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陈启泰从荒山出来,才发现原来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一切已经烟消云散,大秦也已灭亡,西楚霸王项羽和沛公刘邦争夺天下,天下大乱。各国****后裔纷纷卷入。项羽仗着武功盖世,雄霸天下,不将各国****放在眼里,拿他们当自己的狗来使,并且设计杀了楚怀王,并且项羽动不动就屠城,最后惹得人心离弃,而刘邦则成为仁义之师,仁义之君。天下民心归顺,可是项羽帐下猛将如云,本身又武功盖世,刘邦才迟迟未能击败项羽,一统天下。
这时,陈启泰刚刚出山,正处于恍惚之中,整天悠悠荡荡,正值天下大乱,居民流离失所,而陈启泰也跟着流民前往蜀中刘邦属地。
在蜀中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刘邦手下大将樊哙,并且发生了冲突,在冲突之中陈启泰发现自己的武功居然突飞猛进,之三两个回合就将樊哙击败。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因此和樊哙成为了朋友。樊哙想引荐陈启泰为刘邦所用,但陈启泰满口拒绝,樊哙也此人中正耿直,为朋友重情重义。因此便没像刘邦提起。直到汉军与楚军最后一战之时,韩信布下十面埋伏,要将项羽一网打尽。但因为项羽武力超群,汉军无以为继。这时,樊哙看着众人为了此事无能为力,焦头烂额,而自己的武功又比不上项羽,因此想到了陈启泰,便向众人推荐陈启泰。众人一听居然有如此猛将,可以将勇猛无双的樊哙轻松击败。那么打败项羽应该不是难事。刘邦尤为激动,因为只差一步他就可以登基称帝,成为无上至尊。也会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由平民推翻朝廷的皇帝。因此他一听有陈启泰这样的人,他欣喜万分,让樊哙去将陈启泰请来,但谋士张良却认为不妥,认为此等壮士非君亲临不可请,建议刘邦亲自前去,刘邦听从张良建议,亲身前去寻找陈启泰。
陈启泰见刘邦亲临,心中甚是感动,但他心中仍然不愿意再次摄入政事之中。但是看天下始终存在战事,民不聊生。心中隐隐不忍,虽然知道自己武功大进,但到什么程度他也不知道,现在赵高已死,他的仇报不了了,心中想着还不如勤加练功,追寻武道极致。虽然心中依然有了决定答应他,但不希望帮助一个不该帮的国君,一个坏人再坏也造不成太大的事,而一个无良的国君却可以使天下民不聊生,因此问了刘邦一个治国之道的问题。刘邦回答在马背上以法家的权、术、势为要旨夺取天下;只有天下统一才能使民有家可居,有地可耕,有粮可吃。天下大定后就不能采用法家的那一套,那一套只有在国家动荡,贫穷的时候才有效果。要重用儒生,要制定礼仪,还要著书论述秦朝失掉天下的教训及治国之道,重视《诗》、《书》,信奉儒家学说。
陈启泰见刘邦重视儒家,他对儒家也有所涉猎,知道儒家重礼仪,尊教化。心中对其好感大增,也就顺势答应下来。
刘邦看陈启泰答应后高兴万分,拉着他的手就朝外走,他激动万分。认为此次一定可以击败项羽,登基称帝。
陈启泰见他如此着急,也就没说什么,跟着他一起来到垓下战场。这时,楚军被韩信四面包围,楚军因为四面楚歌而斗志丧失,不是因为有霸王项羽威名犹在,恐怕早就军心丧失,被汉军一网打尽。
天已大亮,这时项羽在也坐不住了,率领八百江东儿郎开始突围,只见霸王身披银色重盔,坐在乌骓神驹之上,腰胯天子剑。手持霸王灭天戟,好一副威风凛凛的模样。在乱军之中来去纵横,好不轻松。忽如其来横扫一戟,便有五六人被扫飞出去,又紧拉缰绳,便又有两人被马踏死。再调转马头,又挥出一戟,再又六七人被戟刺死。纵横其中,无人能档。
不愧为勇战人物,不愧为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堪称最强武将。后人有评,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陈启泰看到如此神勇的西楚霸王项目,心下不免惊慌和吃惊。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神勇之人,虽有惊慌,但也激发出滔天战意。很想和他战一场。
正待他要纵马而出之时,旁边的韩信一提马僵拦在他前面。先生稍带,目前两军正在激战,不适合两将对战,等全歼楚军之后,在由先生出马将其击杀。
陈启泰见韩信如此说,心中虽然痒痒,想要立马出战,但也曾为军人,便不再坚持,只待霸王溃败之时。
很快,由于项羽神勇,楚军突出重围,且战且退,汉军且追且战,但羽之神勇,天下无双,汉军无人能够接近。
楚军一直逃到乌江,一路上楚军死伤殆尽,只有霸王和天下第一美人虞姬伤痕累累,眼见霸王就要登船,度过乌江之后便有机会东山再起。这时,陈启泰看时机已到,便驱马而进,很快便追上了风尘仆仆的项羽。
陈启泰经过汉军之时,随手从汉军士兵手上拿过一杆长枪,一杆普通的铁头长枪,长约一丈,枪身木质,只有十几斤重,虽没有霸王的灭天戟神威无双,但舞动起来也是虎虎生风。
战场高点,汉军高层,正在看着这场旷世大战,除樊哙外,其他人都没见过陈启泰的身手,对他抱有怀疑,并不看好他和项羽之战,韩信更是布下重兵围堵,甚至在江心都排兵严防死守,看样子不会给项羽一点机会。
樊哙则是一脸轻松,丝毫不怕陈启泰会失败的样子。
陈启泰一抖长枪,挽了一个枪花,对项羽一刺,项羽不愧为武中之神,虽大战一夜,伤痕累累,但依然神勇无双,听背后狂风一起,便回身一档,将陈启泰的威猛一枪格挡开来。陈启泰又顺势一扫,依然威猛绝伦,犹如下山猛虎。项羽见此威力绝伦的一枪,便挥戟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