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73100000062

第62章 62、圣人岀而大道废

但讲完舜帝的优点和他的地位,下面我们该来看舜帝的缺点了。而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首先要提到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过的两句著名的话。第一句是“治大国如烹小鲜”,第二句是“圣人出,大道废”。用这两句话来印证舜帝的得失,我觉得再恰当不过了。

尽管舜帝是旷古绝今最伟大的君主,但舜帝并不是最成功的君主。在黄帝列朝,最成功的君主只有两位,也就是那两个生下来就能说话的,一个叫黄帝,一个叫帝喾。黄帝奠定了500年的繁荣,而帝喾则最终决定了500年的繁荣。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注意细节。不是执着于一隅,而是关注所有的细节。所以黄帝才能任用那么多的后妃贤人,帝喾更是以注重细节著称。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对于不良的苗头注意尽早以柔软的手段扑灭。尤其是帝喾,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君主,不仅延续了黄帝列朝的繁荣,还给后世留下了可以借鉴的风范,黄帝列朝的新道德也正是在帝喾朝走向成熟,再也不可挑战。

而跟黄帝和帝喾相比,无论尧舜禹还是皋陶,都要逊色得多。尧帝一上台就没有自信,舜帝一开始根本不知道会成为君主,大禹在上位之前虽然做了一点事却“不务正业”,皋陶就更加不伦不类了。基于这些原因,“上古四圣”都缺乏政治学修养,重视道德而轻视行政,更或者无意或者有意忽略了人才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之下,当尧舜禹三朝耗光了帝喾朝积累的人才资源之后,整个黄帝列朝也就必然面临寿终正寝的结局了。

回到舜帝,我们可以发现,尽管舜帝在一定时期曾经注重过细节,但他那只是自发的注重。大多数时候,舜帝对细节是大而化之的。而在对于政治的理解上,更是一塌糊涂。他做了很多事情,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最终所有的事情都跟他的期望背道而驰。而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他没有像尧帝那样培养出一个真正能够接自己班的人。这也许跟他觉得自己当时还能干一点时间,不太注重这个问题有关。

而对于这个问题,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尧帝留给他的“人才”实在太多了。尧帝临死之前,搞了一大堆人进京,一个个都没有职位,偶尔放出去增长增长名望。结果等到舜帝完全当政的时候,这一堆人就成了遗留问题。由于这些人都经过尧帝的培养,一个个眼睛都长在后脑勺上,舜帝当然不可能将他们打发回家,否则将成为社会遗留问题。最终在诸侯大会上,舜帝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将这些人都派了工作。而普天之下的职位只有那么多,派了这些人,自然就不能给其他人机会。

但根本的问题还在于舜帝,遗留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很多。而舜帝采用的“民主”办法,则是最糟糕的一种办法。因为一“民主”,舜帝辛辛苦苦等了二十三年的最终决定权,又拱手让给了诸侯。而诸侯推举人才,自然是推举有名望的,而根本不看这个人是不是适合干这个工作。君主如果要任用自己喜欢的人,还得自己提拔,这一点尧帝看得很透。而舜帝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天下人经过道德一浸泡,自然就能够像他舜帝一样,蹦出几个圣贤来。而他倒是给后世留下了大禹和皋陶两个“圣贤”,只可惜这两个“圣贤”跟他貌合神离。

提到用人的问题,我又想起了诸葛亮。他的情况就跟舜帝类似,也是刘备留下一大帮人,最终这些人死了后,就没人能够接班,唯一一个马谡还被他杀了。还有魏延,活着就不用人家,死了也把人家害了。诸葛亮和舜帝同为悲剧人物,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己当政的时候,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貌似很牛,却都是前代留下的,只知道用前人,而不培养后人。对待人才,眼睛长在天上,只喜欢用合用的。

这正应了老子那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你做着做着菜,却不去买作料,当然这盘菜最后非常难吃。

而老子说的第二句话:“圣人出,大道废。”更是可以恰当地使用到尧舜头上。关于这句话,老子还说过相关的话:“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很多人将这句话附会到经济上,实际上这是有关做人的道理。老子的意思其实是说,在每个人的思想行为中,总有优点和缺点,优点再优,只要缺点够大,也足以害死人。所以每个人在生活的过程中,宁愿伤害自己的优点,也要千方百计补救自己的缺点。这就是“天道”,是“大道”。而现实生活中,一般人都喜欢将自己的优点拼命发挥,而不管缺点在背后所起的反作用。结果往往是,在发挥优点的同时,缺点也逐渐明显地暴露,最终影响了自己的人生。在国家大事上,也是这个道理,你老朝着一个方向走,必然忽略其他重要的问题。

而尧舜这样的“圣人”,正好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的统治道德有余而政治不足。宁愿牺牲政治利益,也要去维护自己的道德。最终他们的名声当然是打出去了,但国家政治也搞得一塌糊涂,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他们总是以为道德和法制推行下去,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依靠想象是做不好事情的,当大禹这个掘墓者出现的时候,尧舜的道德也就分崩离析了。

