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完成了!”
一直到深夜,萧然敲下最后一个代码,宣告大功告成,几年的忙碌,终于结出了果实。萧然忽然感到一阵轻松,看着这段人工智能核心程序在虚拟系统内像一条毛毛虫一般蠕动个不停,他就像父亲看到初生的孩子一般,萧然没做过父亲,但是现在,他有了作父亲的感受。
萧然设计的这个人工智能核心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什么都不懂,在数据的世界里,“它”能看到无数的0、1和-1,但是它却无法理解这些0、1和-1所代表的意义。所以萧然还需要对它进行教育,一步一步引导,让它成长起来。
“下一步就要租用服务器才够用了!”
现在萧然是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完成的核心程序的制作,但是下一步他的笔记本就不够用了,下一步,人工智能要成长,需要强大的计算资源,还有空间和网络的要求。萧然也计划让它通过网络来学习,所以一个安全可靠的服务器环境就成为当务之急了。
......
第二天,萧然开通了阿里云服务账号,然后联系产品经理,经过沟通,开通了大数据计算服务。萧然直接预存了10万美元,产品经理承诺给萧然最优惠的价格。由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是按照XXX元/GB/小时的方式计费的,萧然也不知道这个小家伙以后的学习会产生多少数据,还好,暂时他还能支撑得起。
云服务的好处还有一点,萧然可以通过手机APP直接管理它,可以随时进行有效沟通。
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后,萧然忽然有了怪异的感觉。因为,数据是可以复制的,他的笔记本里有一个小家伙,而在服务器里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存在,如果,它真的有生命的话,那么刚才的新生命和笔记本里的它到底是什么感觉呢,它们之间有关联吗?
甩甩头,萧然将这种复杂的问题抛开。打开手机APP,尝试和小家伙进行沟通。萧然早就开发好了一套和小家伙沟通的APP,这个APP可以查看小家伙的源代码,预留了数据接口,还有和小家伙专门聊天的窗口。
由于小家伙的核心程序中固化了三进制机器码,它认识字母a,数字1,汉字一,但是它不知道这些机器码背后的意义,萧然将牛津词典、辞源、数学基础、法语大辞典、日语大辞典等等工具书都传给它。
随着程序的运行,萧然就发现小家伙逐步产生了反应,它的程序内多出了一些代码。
萧然的计划首先就是让小家伙学习基础知识,对一些常识有初步的认知。等到它理解这个世界的一些常识之后,就可以放开一些高级知识让它学习,就好像小朋友去幼儿园一样,然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以后萧然还会整理出适合的教材,还好网络上这些东西很多,萧然只需要花时间搜集整理即可。等到小家伙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后,就可以让它自己去学习了。
不过,目前萧然预留的聊天窗口还是没有反应。
……
下午,萧然来到实验室,这里有一场实验室各小组研究进度汇总讨论会议要进行,萧然作为其中一个小组的组长,当然要参加。
王奎安院士是华夏生命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改革开放初期就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学习生命科学。拿到phd后,王院士放弃了美国的优渥待遇,毅然返回国内,因为当时国际上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开展的如火如荼,而国内动静不大,王奎安担心如果国内不参与进来,以后恐怕会被国际社会所排斥,再一次落后于世界。
回国后,王奎安多方奔走,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同仁说服了高层,划拨出宝贵的资金参与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虽然只有很小的一块份额,但终归是取得了一定的话语权。(本情节纯属虚构)。
之后的王奎安一直致力于推动国内生命科学的发展,不过由于国内的实验条件与国外发达国家有着极大的差距,王奎安院士未能取得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他的导师,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教授就曾遗憾的说过:“王的回国虽然推动了华夏生命科学的极大发展,但是世界上却少了一个诺贝尔奖!”
现在,王奎安院士的国家级实验室的研究目标就是医疗型纳米机器人,目前国际上制造纳米机器人的方法有多种,王院士选择的是利用生物分子作为分子功能器件组装纳米机器人,这也是较为成熟和热点的研究方向。
在王奎安院士的实验室里,各项目组组长至少都是教授级的专家,在领域内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知名度。而萧然却以研究生的身份领导一个小组,当初王院士作这个决定的时候,差不多引起了所有成员的怀疑和不满。但王院士力排众议,坚持让萧然做组长,在巨大的压力下,萧然也没辜负王院士的期待,他的小组不但完成各个任务最快,而且花费的实验经费最少,而现在萧然和光辉制药的合作更是让很多人闭上了嘴巴,最终证明了王院士的眼光。
随着会议的进行,各小组组长将研究进展和遇到的问题一一作了汇报,又进行了一些讨论,最后王院士进行总结发言,宣布会议结束。
......
“小萧,你们组上半年的进度很快,现在就剩下一些收尾工作,你就交给下面的人,好好准备一下答辩,不要关键时刻出了篓子哦!”
会议后,王院士将萧然叫到了办公室。
“您就放心吧!”
“呵呵,你小子,放假了你就好好休息两个月。对了,刚才陈教授关于α-9527型大肠杆菌Ki段RNA的分离你是怎么看的?”王院士其实一点都不担心萧然的答辩,他关注的还是实验室碰到的问题。
“我觉得陈教授选择HindⅢ型限制性内切酶有些不合适,用EcoRI型可能更准确一些,当然......”
