了,孩子们,让我们欢呼吧!我们重新拾起祖先的辉煌,我们重新开始,我们可以光明正大的祭祀我们的祖先!”
“九江王万岁”!
“九江王万岁”!
“九江王万岁”!
底下的人群疯狂了,五百多年啊,前朝刘姓也才五百多年,就算大晋司马氏也不过三四百年而已。
我们不是奴仆,我们不是兵奴,我们也是堂堂王爷后裔,我们也是诸侯子孙。
狂热的气氛直到驭领人把鼓风机抬来了,还没有完全消散,搞得驭等人莫名其妙!
老人大手一挥,加餐,想吃多少吃多少!
英玉这才感觉到,这都晌午了,早饭还没吃呢!
唉!个人崇拜害死人啊!
老人干瘪的脸上红光满面,招呼铁林一起狂欢!
铁林供手感叹道:“没想到阁下竟是九江王后裔,先前真是怠慢了!”
“唉!”老人装模作样道:“为了不给祖先蒙羞,只好不说了,望老弟不要怪罪啊!”
老人高兴啊,不就是认了一个死了五百年的祖先嘛,这个有姓的人都对自己客气了,以前救他的时候也没这么客气。
嗯,认得值,还是小马驹的主意好啊!
不过,这孩子怎么知道这么多的?好像他一直跟我们在一起啊,难道真是老天有眼?
老人太高兴了,直到现在才发现不对。
不过,管他怎么知道的,装糊涂就好了,可能真是老祖宗显灵了。
经过相熟之人相告,驭等人也不着急那十柄宝刀了,跟随人群一起狂欢。
就是一百把宝刀也不值这个消息重要啊,这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一种凝聚力!
虽然以前也有,但那只是归属于一起吃过苦,一起受过累,在死亡和血泪中结下的情谊。而现在,则是归属于一个祖先,一家人的亲情。
所谓的一家人,就是血脉中都流着同一种血,脑中都有同一个思想。
这,就是宗族的力量!
等到狂欢过后,太阳都快偏西了,想走也走不成了,只得向前移了两三里,找个没动过的河道,继续抓泥鳅。
狂欢加祭祀,把泥鳅都吃光了,只得重抓,要不晚上就得饿肚子了。
铁林也是俩月来第一次吃得这么饱,看得英玉心惊胆战的,可千万不要出事啊,你要出事了,我的大计可就全没了。
还好,可能是铁林以前吃太多肉了,肠胃很好,虽然觉得肚子有点痛,但也坚持下来了。
等到消化差不多了,铁林招呼徒弟和驭几个壮汉,把鼓风机拆开。
英玉算是长见识了,就这么大的木箱子,里面的空间真的很小,密密麻麻的让人看的头晕。
这个箱子就是整个化夏民族从古到今最高智慧的结晶。
金属工具一直是中原农耕文明最先进的,曾经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直到清朝才被西方世界拉下马来。
而鼓风机则是金属冶练中最重要的一环。
想要冶练金属,火是必不可少的,温度大小决定着金属质量的好坏。从前人们用木柴,再到后来的木炭,再到煤碳的应用,一直都是在温度上斤斤计较,只要是提高一点温度的手段,都能抬高金属的质量。
从春秋时的块炼法,到秦汉时的炒钢法,再到西汉时期的百炼钢,都是以提高炉中温度来保证金属的质量。
而在这个大争之世,金属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战斗力高,地盘就大,人身安全就得到保证。
所以,英玉并不去争那十柄宝刀的控制权,他在意的是这个鼓风机。
只要这个鼓风机在手,能提高炉中温度,什么样的宝刀没有?
可惜,里面弯弯绕太多,英玉瞧的头晕眼花,也没瞧明白。
可能是这里面的科技含量太高,咱这个文盲不认得,英玉自嘲道。
咱这个大学生,就算是三流的,好歹也是个举人不是。到大晋竟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别提英玉多郁闷了。
铁林笑呵呵的瞧着英玉围着鼓风机四处打转,他丝毫不怕这个小孩子把技术学了去。
从他十岁开始,他爷爷就开始拿着个木棍一步步教他认识里面各个部件的作用和做法,直到三十五岁才弄个明白。到四十多岁才能不用人指点,不看样品的做出一个来。
所以他不怕,如果那个孩子看一阵就能看个明白,他不介意把自已衣钵传给他!
英玉看了半天,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放弃,不看了。
这是打击俺幼小的心灵,什么破玩意嘛,都能把人头绕迷糊了。
只好把目光放在那十把宝刀上。
可惜,早就被人分完了。
英玉好说歹说,才把驭手上的新刀“借”过来看看。
刀长四尺有余,一掌宽。把柄长一尺处是直的,然后慢慢弯成一个漂亮的弧度,厚背薄刃,厚处半指厚,薄处比纸薄,刀刃比柄处稍微宽大些,更容易用力,刀面上有错踪复杂的雪白花纹,就像片片雪花一般,刀柄处有一圆环,防止脱落,拿在手中,大概有二十余斤重。
乖乖,不但漂亮,而且更具杀伤力。
铁林在旁边解释道:“这是我根据军队中人所述所改进的骑刀,重近五十余斤,便于马上所用。为了不被大赵得到,我把实验用的近五百把刀全部扔进襄水了,只留下十把,只够塞进鼓风机的。”
英玉只是觉得漂亮,太花俏了。
而驭在旁边则是直流口水,如果用这把刀斩国人,肯定一刀两段。
英玉以前玩隋唐争霸时,那里面的唐横刀,陌刀简朴实用,可是陪着唐人征战数百年的,而陌刀更是替李唐王朝开拓万里疆域,打得诸胡骑兵不敢挑衅唐王朝。而现在中原大地上到处都是骑兵,如果用唐军的战术,陌刀加横刀是不是也可以把胡人赶出中原?
英玉想到这里,想到以后千万把陌刀排成一排,如墙而进,然后喝着大秦战歌,气吞万里如虎,把胡人一个个斩落马下,这是何等的让人热血沸腾!
大家说行不行?
<a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