所以到最后,舜帝是优点非常突出,缺点也非常突出。大禹在朝堂上对他的攻击,也并非空穴来风。实际上,强迫犯罪的人去帮他宣传道德,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别人之所以跟你离心离德,正是观点的不同,现在你不但要人家同意你的观点,还把你的观点传播给别人。这是一种非常霸道的做法。而舜帝只顾废除肉刑的“仁义”而不顾每个人的思想自由,这种做法必然带来很大的伤害。而大禹对于舜帝的恨意,也许并不是私仇。大禹从自己父亲的遭遇而推广到天下人,已经深切感到,这个制度再也不能推行下去了。

而皋陶生活于朝堂之中,对外面的事情了解的比较少。他的很多观点也跟舜帝比较相似,才会在朝堂上跟大禹掐起来。

而“圣人出,大道废”,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尧舜一直认为,道德是自上而下的。他们以为黄帝和帝喾两个圣人造就了道德,然后再推广下去。一定意义上来说,的确是这样。但尧舜只看到了表面,而没有达到实质。黄帝的新道德,我们在前面说过,是对黄帝朝以前利益和道德长期冲突做出的道德总结。并且传到颛顼帝的时候,这个新道德还出了大事。帝喾同样是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才能因势利导管好国家。黄帝和帝喾的道德来源,其实是自下而上的。他们综合平衡了各方的利益,并提炼出最基本最有创造力的思想,才能形成自己的盛世。

而尧舜却不同,他们的道德直接来源于知识分子的研究。任何象牙塔中的理想在未曾经过实践的检验之前,都是空中楼阁。偏偏尧舜还认为这样的空中楼阁最为坚实。由于他们对黄帝和帝喾的误解,也让他们这种道德自上而下的理论非常坚持。他们这种坚持不但害了黄帝列朝,还害了此后数千年,甚至如今。

一当“圣人”开始宣布道德自上而下,并且在象牙塔中批量生产道德产品的时候,“大道”其实也就废掉了。因为每个人的思考能力是有限的。用有限的思考能力固然在某个问题或者某些问题上偶然会走在认识的前列,但在全局性的关照中,仅仅依靠这些有限的思考力显然是不够的。只有经过了众人的反复权衡,甚至需要千百年的积淀,人们才能让自己的认识更加接近“大道”。当“圣人”宣布自己的观点绝对正确的时候,“大道”也就不存在了。他们首先欺骗了自己,然后又欺骗别人,最终受到伤害的是所有人。

在这个问题上,还有重要一点,就是尧舜对于“天地之纪”和“幽明之占”的废弃。道德是人发明的,也是人突破自身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对于道德过于的痴迷,甚至以道德来代替一切,就是盲目自大。因为在道德这种人类实践上面,还有“天地”,还有“幽明”,这些“大道”,是道德所不能代替的。任何道德,都必须合乎“大道”,否则这样的道德一定会走进历史的垃圾场。

而从尧舜两个方面来说,舜帝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比尧帝更加糟糕。由于他来自民间,他更加相信人而不相信天。他提倡鬼神,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这从他在朝堂上跟大禹的对话就可以看出,他更重视人的创造,而不重视“大道”。道德是“我的道德”而不是大家的道德。

同类推荐
  • 清朝十大奇案

    清朝十大奇案

    本书讲述了发生在清朝时期的十个离奇案件,分别是麻城涂氏杀妻案、嘉禾三换主犯案、怀宁张家三命案、山阳查赈毒杀案、丽山村连环案、五台山和尚断头案、七涧桥凶杀案、张汶祥刺马案、杨月楼婚姻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每个案件均附有插图。这些案子不但情节真实、曲折,描写生动,可读性强,能够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而且都是轰动当时朝野的大案。有些案件由于皇帝亲自过问,更因办案人员各怀鬼胎,以至于案中人物的表演真假难辨,使本来五光十色的案情更具神秘色彩。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清廷风云

    清廷风云

    清乾隆四十七年,在天朝大黑暗时代来临的前夕,英国人发明了蒸汽机,美国人发表了独立宣言,法国人攻陷了巴士底狱,拿破仑横扫了整个西欧,沙俄也对天朝北部虎视眈眈。60年后的鸦片战争更是天朝近代史的残酷的开端。然而在天朝内乱不断,白莲教9年起义带走了亿万国民的生命,嘉庆皇帝面临残酷吏治,和内忧外患的历史考验,且看一个小人物在危机四伏的天朝能否为天朝人带来一个不一样的的历史,走出一条天朝的复兴之路?
  • 穿越异界当太后

    穿越异界当太后

    同样是穿越,同样是穿越到富贵人家。凭啥你当皇帝,我就是做太后的命啊!算了算了,既然都已经成为了哀家。那么我就便好好的过一把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瘾吧!
  • 天可汗李世民之血色玄武门

