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六,以李妈为首,一家人开始掸新(即大扫除),扫尘驱垢,粉壁饰室,涤具晒物,趁此机会洗去家里一年堆积下来的污垢,准备干干净净迎春。为了春节过得宽松点,今年李妈决定二十八摆分岁酒,二十七这天一早就开始在家里准备。
这种过年的气氛,真的好怀念啊!李小妹看着在厨房捣年糕、擂麻糍的李妈,分外感慨。印象中,从高中开始,年味就一年比一年淡。收入水平提高了,相应的生活消费水平也在增加,过年吃得和平时没什么区别,烟花鞭炮也是随时可以买来玩,加上过年旅游热的兴起,一些习俗都已经慢慢的消失。拿李小妹来说,工作5年,2年外出旅游,3年窝在老家没出门,过年应该参加的分岁酒、初二扫墓、拜年等习俗一概没有参加。
李小妹突然来了兴致,跑到厨房烦李妈,“妈,教教我吧,我也想学做元宝年糕。”
“乖,不要添乱了,到一边玩去。帮妈看看酱油肉、酱油鸭、卤乌贼和鳗鲞准备好了没?明天我们家摆分岁酒,这些冷盘分量要足,可不要出岔子,让人看了笑话。”李妈忙得不可开交,偏偏小妹还来凑热闹,很闹心。
“妈,你怎么都没想过教我啊。以后我都不会做着这些,怎么办?”
“小孩子学这些干嘛,你只要读好书就可以了。以后有出息了,哪还要你自己做啊,不会出去买来吃吗?”李妈一脸的理所当然,让李小妹很挫败。妈,你知不知道,以后过年街上都没麻糍卖了。我们现在天天吃的猪油丸饼、糯米饭、猪脏粉、九层糕等早点以后想买都买不到呢!钱不是万能的,老妈!
显然李妈现在没心思去领悟这些人生哲理,李小妹悻悻地出门找李爸去了。李爸在买爆竹、春联以及初二上坟用得一些烛纸,这个任务自己总能帮上点忙吧?
中心商业街两侧,除了店铺外,摆满了各色小摊,这么喜庆的日子,城管也不来查处了。小摊小贩们卖力地吆喝着,没有满就送、满就减以及乱七八糟的打折活动,大伙都报实价,口才好的还可以讨价还价一番,感觉很亲切。
李小妹在衣服摊上看到了李爸,连忙上前拉了拉,“爸,不是去买爆竹、春联吗?怎么来买衣服呢?我们一家过节的新衣已经准备好了啊!”
李爸正拿着两条花裙子在比较,“小妹,你来的刚好,来,看看,喜欢哪条。你妈这个人也真是的,老是给你买长裤,都不知道我们女儿长大了该穿裙子了。看,头发都这么长了。”
李小妹又感到又很无语,爸,你的心意我收到了,可是你的眼光我不敢苟同啊!还是不要浪费钱了吧,这么花的裙子,别人还以为是村姑呢!“爸,你就别操心了,还不如除夕晚上的红包给我包得厚一点呢!我自己会买的。”
李爸咧咧牙,忍不住敲了下李小妹的头,“给钱和给礼物是一回事吗?你是看到钱比较开心还是看到礼物比较开心啊?”
李小妹愣了愣,好像自己工作后,第一次给爸妈买了烟酒和护肤品,老爸老妈心疼死了,连说买这些没用的东西干吗,还不如直接给钱让他们买自己需要的东西比较好。自己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之后,每逢过年过节都是给爸妈现金的。难道错了吗?
李小妹小心翼翼地问,“爸,那你喜欢收到礼物,还是给你一刀钱啊?”
“当然是礼物了,给钱让我觉得很不尊重,一点诚意都没有。老子没钱吗?这算施舍吗?小妹,你不会比较喜欢钱吧?你这么小可别这么财迷。”李爸瞪圆了眼睛。
李小妹尴尬地笑了笑,“没有的事,我只是觉得这些裙子好土啊。老爸,我们去剪两尺布,回去让老妈做好不好?家里的缝纫机都快发霉了,也要好好利用下嘛!”
最后,父女俩买了两尺素雅的棉布和一大堆年货回家了。回到家,发现李哥也抱回来一大堆爆竹,尤其是他最喜欢的钻天猴儿,点燃后“啾!”一声就蹿向天空,蹿到最高点,“啪!”一声炸开。很好玩,唯一的缺点就是方向无法控制,容易误伤。李家兄妹不喜欢烟花礼炮,参与性不强,还不如这时候这些便宜的爆竹好玩。
“小邪,你买东西太没节制了,再这样我以后没收你的零花钱了。还有,记得晚上到路中间去放爆竹,不要把别人家的玻璃打碎,不要伤到路人,不要玩得太疯了,记得留点初一凌晨放开门炮……”李妈看到这么一大堆爆竹,头又大了,一个两个都不让人省心啊!
