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几天内,秦宇上午训练,下午就被李旭东邀请协助他的工作,根据工程进度,秦宇的时间表上排的满满的。
第一天的后勤部的工作主要是调度建筑物资和线路材料。吃完午饭,李旭东就与后勤部主管工程的几位高官来到飞鱼军部,秦宇接待了他们,在会议室开了个会。对于上级领导们到来,周慧显得很重视,亲自给他们端茶送水。秦宇在听他们说明了施工方式后,发表了一些关于布线方式的看法。
秦宇提出的这个“十横十纵网状主线结构”可以在殖民营地受到攻击时,保持网络畅通;在节点处增设检查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各线路状况,以便快速恢复;减少高速主干线路的用量,至少降低三千万成本。工程师们听后感觉眼前一亮,论证可行性后,纷纷点头,确定使用这种适合大型军事基地使用的奇特的布线方式。
确定了施工方法后,第二天一早,建筑材料运输到工地,上千工程人员就开始忙碌起来。下午,李旭东派专车来接秦宇去视察,秦宇刚要上车,周慧叫住了他,说道:“等等,我也要去。”
秦宇看着她背着个大包,像是要远行的样子,有些疑惑地问道:“我去工地,你也去?”
周慧歪着头,向他眨眨眼,问道:“是啊,不可以吗?”
“当然可以,我的意思是,你去做什么?这边的工作不是挺忙的吗?”
“我把工作交给其他人了,后勤是我们的职责,我看你在做后勤工作很忙,就来帮你分担些。”周慧笑着说道。
这一番谈话,让秦宇隐约感觉到什么,他有些脸红,说道:“好,那一起去,我帮你背包。”
“不,这些下手的工作交给我来好了。”说着请秦宇上车后,自己就坐在他旁边。
司机当然不管这些,他看两人坐好,就开动悬浮车,一路直奔工地。意外的是工地上没有看到大型机械,李旭东看到秦宇来了,就走过来打招呼。
李旭东是大校,秦宇和周慧看到他走来,忙先给他行了个军礼,李旭东还礼后,打量了一下周慧,热情地对秦宇说道:“我在这等你好久了,来,我们穿上太空服,去营地上面看一下。”
三人穿好太空服,爬上殖民营地顶盖,在这里看到有几架工程飞机正在低速飞行。其中一架已经很近了,飞机拉着一根粗线,低空飞过营地上方,抛下后工程人员马上过去,用工程车拉起线的一头,安装在一个圆柱形的设备上。
李旭东通过太空服的无线电给秦宇解释道:“现在正在铺线,因为是真空环境,可能会有小陨石或者碎块,所以必须在线路外包防护层。”他又指着一边的连接设备道:“这里是一个节点装置,金属壳里边有抗干扰器和线路检测设备。”
秦宇问道:“一期工程规划多少个节点?”
“只规划了四个,这是其中一个,组成一个环形结构。你看有问题吗?”
秦宇听到他们施工确实是按照自己提出的方法来做的,不由点头说道:“没有问题。”
三人看了一会,就返回营地,然后驱车赶往支线工地,路上周慧拿出包里的茶水倒给二人喝,又往外掏水果和面包,看到这秦宇总算知道大背包里的东西了,李旭东笑着对秦宇说道:“有这样的女朋友,你真幸福啊!”
秦宇一愣,还没回答,周慧忙说道:“不是的,他帮我们后勤部的忙,我只是给他打下手而已。”说着瞅了秦宇一眼。
李旭东看到秦宇的脸有些红,低头不语,他爽朗一笑,说道:“好好,只是工作关系。”
秦宇整个下午都在查看工地情况,虽然有些累,但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有了周慧在旁,确实让秦宇感觉轻松多了。
得知明天安排去总部,给工作人员讲解改装双人模拟机的方法,自然需要做充分准备。在车上,他为没有经验而头疼,忽然想到可以用分步动作的方法来讲解,于是在晚饭后,将一台模拟机恢复原状,接着由秦宇一步步拆,而周慧在一旁拍摄。拍好后,对影像做了处理,添加了一些文字和标注后,一个讲义就完成了。
到了第三天,在总部的大会堂,面对各种肤色五百多个工作人员,虽然有些紧张,但在投影出来的分步影像帮助下,还是圆满的完成了讲解任务。虽然严格说来,他大学还没毕业,不过抢先体验了当教授的感觉。
讲解过后,在地球的卡马乔、沃尔夫和联邦兵器集团的凯文几乎同时得到“将改装现有设备,并在服务器组中装载一套模拟软件系统,以构成整个网络版模拟作战系统”的消息,这条消息还配有一些照片。
这样一来,确实只要少量资金就能进行改装,巨大的利润眼看就要没了。卡马乔和沃尔夫有些坐不住了,分别询问凯文,而凯文只懂大体概念,细节的技术并不懂,只得询问集团首席分析师。
在得到“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必须有相应的软件系统”的回复后,凯文如是回复了两位,他们想想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继续静观其变。
第四天,订购的十台服务器从地球运抵月球基地,秦宇来到地下50米深的中央机房,看到里边是一个巨大的空间,表面用金属包裹着,只有几根柱子支撑,秦宇疑惑地问李旭东道:“这才几天,就建成这样了?”