在会议室讨论的时候,萧然就有了思考,现在自然是侃侃而谈。这已经是几年来的惯例了,其他人不知道王院士为什么这么重视萧然,只有王院士自己清楚,萧然对生物学的理解到了什么程度,每次开完讨论会议,王院士都要咨询萧然的看法,以往的经历证明,萧然往往都是正确的。
而王院士没有让萧然在会议中当众驳斥那些组长,也是为了保护萧然,萧然太年轻了,过于锋芒毕露不是好事。
“哈哈哈!小萧,你这个使用iKSⅥ型蛋白加入诱导环境的想法太有意思了,我要赶紧去试试!”
王院士听得手舞足蹈,听到关键处,更是站起来走个不停,思维就在两人的讨论中,不停的在空间里流淌。
砰!砰!砰!
两人正讨论得热烈的时候,敲门声响起。
“主任,关于我们组的计划和经费问题我想单独给您汇报下!”
来的是陈平陈教授,50岁左右,地中海头上稀疏的毛发抹得油光蹭亮,他的小组做的正是寻找微生物中功能性RNA器件。说话间,却盯着萧然,一副恨恨的样子。
王奎安皱了皱眉头,他有些不高兴,任谁在讨论得激烈的时候被打断心情都不怎么好。看到陈教授的表情,有些诧异。
“陈教授,你这是?”
“主任,直说了吧,我认为萧然同学这次借着实验室的资源,巧合的发现了产DHAA菌,获得这么大的转让金,有些不合理!”说道巧合的时候,他加重了语气。
“很多同志都认为,萧然同学现在还是个学生,他有什么资格占有这次的成果?”陈教授手指乱颤,口沫横飞,一副激动的表情。
“很多同志?恐怕就是陈教授您吧?怎么?您眼红了?”萧然毕竟年轻气盛,在一旁听着忍不住站起来反驳道。
“主任,你看他,他,他,还有个学生样子吗?”
陈平教授听到萧然居然敢反咬一口,道出了他的真实想法,直气的浑身发抖。平时他手下的研究生一个个都是战战兢兢的,被他当成狗一样,补贴给得少不说,每天累的要死要活的,更关键的是还做不出什么像样的成果。
陈平就像教授圈里的黄世仁一样,吝啬,苛刻,科研实力在整个实验室算是最差的,当初他和萧然结怨起于他手下的副教授李长道,李长道30多岁,平时木木呐呐的,做实验却很有灵性,被陈平压榨得最狠。萧然那时候刚领导他的小组,缺乏独当一面的人物,就说服了李长道“跳”到萧然组里来了。当时把陈平气得直跺脚,两人的恩怨就这样接下来了。
“小萧!”
王奎安皱了皱眉,陈平跟了他多年,年轻的时候跟着忙前忙后的,做了很多事,不过年纪大了之后,科研能力却越来越不行,人也变得越来越偏激,加上家里的一些变故,对钱看得很重。
“老师,既然陈平教授认为我没有资格,那我就来给他说说,我到底有没有资格!”萧然对陈平一点好感没有,仗着资格老,就爱在实验室里占些小便*宜,又爱指手画脚,却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好像实验室里的人都该听他的。
“陈教授,你当真认为这次产DHAA菌是偶然发现的?我告诉你,我这里有完整的培养方法!”一开始萧然发现产DHAA菌有些偶然,但是后来他整理出了完整的诱导变异的方法,可以大规模量产,那就不算是偶然了。不过对外的说法还是偶然发现的。
“还有,陈教授,你也不用说我了,你上次的报告里,i型博戈里亚湖菌内H1端tmRNA的分离,你居然还用EcoK型酶,美国人Jhon.在前年的《cell》就发表了用EcoRI型酶切割才是最好的办法!”
“另外,水木的兰教授早就发表了SmaI型酶的最新制备方法,你居然还在用30年前Merk.的方法!”
“还有......”
......
萧然噼里啪啦说了一大通,直说得陈平教授冷汗直冒,目瞪口呆,浑身无力。他懵了,完全懵了,没想到自己的研究有这么多的漏洞,更可怕的是萧然是怎么知道的。
“陈教授,你也不用怀疑了,你的所有研究都在这里!”萧然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看着陈教授失魂落魄的样子,忽然失去了兴趣。
“我,我.....”
陈平教授蠕了蠕嘴,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口干舌燥,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好了,陈教授,萧然同学能够获奖,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你是实验室老人了,看到这么优秀的年轻人,要把心放宽一点!”王奎安院士一直没说话,直到这时候才拍了拍陈平教授的肩膀,将他送出办公室。
陈平教授回头看了看萧然,张开口想说什么,却终归没说出来。叹息一声,离开了办公室,看起来萧瑟无比。
“小萧啊,陈教授前几年家里出了些状况,所以性格有些偏激,你也不用和他一般见识了。他那些问题,我一直没有告诉他,因为我知道他这几年根本没在实验状态,也就由着他了,希望这次他能清醒过来吧!”
“老师,陈教授再这样下去我担心会捅出大漏子,我也是想刺激刺激他,希望让他有些改变吧!”陈教授前几年老伴得病去世,唯一的儿子又得了脑瘫,一直瘫痪在床,这几年他也是耗尽了心血,花光了积蓄,人也变得锱铢必较起来,性格大变,对研究更是没那么上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