“知道了,老妈!平时都要学习,就过年能玩了,你还管这么多。”李哥装出一副可怜兮兮地乖巧样,李妈马上心软了,“好了好了,又没说不让你玩,就叫你注意点。小妹,记得跟你哥一起去啊,不要玩太危险的,不能把在石头缝、草堆里放鞭炮……”
李小妹点点头,把自己喜欢玩的在地上直打转的地老鼠、一扔就炸的摔炮挑出来,冲李哥眨了眨眼。李哥无奈地摇摇头,“好了好了,这些都归你了,你能不能有点创意啊,每年都玩这几样。”
没办法,谁让自己只适合玩这种不需要太强动手能力的,其他的都要拿在手上放,危险系数太高了。
第二天晚上,李家摆分岁酒。二伯李游一家早早地就过来帮忙了,二伯跟李爸一样,也是会计出生,同行业的兄弟之间也比较亲近点,只是职业使然,什么事情都要算个清清楚楚,让人感觉不太好。大堂姐李霜中专毕业后就直接在温州工作了,三堂哥李威也考上了财经大学,二伯一家目前生活非常稳定,已经没有需要大额支出的费用了。
三伯李泳一家在饭点前一刻也到了,三伯夫妻俩忙于做生意,家里3个子女学习都不咋样。二堂姐李维玲读了中专,四堂哥李维涯、四堂姐李维乐在普高的成绩也在中下游徘徊。不过三伯觉得学习成绩不代表什么,人聪明就行,他也不过高中毕业,还不是混得有声有色?
大伯李源一家是最晚到的,看大伯匆匆忙忙地样子,李小妹就知道,大伯刚刚结束补课,在大堂哥李骥、二堂哥李毅、三堂姐李冰的催促下赶过来的。
至于姑妈李妍一家很早就出国了,姑表姐安皑雪、姑表哥安皑文都在国外打工,一家人也只有过年才回来看奶奶一趟,顺便跟兄弟姐妹联络联络感情,一般情况下是赶不上兄弟们的分岁酒的。
李小妹重生后,第一次见齐了李爸这边四个兄弟一大家子人。由于在10个堂兄弟姐妹中,李小妹兄妹俩最小,以前李小妹总觉得跟他们没什么共同语言。老是聊一些就业、婚姻、热门专业之类的话题,有什么好听的。
现在倒是觉得很有意思,这些也是她上班后经常聊得话题,所以时不时也插上了一两句。
“大哥,我明年要高考了,你说选什么专业好啊?”三堂姐李冰问。
“冰冰你还愁什么啊,你成绩那么好,挑个重点大学不就行了。我就惨了,以我的成绩,肯定考不上大学的。”四堂姐李维乐年级跟李冰相仿,也在读高二。
“好学校不等于好专业啊,恩,我想想”大哥李骥认真考虑一下,“我读的建筑设计太累了,不适合你们女孩子,就业的话还是电信、电力、烟草或者政府部门比较好一点,比较稳定,你们可以试着往这方面考虑。”
“其实,维乐姐,你可以考虑读外贸吗?你可以去三伯公司里实习,这个专业工作经验比理论知识更重要。”李小妹忍不住插上一句,这两个姐姐其实都是读外贸的,只是一个是正宗浙大毕业生,一个是读夜校混得文凭,但是一个毕业后给人打工,一个毕业后自己当老板,人的际遇真的很奇妙。
“小妹,你哪懂这些。再说,外贸英语很重要的,我这么差,哪考得进入。”李维乐没当一回事,小孩子的话哪能听。
“我哪有乱说啊,报纸上都写着呢以后要跟国际接轨呢!再说英语差又怎么了,如果真有心,找个补习班不就行了,如果三伯愿意,带你出国几次,和外国人交流交流,其实日常对话不难的。你看皑雪姐和皑文哥读书那么差,出国几个月还不是能流利地跟外国人对话。”李小妹不服气的说。李骥很奇怪,一年不见,这个小堂妹怎么说话一套一套的,好像成熟了很多呢!
李小妹看了看有些意动的李维乐,若有所思的李骥和李冰,连忙跑开,“我随便说说的,你们别当真啊。冰姐,你可千万别去报外贸啊!我去找我哥放爆竹了,你们慢吃。”
呼——多说多错啊!她连自己爸妈的命运都不敢改变,怎么就那么冲动想引她们走入正途呢?维乐姐如果不是复读了一年,性子变得坚韧起来,以后不知道会不会那么成功。冰姐虽然不是很成功,可是其他专业也不一定适合她啊,她的英语可是最棒的。唉!真多嘴!各人有各人的际遇,她管好自己和哥哥就好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