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说:如果我的生活是一部蹩脚的长篇小说,那么接下来,我就会很快地与方倩恋爱,互通往来直到高考考上同一所大学然后毕业结婚,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
可是事实并不是如此。
方舟信里面那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觉自己喜欢男生”让我惊讶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拿着信的手颤抖了很久才勉强继续读下去。他说初二那年自己开始迷恋同性。不知是天生的因素还是因为从小没有父亲,他渐渐感觉需要生活中缺少男性刚活泼的特质。这大大超乎了我的想象。他毫不避讳地和我说他的青春期是在幻想男性身体中度过的,平时朋友的亲昵动作都会让他痛苦万分。
一次学校组织的春游,一名与他说过几次话的女孩向他表白。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断然拒绝。不久后还傻傻地和她说自己喜欢男生,然后看到她大声地喊他变态,捂着嘴转身哭着跑开。他对女孩歉疚很久,知道因为一件事变成深深的恨。
说实话我没有很快接受他。在这以前我一直是对同性恋抱着鄙夷态度的。因此很长时间我都没有回他信,几次拿出信纸斟酌语句怕自己仍然会不经意间伤害到他便作罢。
方倩似乎知道他的事情。她对方舟的接受让我十分佩服,她说人类的习惯有时是一件很害人的东西,会轻易蒙蔽我们的双眼,从而导致错误的思维。以前我一直以为同性恋就是那种追求时尚的富家子弟玩的游戏,包括郭敬明的《小时代》也是如此。可是方舟慢慢彻底颠覆了我这种想法。
我告诉自己不能因为方舟什么缺点(当时我仍认为那是病态的)便否定与他朋友的关系,于是在高三寒假终于提起笔给他写了封信。心里面我没有正面提起他的事情,只是告诉他我们还是朋友,我愿意继续倾听他的故事。
***
方舟初三忙了一年,学习时间越来越多,加上自己心智尚未成熟,便也没有多深刻的想同志的性质。
中考很顺利,考进市重点高中,母亲王玉芬为了奖励他,放假后给他买了一台电脑。
王玉芬在家的时间不多,方舟假期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呆在房间里上网,网上纷繁多彩的世界让他眼花缭乱,可是就像外国一个研究说得那样,他愈发感到孤独。
他QQ里面的好友寥寥可数,稍微应该有一些话说的方倩似乎因为这两年方舟没怎么和他写信了便以为自己有什么让他讨厌的地方。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方倩的日志大都压抑悲伤,不知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还是最近的确经历了一些事情。其实我们不知道,方倩是因为那个从小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男孩突然对他冷漠才孤单悲伤。
她说自己就像白雪公主,生活在华丽却毫无乐趣的宫殿里。
其实这个世界存在一类人,他们骨子里活泼开朗,喜欢热闹,可却总是寡言少语,踽踽独行。他们中某些人,是因经历太过坎坷,不得不被动接受孤独的事实;有些人则是不善交际,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避免与人交流从而产生的摩擦。方舟属于前者,我属于后者,而方倩,似乎两者兼有。
***
一天方舟鼓起勇气在百度输入了“同性恋”三个字。然后在百度百科里看到了他无法置信的内容。他从来不知道自己和牛顿、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培根、但丁、柴可夫斯基、惠特曼、三岛由纪夫、柏拉图等等等等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他原本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异类,是这个世界发生的错误。
知识与视野拯救了他。他时常无比嘲笑地说自己这个可能被别人认为心理有问题的人梦想竟然是当心理医生,可能正因为心理的不断挣扎从而认知,才让他渐渐对心理有着透彻的了解。
他读李银河的社会研究,王小波的文学作品,甚至将上面说的那些作家的文章挨个读下来。那些汪洋肆意的思想大海倾潮向他涌来,这些精神的财富重新界定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他曾经不无哀伤地说,自己就像能够感受到极其微弱的气体压力,在别人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几乎被认为不存在的空气中时,他却痛得寸步难行。
我一直觉得人是一种可塑性很强的动物,像他那样子生活要不变得敏感复杂才很奇怪。
转眼进入了高中。有了更多的认识,便开始避免与人接触。他用大量的时间看小说,有时被老师发现他们都会惊讶的看着这个似乎很认真读书的学生。
他的生活渐渐没有了友情。男生暂且不说,女生做朋友也怕别人喜欢上他从而受到伤害。他小心翼翼地进行每天的措辞,头发剪得短短的,生怕别人觉得他有点中性化(其实后来他渐渐知道很多那种人并不中性化)。
他喜欢偶尔在草稿纸上写一些言辞不清,被同学们说成年轻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章。
高一唯一的插曲就是下学期初中向他表白的女生分到了和他一个班级。当然,两个人见面形同陌路,偶尔老师叫他回答问题瞥见不远处她鄙夷的目光。
他们其实坐过同桌。那两个月里,她只和方舟说过两句话,一次问他一道数学题,另一次竟拿出一个洋娃娃,饶有趣味地说:“你觉得可爱吗,要不我送给你吧!”
从她的眼神,方舟马上就感觉到她对自己的嘲讽。他丢下一句“那是女孩子玩的东西”离开座位,听到后面没所谓地轻笑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