    天可汗李世民之血色玄武门

    本书以玄武门之变为线展开隋末唐初生动的历史画卷,分为五篇。前奏篇介绍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讲述隋末乱世中李氏父子逐渐起家的过程,为之后兄弟争位埋下伏笔;开端篇描述秦王党和太子党的形成,从此双方壁垒分明;发展篇描述双方的矛盾如何随着一个个“小事件”——“刘黑闼事件”、“杨文干事件”而激化,最终演变成针锋相对;高潮篇是本书的核心“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最后的结局篇点出宫变之后两党参与者们最后的归宿与命运。
  • 三国之我是皇太子

    三国之我是皇太子

    他穿越为皇子刘邈,汉朝末年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助刘冯度过死结,他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天赋,后刘冯被废,继而成为皇太子,他寻谋臣,得猛将,夺许都,屠曹操,灭孙策,诛袁绍,杀刘备兴汉室,逆行而上,一统天下。
热门推荐
  • 允诺易生

    允诺易生

    他是放荡不羁的懵懂少年,他是风度翩翩的白衣校草,他是机智聪明的成熟暖男,他是帅气呆萌的国民男神——李易峰,为她放弃一切,只为博她欢心。
  • 菜根谭叫我们从容点

    菜根谭叫我们从容点

    本书糅合了儒释道的思想精髓,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进行有机地结合,使之成为一部集做人、修身、处世于一体的经典著作。
  • 南风过境:鹿晶之恋.

    南风过境:鹿晶之恋.

    他是霸道冷酷的总裁兼校草鹿晗,她是呆萌萝莉兼校花郑秀晶,他们是青梅竹马,五年前的离别,十年后王者回归,他一手创造银嗜宫,成为黑白两道至尊。在外人面前,他冷酷邪魅,在她面前温柔如水。她是郑氏集团的公主,呆萌如她,腹黑如她。因为种种误会,她独自离开,一年后她的归来,褪去了以往的呆萌腹黑,变得冰冷邪魅,变得冷血无情,而鹿晗等来的却是她身边又多了一个俊美的守护者,秀晶该如何选择?而鹿晗又该怎样继续守护他们的爱情?秀晶又会怎样回心转意,曾经的誓言是否还如旧。——南风过境,十里春风不如你。
  • 命格之道

    命格之道

    五行大陆,命格当道。然命格有三,天格、地格及人格。中,天格主神,修灵魂;地格主气,修法力;人格主精,修体魄。传说,天地人三格中任何一种命格之道修炼到极致都能突破命格限制,凝聚神格,从而逆命成神,成就无上神位!
  • 记忆中说我爱你

    记忆中说我爱你

    忘情或许本为有情,挚爱人儿即将成为别人的新娘,爱情是否还能挽回?心中的烙印,真心的眼泪,终打开了忘情之画的时空大门。但拥有时间旅行证,能够纂改剧情的人,或许本身也只是命运的玩偶,回到过去,能否改变这一切?不管结果如何,能够回到记忆中说我爱你,这已足够……【新开QQ群 72533992 】
  • 没有什么不可能

    没有什么不可能

    全书共10章,包括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方法总比问题多,头脑是日用品不是装饰品,别犯迷糊,找准方向,不抛弃,不放弃等。
  • 年少无知的岁月

    年少无知的岁月

    一个青梅竹马,一个是陌生的朋友,在面对自己的心和理智的时候她该何去何从?一个对自己若即若离,身边从不缺乏女人,一个对自己很绅士,对每个女孩都保持着那么刚刚好的距离,她到底是受了什么样的蛊惑,做了什么样的选择?
  • 说话的分寸办事的尺度

    说话的分寸办事的尺度

    本书介绍了说话办事的方法,告诉读者如何掌握说话与办事的分寸和尺度。
  • 世界最二

    世界最二

    最二即是最爱,相辅相成,双生共栖。逝言几缕:将心比心,要是别人这样非礼你马子,你会怎么想?他们想占你便宜,没门!其实...我也想和你...亲亲,但平常我......说不出口,我还没有做过...那些坏蛋凭什么?就算...我做了!我也死都不会...让他们得逞的!我想找一处可以发呆的地方,那里最好有你的笑容!估计你们俩最终的结局就是合葬在一起。只是那天傍晚的夕阳很美,我谢谢你这个错误。还在乎什么呢?还手吗?估计他们打累了,就走了吧,就像我自己一样,累了、疼了,就不想她了,就回家睡觉了。苏宇哲所有的不在乎:不再会饥饿,不在乎尊严,不再会挨打,他所有的不在乎只想导致一个结果,不在乎她,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在乎,苏宇哲还是不想回家呢?
  • 心之所往魂之武具

    心之所往魂之武具

    身处在麻木而又冰冷的社会中,“心”被紧紧的封锁,渐渐开始拒绝与外界沟通,这样的一群人来到异世界后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他们用“心”去磨练名为“魂”的武器。在生存的面前,考验他们的不仅仅是人性,更是内心。为了离开这里,他们必须向唯一的神证明,就算黑暗可以把人性吞噬,但也吞噬不掉人的心灵,“人”是最美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