“不,这里原来是军需仓库,一直闲置着,这次正好使用。”李旭东笑着回答道。
这时,十几位技术人员,看到李旭东,都围了过来,为首的一位拿出一张图纸交给李旭东,问道:“李大校,我们准备用托斯3型结构来构建服务器组,不知是否合适?”
李旭东不懂这个,瞄了瞄图纸,就转交给秦宇,说道:“你看呢?”
秦宇听到“托斯3型”,又看了看图纸,知道这是一种服务器阵列结构,适用于需要交换大量数据并追求低延迟的场合,缺点是资源消耗大,对芯片性能要求较高。这和秦宇设想的一致,于是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看秦宇点头,李旭东就吩咐他们按计划做。两人喝着周慧带来的茶,看着后勤人员搬运设备,然后由技术人员组装。
李旭东说道:“进度比预料的快,支线布置也快完成了,估计还有一天时间,明天计划是改造各机和安装软件,没什么事,你多休息,后天开始就要进入测试阶段了。”
秦宇点头称是,心想:“既然是网络版,那就必须增加一些新功能,正好可以编写一下,另外好几天没联系父母了,应该联系一下,问问那边进度如何了。”
第二天,一份报告放在林天扬办公桌上,林天扬瞥见报告纸张皱巴巴的,表面还有些水印,感觉很奇怪,放下手中的笔,拿起报告来,封面上写着:“雷达标记共享功能在实战中的应用”,署名是“秦宇”,日期是十多天前,他看到是秦宇写的,感兴趣地翻看起来。里边论述逻辑性很强,有一些实例作为旁证,从底层做起的林天扬一看就引起了共鸣,确实在战场上,如果能标记出危险的敌人,可以极大减少无谓损失,可以集中力量消灭一些单人无法有效打击的目标。
林天扬越看越喜,对秦宇表现出的能力大加赞叹,他准备在下一次例行月会上提出来,让兵器集团负责研制。看完后,他瞅见报告像是被人用来垫茶杯了,心想:“要不是最近秦宇出名了,恐怕这份报告永远都不会让我看见,哎,派系之争还要祸害我们多久呢!”
他摇摇头,看着报告后面一级级军官审核后留下的名字,忽然感觉有些累,不想追究了,接着把报告收好,拿起笔继续工作。
秦宇当然不知道总部那边发生的事情,按计划他跟父母问了个好,接着聊了聊最近发生的事情。离世界首个“强人工智能”问世越来越近了,他感觉很高兴,这个“智脑”虽然不会有与人类相似的思考能力,但可以与人沟通,有强大的分析计算能力,对自己在军队的发展帮助极大。
随后整个系统进入调试期,不断有各种问题传来,大部分属于改装问题,还有一些大队反映网络延迟大,另有少数大队竟然不知道该怎么使用。
改装问题由调换工作人员的方式来解决;秦宇花一晚上写了使用说明,发给各大队;他汇同技术人员主要解决网络延迟大的问题。
布线规模较大,问题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附近有强干扰源;有的是在布线时,线路有损伤;有的是接头质量问题。让秦宇和技术人员们忙的晕头转向,而周慧跟着秦宇一路奔波,毫无怨言,这让他感觉感激和温暖外,有了一些别的感情。
经过三天调试,系统总算是稳定下来了,这一过程确实让技术人员们获得了大量经验,为二期更大规模的工程做了很好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