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一阵低沉的号角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上官妙香。她坐起身子,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看到姬宁龙的塌上已经没了人影,立刻蹦了起来,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就往帐外跑。
“公子——公子——”上官妙香一边跑一边喊着,顾不上地上冰凉。
“公……”上官妙香跑到帐外看到姬宁龙正站在门口,心里的石头刚一落地,转瞬间看到军营里到处是拿着兵器奔跑的士兵,又让她害怕起来,她不敢做声。
“你起来了。”姬宁龙回过头来看到上官妙香站在自己身后,雪白的小脚丫踩在粗糙而冰凉的沙砾地上已经有了血丝,心里不忍,便把她抱回了营帐。
“你怎么不穿鞋就跑出来了?”姬宁龙把上官妙香放在塌一边说,一边用手拍了拍她脚丫上的沙砾,见她脚上没有受伤,这才放下心来。
“我……我怕公子走了,不要我了。”上官妙香哽咽了起来。
“傻丫头,我们一路走到了这里,我怎么会丢下你不管呢?”姬宁龙笑了笑。
“我就是怕……公子不要怪妙香。”上官妙香见到姬宁龙,心里有了依靠。
“这没有什么的。要是你不见了,我也会害怕的。好了,你乖乖的在这里待着,我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记住,我没回来之前,外面不管发生什么事,你千万都不要出去。”姬宁龙安慰并嘱咐了上官妙香。上官妙香不住点头,神色也镇定了许多。
看到上官妙香情绪稳定了,姬宁龙拿着剑便出了营帐。
营中的士兵听到号角都集中到中军帐前,姬宁龙是不是军营里的人,只好站在远处观望。
柴荣全身披挂站在中军帐前的高台上做着战前动员。距离太远,只能隐约听到些只言片语,姬宁龙也没听清楚柴荣到底说了些什么。不过从效果上看,还是很有煽动性的。帐前的将士时不时山呼万岁。
张永德站在台下诸多将领的最前面。赵匡胤还没那么高的地位,他只是站在第三排十多个将领的队列里,跟着士兵一块时不时的振臂山呼。
不一会,柴荣的战前动员做完了。有将领陆陆续续到柴荣跟前领令牌。张永德上去领了将令,走下台来手一挥,台下位于柴荣左侧的的大小军校很有秩序地跟着张永德昂首阔步地走出走出大营。赵匡胤也赫然在列。
看到张永德率领的这一路部队全都出了营门,姬宁龙不免有些担忧了起来。他们去的方向是昨日自己逃出来的汉军主营,那里面少说有几万人。而张永德领的兵充其量不过五千。
而另外一路向张元徽方向进军的周军人数更少,也就张永德这路部队的一半多一点。
看来柴荣是太相信自己的禁军能在自己的一番激励下个个奋勇争先以一当十。虽然古代兵家常把“置之死地而后生”作为至理名言写入了兵书。但能被史书记载下来的经典战例都是胜利者留下来来的。换言之,并不是所有的“置于死地”都能够“后生”,
“死地”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激励人破釜沉舟的勇气,奋勇向前,最后绝处逢生;但是同样可以让面临绝境的人产生恐慌,最终导致心理崩溃,不战自乱。
历史上的高平之战就很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张永德和赵匡胤所在的左军确实做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后大败汉军;而右路樊爱能、何徽未战先怯,最后导致崩盘不战而逃。
想到这里,姬宁龙觉得柴荣这么做实在是太冒险了,要是多等一日,等后方援军到来胜算要大很多。但通过和柴荣的一番面谈,姬宁龙觉得柴荣绝非是莽撞的人,他是不是留有后手,这就不为人知了。因为历史上直提到柴荣是赢家,自然要写得越英明神武越好。
姬宁龙摇摇头,转身准备回营帐,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叫他:“姬兄弟!”回头一看是昨天那个带自己去见柴荣的传令兵。
“姬兄弟,陛下有请。”没等姬宁龙开口,传令兵一拱手先说了话。
“找我?”姬宁龙有些诧异,这大战在即,柴荣找自己做什么。皇帝传唤,姬宁龙也没那么大牌敢置之不理,只好跟着传令兵过去了。
“姬兄弟,有没有兴趣跟我一块出去看看?”柴荣自信满满,面带微笑。
如果皇帝跟你客气,你还不给面子,那结果可想而知。姬宁龙看到柴荣已经让人把“黑风”都牵来了,虽然是商量,但根本就不给姬宁龙说“不”的余地。
如果此刻姬宁龙在其他地方,或许这场战役引不起他太大兴趣。但此刻身处高平战场,就算柴荣不开口,姬宁龙也很想目睹一下这决定后周乃至整个五代十国命运的生死之战。
姬宁龙一拱手,说道:“是。”
柴荣很满意姬宁龙的态度,跨上战马,亲自指挥中军,开进了战场。
姬宁龙跟随柴荣上了在大营一侧并不太高的小土坡。土坡高出地面不过二十米,但已经能把整个战场一览无遗。
从这里看过去,姬宁龙才发现,原来这里有两条路,可以通往刘崇和张元徽的大营。两处营寨目前都大门紧闭,周军的左右两军正在向两处大营前进。姬宁龙很是不解,明明人少,却要主动发动进攻,真不知道柴荣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转眼看了看柴荣,他依然自信满满眺望整个战场。
再看看地形。刘崇的大营是依山而建,张元徽的大营是在刘崇驻军的这做山和另外一座山之间的山坳里。山前一直到周军大营是一片没有遮拦的开阔地,只是在刘崇大营外有座并不高的小山,那就是柴荣夜看汉营的地方。只是靠近道路这一侧山势陡峭,根本也不可能布下伏兵。在这开阔地上以少击多,还选择主动出击,姬宁龙心里也打鼓,难道柴荣真的相信自己军队人人都能够以一当十吗?
