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对战
秦宇一边寻找目标攻击,一边观察周边情况,发现一架敌机快速接近,心想:“还是把高手引来了。”他只当没发觉对方,还是以原轨迹飞行,想让对方轻敌,心里却不敢大意,全神贯注准备迎敌。一会,双方进入射程,秦宇操纵战机向左急转,瞄准敌机就是一轮矩形攻击,而对方在进入射程后,立即调整了方向,激光束几乎是擦着机身飞过的。
见一击不中,秦宇一边快速变向,一边估算着战机能量状况,不断点射骚扰目标。这个战术是秦宇在双人战结合实战后探索出来的,配合他攻击的高精确度,可以达到干扰对方、有效的保护自己的目的。显然,对手有些不适应,发射的激光炮失去了准确度,秦宇抓住机会,把握主动,继续压制,寻找机会。
看到两人精彩的战斗投影,“观众们”一时忘记了“仇恨”,大声为他们喝彩。
对手不甘于长时间被动,集中精力准备反击,而此时连续做了两个右转动作,被秦宇捕获到,一个精准的点射,直接击中了目标。
看到战场上蓝方战机所剩不多,秦宇开始向战局中央挺进,一路凯歌高奏。蓝方的众人看形势无法扳回,纷纷选择退出。
在战后统计数字上,红方胜利,红方“qy”击毁数第一,达到恐怖的71;红方“fanghui”第二,击毁数35;蓝方“apple”,击毁数22。
大家都对“qy”和“fanghui”这两个新出现的高手感兴趣,纷纷窃窃私语,相互询问,方辉说道:“还是你厉害多了,是我的两倍多啊。”
“这里高手不多,离真正的战场还有不少的差距,不过这个系统对训练很有帮助,如果把这个系统搬到军队,那情况就不同了。”
“这个每台价格是双人版的五倍,如果一人一台,那就是十倍的投入,估计不会很快普及的。”方辉无奈地说道。
“那让队员们每天下午来这里训练,怎么样?”
“短期可以考虑,长期的话,不现实,因为收费比较贵,每人每小时100元。”
秦宇听后简单一算,半天就要近2万元,暗暗咋舌,心想:“自己剩余的奖金也就够来2-3次,而让队员们自己自己掏钱,显然不合适,因为不是每个人家境都好。”不过一转念,刚才玩后感觉这个网络版和双人版,没有太大的区别,网络版只是由服务器处理各机的战斗数据,而双人版则是自己处理,他心想:“难道是厂商故意这么做,把双人版的作为试用型,以便联网版能卖更高的价格?”
想到了这层,他按捺不住尝试破解的***,下定决心冒险试一试。
随后两人又玩了几局,就返回了。
回到飞鱼军部,秦宇找金成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金成并不清楚他还有这个能力,不过对秦宇表现出探索的精神很高兴,要求陪同观看。
两人来到模拟作战室,秦宇拆开其中一台机器,发现其核心是一台电脑,还有一些电路板连接着头罩,他看了看线路分析这些电路板应该是脑波转换器。
秦宇熟练了用线路把自己的微型计算机和电脑连接,然后开机,他发现在这台电脑内没有发现任何操作系统,更像是一台低配置的工业机,他用微型计算机拷贝出模拟程序,然后尝试反编译。
金成看到价值两万的作战模拟器被拆的七零八落,说不担心那是假的。毕竟他不知道秦宇在这方面到底有多少能力。下午有些队友结伴来做练习,看到这一幕,都很奇怪,而听大队长说后,就站在旁边观看传说中的黑客技术。
第一轮反编译相当顺利,程序被拆成了十多个小模块,显然这套程序是按正统的模块化拼装而成的,各模块负责一项功能,即输入一些数据,输出另一些数据。而这些模块有高级加密程序保护,秦宇用了一些方法破解,得到了均为乱码,于是他将监控程序插入各模块之中,转而通过数据流研究各模块的作用。
秦宇邀请金成进行了一盘模拟作战,这盘两人各有心事,发挥一般,结束后秦宇查看了各节点捕获的数据流。金成看他一步步操作,似乎很专业,对结果倒有些期待。
让秦宇大感兴奋的是,这些模块做的相当成熟,有场景模块、战机模型及参数模块、空间计算模块、控制模块、AI模块、脑波交互模块等等二十多个。他开始写中间程序和引导程序,准备在这些模块的基础上组装出一个服务器端。
