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我们已经在前进的路上了,我是连梳妆打扮都没有,就直接进了我的‘麻辣滴’里面开始呼呼大睡,谁让咱昨天晚上有点兴奋呢,拉着阿木尔扯到半夜,好不容易兴奋劲过来刚躺下没睡一个时辰又被二哥哥叫醒说是要早点出发。潭柘寺离北京并不远,走的慢也就半天时间就到了。只所以这么早出发也是因为二哥哥太兴奋了没睡好吧。
大家肯定会有疑问。不过是去个寺庙。至于这么激动吗?那您就有所不知了,潭柘寺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不仅如此,潭柘寺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当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持《华严经》以为净业”,“其所诵时,一城皆闻之,如在庭庑之下”。很多信徒踊跃捐助,助其在幽州开山立宗,所以华严祖师就去找当时的幽州都督张仁愿,向其求建寺之地,张仁愿对华严祖师说:“和尚想要多少土地,地址可曾选好?”于是华严祖师带张仁愿来到了潭柘山嘉福寺附近西坡姜家和东沟刘家的土地,张仁愿对华严祖师说这是有主之地,我也不好擅自做主。就把姜姓和刘姓地主一起叫来协商,两地主本不想给,但看在张仁愿的面子上对华严祖师说:“和尚想要多少土地?不可太多,太多的话我们以后就没有饭吃了。”华严祖师知其俱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地主,良田无数。便取出盖自己蒲团的毯子对二人道:“不多不多,两位施主可否割这一毯之地与我?”姜姓和刘姓地主一看只有这巴掌大的一块毯子,忙不迭的答应,并且请张仁愿做中人。
华严祖师见张仁愿答应了做中人,就把手中布毯往空中一抛,只见布毯在空中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且迟迟不落地,众人目瞪口呆,不一会,布毯已经大到遮天蔽日,两地主面如土色的喊:“够了,够了!请大师慈悲,不要让它再大了!”华严祖师含笑看了二人一眼说:“落”于是毯子就落了下来。直直盖住了好几座大山。张仁愿对两人道:“这一毯之地就让与华严大师,二位可不要反悔。”二人一看真佛在此,哪敢反悔。
于是华严祖师就在此地以破败了的嘉福寺为中心,重建寺庙。修筑殿宇,扩建寺院。因寺院后山有两股丰盛的泉水,一眼名为龙泉,一眼名为泓泉,两股泉水在后山的龙潭合流后,流经寺院,向南流去,不仅满足了寺院日常的生活用水,而且还可能灌溉附近大片的土地农田,故华严大师命名此寺为“龙泉寺”。但华严祖师以一毯之地建寺的大神通却广为流传,当地人都私下称此寺为“毯遮寺”后经千年,“毯遮寺”就逐渐演变为“潭柘寺”
而且从潭柘寺建成以来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这浩瀚的岁月里,潭柘寺经历了无数的风雨的洗礼,却依然香火鼎盛,更有甚者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更不用说潭柘寺十景,潭柘寺二宝,这些在民间并不多见的景致。也难怪。二哥和我会对潭柘寺之行如此的期待。
只是没想到路途并不远,我们走的也并并并不快了。一直到了中午快饭点的时候,我们离庞潭古道还有一段距离,这条古道从石景山区的庞村,过永定河后,经卧龙岗、栗园庄、石门营、苛罗坨、越罗睺岭,与芦潭古道会合,到潭柘寺。而且这条古道是京城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而且平坦易行,并比芦潭古道近5公里。位于栗园庄的奉福寺是潭柘寺的下院,是远途香客去潭柘寺的中转站,从京城而来的香客,一般都要先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再赴往潭柘寺。返回时也要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返回京城。
二哥见我们行程如此之慢,眼看又到饭店了。便大手一挥,就地用餐,四个小洋洋闻言,高兴的从她们的马车里蹦跶出来,开始埋锅造饭。我则在阿木尔的服侍下,穿戴整齐,
人模人样的溜达出来。。。。。啊、。。又是一个艳阳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