就在姬宁龙心里嘀咕的时候,周军右翼进攻的张元徽部突然打开营门,营里的士兵像潮水一样涌了出来。右路周军显然没有做到柴荣所希望的以一当十,甚至都没有像样的抵抗一下。面对蜂拥而出的汉军,他们选择了逃命。
很快,汉军冲在前面的骑兵就淹没了周军右路大部分步卒。四散逃走的就是跑得快的骑兵。
在山上亲眼目睹了右军在几乎没有抵抗的情况下,逃的逃,降的降。柴荣咬着牙,狠狠地骂了句:“这帮混蛋!”自信的脸上随着战局的变化顷刻间变得铁青。
张元徽部可能也没想到如此轻易就能击溃周军,出阵的汉军在营外被没有去追击溃逃的周军。一部分汉军把投降的周军和散落的辎重押送回营,其余的汉军在营外重新集结了一番,布好了队列。
随后张元徽部发出号角,刘崇大营内的汉军也杀了出路。见到主营的汉军和周军左翼缠斗在一起,张元徽这才率领本部汉军冲着营外柴荣所在的中军杀了过来。
“陛下,陛下。这里危险,还是先回营吧。”一个不知名的校尉跑上山坡,跟柴荣禀报。
姬宁龙看了看他,从衣着上看,应该是和赵匡胤一个级别的。
柴荣怒视着他,大声喊道:“惑乱军心,拉下去斩了。”两旁的卫士还有迟疑,柴荣盛怒之下,拔出佩剑一剑砍杀了这个没有留下姓名的校尉。
“大周生死存亡之际,再有未战先怯者,这就是下场。”柴荣大声吼道,“准备应战。”
很快,张元徽带领的前锋骑兵已经冲到了距柴荣所在的山坡不远的地方。柴荣把剑一挥,中军迎了上去,与汉军厮杀了起来。
中军与汉军前锋交错在一起,虽然个个用命,但汉军毕竟人多,柴荣的亲随已经被打退到山坡脚下。
张元徽指挥汉军一步步逼近,一抬头看到山坡上竖立一人,周围防备严密,猜想此人就是柴荣。于是在乱军之中他停了下来,拿出弓箭对准柴荣,一箭射了出去。
“陛下小心!”发现有箭射向柴荣的士兵大声惊呼,但只能惊呼而已,他无能为力。
周围的周军都被惊呆了,眼睁睁看着箭向柴荣头部飞去。
在这一瞬之间,柴荣没有躲避,但他也没有中箭。箭在据柴荣眉间只有一尺的地方,被柴荣身旁的姬宁龙伸手抓住了。
姬宁龙看了眼柴荣,虽然他镇定自若,但额头还是冒出了不少冷汗。此刻他不明白,柴荣到底是怎么打赢这一仗的,敌众我寡,命悬一线,真不知道柴荣还有什么扭转乾坤的奇招。
姬宁龙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心里知道如果柴荣死了,周军战败,中原烽烟又起不说,自己恐怕很难到开封去找到云玉瑶。
“接你的枪一用。”姬宁龙把手中的箭往地上一扔,抓起柴荣身边一个护卫的长枪,冲下了山坡。
姬宁龙看清楚射箭的人穿的铠甲与旁人不同,那人定是张元徽。敌众我寡,只有擒贼先擒王才有可能。只要张元徽一死,汉军必定大乱。
“闪开!”姬宁龙大喝一声,冲进阵中直奔张元徽而去。
张元徽是员猛将,打仗身先士卒,此刻看到姬宁龙冲向自己,举起手中的长刀准备迎战。
姬宁龙横着长枪,眼看要到张元徽身边,运足了力气,手臂一扬,根本就不讲道理地用枪身往张元徽的长刀砸了过去。张元徽连忙用刀横着一挡,他哪知姬宁龙神力,这一挡竟把他手里的的长刀震出数丈之外。
张元徽大惊,连忙想拔剑迎战,姬宁龙哪里还给他机会,回过身来一枪刺穿了张元徽的身躯。
张元徽落马,汉军见主将阵亡,纷纷后退。周军乘势掩杀过去,形势顷刻间逆转。
就在张元徽部溃败的时候,在战场的东方杀出一支军队,一部截断了张元徽部溃逃的路线,另一部加入左路军攻击刘崇大营。
姬宁龙这才明白:难怪柴荣胸有成竹,原来在战场一侧早已伏下了生力军。
姬宁龙见周军控制了局面,就准备退出战斗。这时候从刚才生力军中过来几个人,为首的是个老将,他身后的旗帜让姬宁龙为之一振。战旗上赫然写着“符”字。
“符彦卿?他来了,我就可以知道瑶瑶的消息了。”姬宁龙心里大喜。但想到符彦卿好歹是这时候的风云人物,自己不过是无名小辈,贸然上前询问得不到什么好结果。
看到符彦卿带人前去参见柴荣,姬宁龙也跟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