这个工作从下午一直做到晚上十点,才在金成的劝说下暂停,他回去休息,第二天上午训练,下午接着干,一连几天都是如此。
金成知道这项工作的意义,所以在这期间全力支持秦宇的工作,不但减少了他的训练量,甚至还专程为他打饭。
直到第五天,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程序都编写完成,秦宇在自己的微型计算机上装了服务器端,然后又拆了一台模拟器,在两台主机中装上了客户端,然后很兴奋的打开两台机器。
看到两台客户机运行正常,秦宇邀请了金成和另二位对此感兴趣的队友进行测试。
四人戴上头罩,在服务器的协调下,同时出现在一个场景中,是模拟作战十的场景,然后分二组相互攻击。结束后,大家都大呼过瘾,都说要这么训练才更贴近实战,长时间训练也不会觉得乏味。
然后金成做主,叫了二个小队过来,协助秦宇拆机器,组建局域网。一群人干的热火朝天,直到深夜才全部完成。
第二天,队员们做完日常训练,就涌到模拟室,然后在金成的安排下,他和秦宇各带领五个小队,组成二个阵营,进行对战。
第一盘大家都有些不适应如此“热闹”的对局,甚至有些迷惑,不知道打谁好,在这样的对局中,秦宇的精确打击继续发挥极大优势,一局他一个人就干掉了十五架“敌机”,其中的大多数稀里糊涂就被击毁。对战结束后,看到对方郁闷的表情,他心里乐开了花。
直到大家看录像重放才发现这一情况,不用猜就知道是谁了,他们纷纷向秦宇投来注视的目光,秦宇则装的一本正经,似乎和他没有半点关系。看完录像,双方各自开了个小会,商量前一战的得失。
大队长毕竟是经验丰富,想到这确实是一个好机会,现实的战斗就想刚才那样,能成建制作战的全是老兵,新兵一上战场,就什么都顾不上了,于是他提议道:“对方就秦宇一人厉害,只要让雷达追踪附近的爆炸点,看到战友被击毁就留心观察一下,如果发现可能是秦宇,那就报出坐标,大家一起先灭了他。”这一针对性的提议立即被一心想要报仇的人们所接受。
第二盘,秦宇这边还是按老打法,一窝蜂冲上去,各自追着对方打。秦宇刚消灭了两架敌机,就发现四面八方涌来大量敌机,虽然他飘逸的飞着S形,但密集的火力还是让他喘不过起来,不要说攻击敌机了,躲闪都很成问题,结果没过多久就被击爆。他郁闷的摘下头盔,看着立体投影仪的投影出来的战况,起码有12架敌机参与了围剿,他一爆炸,这些敌机就四散开去,继续进入混战。
这盘秦宇只击毁了2架,而大队长击毁了6架,秦宇的阵营败了一局。开战后小会时,秦宇提议以他为圆心,布置一个反包围网,战斗时不要过于分散。众人一听都赞成。
第三盘,金成的阵营还是沿用上一盘的打法,不过这次却吃了亏,问题在于秦宇一暴露位置受到围攻,就有四架战机拼命为他护航,阻碍包围扰乱围剿,甚至堵炮眼,争取到足够的时间让其他小队靠拢,接着几乎成了里应外合的围歼战了。秦宇的战机虽然最终还是被击毁了,但最终以秦宇阵营大胜告终。
可能由于贴近实战,减少了太空战斗的空谈感和神秘感,三盘过后,大家的情绪明显调动了起来,聚在一起总结经验,各人说谈了感想,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都认为集体配合作战才能发挥最大作战效能。金成由衷的感到高兴,因为这个经验往往是说起来简单,但需要用大量生命和鲜血来让新兵真正明白,现在队员们都懂得了这个道理,说明这些“新兵们”已经成长为“准老兵”了。
秦宇看到战友们都很高兴,心想:“我的阵营高兴是因为大胜了,而对方阵营是因为消灭了我,可见他们对我的‘痛恨’”。
忽然他似乎想到一个关键点,不由地插口说道:“我们的雷达已经有共享情报的功能,如果能对目标有标记功能,那么对危险敌人实行集群打击,这能减少伤亡,间接提升整个团队的战力!”
这句话让金成眼前一亮,作战经验丰富的他知道在战场上躲在暗处的“毒蛇”才是最可怕的。于是他立即让秦宇着手写一份战术分析及可行性报告,提交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