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包裹住黑影木,清晰地感觉到上面的每一处变化,他甚至“看到”黑影木是有极细的纤维交错组成,一层层重叠在一起,这应该就是尤奈子所说的弹性结构。
不管表面哪一部分受力,就能在其周围范围内形成挤压,但由于黑影木紧密的结构,外力被逐渐抵消,最终会把力量反弹出去。
紧接着石重注意到橙红色的绒澜果液像切割机一样,将黑影木的纤维交接之处,一个一个断开,不过切割速度却在渐渐变慢。
“我来看看!”
瓦尔克的声音响起,石重急忙收回感知,只见瓦尔克身后跟着一队人,就连尤奈子楼月等人也在内。
杰瑟夫让开显微镜,一边叫道:“你快看吧瓦尔克,我隐约看到分离速度在减缓!”
瓦尔克走上高台,细细地用显微镜观察,众人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只见他脸色严肃,一边走下显微镜,沉声道:“不是隐约在减缓,它就是在减缓,现在已经停止了。”
杰瑟夫忙跳上显微镜的座椅,趴在目镜上一看神色剧变,惊疑地道:“这……到底怎么回事?”
瓦尔克稍一沉吟,看着杰瑟夫道:“虽然现在停止了分离,不过我之前的确看到了分离的动作,你们用的是什么材料吧?”
杰瑟夫立刻回答是绒澜果液,瓦尔克先把黑影木清洗干净,然后让一旁的工作人员拿来一瓶绒澜果液,动作利索地均匀倒在那块黑影木片上,再次登上高台用显微镜观察。
众人再次等待他的观察结果,偌大的研究室内一片安静,只有或急或缓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不对!”瓦尔克的回答让在场大多数人心里顿时感到一阵失落,只听他解释道:“没有反应,应该哪里不对!”
针对黑影木的实验,他们每天都在反复地做,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比例,可以搭配出不同的效果,或许某一个材料在某一个特殊状态就会产生与众不同的反应效果。
比如现在。
“杰瑟夫,你回想下你们之前那份绒澜果液有什么特点?”瓦尔克急切地道,既然同样的绒澜果液有着不同的效果,那么两相对比,就可以得出他们想要的答案。
杰瑟夫略一迟疑,指着石重道:“那份绒澜果液是林佳一手处理完成的!”他也不是特别清楚林佳这份绒澜果液有何不同之处,只能让林佳自己来解释说明了。
见众人目光都集中到自己身上来,石重不由感觉自己后背发直,有点局促,瓦尔克慢慢走来,笑着道:“不必紧张,你想一下之前处理绒澜果时的情况,我们都来参考下!”
“嗯……”回想了下,除了利用感知精确处理绒澜果没有别的特别之处,感知的事是不能说的,而且感知又不会绒澜果液的特性,突然想到一点,石重答道:“温度!那瓶绒澜果液是我刚做好的,杰瑟夫还说它有点烫!”
“对!”听石重提醒,杰瑟夫也想了起来,右拳击掌,大声道:“怪不得效果会减弱,因为果液的热量流失,温度降低!”
找到问题的关键,不等瓦尔克吩咐,整个研究室的工作人员都开始忙碌起来,研究难题得到突破,他们也不用再去做其他实验了。而看着忙乱的众人,石重和尤奈子等五名学生似乎也帮不上忙,已经完全被忽视了。
石重想了下,此时不是学习的时候,决定先回房间,于是与楼月查图三人点头致意后,和尤奈子告了别,便转身离开。
回灵诀的进展只能暂时往后拖,回到房间后,石重似乎失去了前进的目标,为了平息心内的烦躁,只好再次开始拼装建筑。
吴剑锋大师的另一款作品——逻辑塔。
这款作品犹如贝壳抑或几根骨节一样一层层叠加,螺旋向上,缠绕在一起。拼过回旋楼阁再看这款作品,无疑有很多相似之处,螺旋,重叠,以及对每一个细节的参数考虑。
不过不同的是逻辑塔具有主干部分,只不过进行了些延伸或者改变形状而已,比起回旋楼阁要求每一部分彼此协调搭配来组合成整体,难度低了不少。
石重花费了两个小时便拼装完成,期间只出现过三次失误,不过都在基础部分,并没有过分影响拼装进程。
打开底座的开关,贝壳似的楼层旋转重叠,如果说回旋楼阁的特点是精致、美观的话,那么逻辑塔的特点就是前卫、立体,仔细观察幻化出来的模型细节,似乎感受到这个建筑蕴涵着一种强烈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石重琢磨不透,他打开回旋楼阁的包装盒,希望能从中找到点想法。拼装完成打开开关后,看到回旋楼阁的幻化模型,那股感觉仿佛随时要爆发出来,但却卡在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又拆开一款包装盒。
天行高架桥。
这座高架桥实物坐落在天环形圈,桥两端高低不一,外侧是断面结构。看起来很是突兀,但又让人觉得有种逻辑性的美感。高架桥的断截面呈U形,桥面并非常见的直线而是曲线形状,宛如一条扭曲的隧道,似乎要超脱引力和建筑结构的束缚,有种打破常规的动态、优雅之美。
这款建筑模型的拼装和回旋楼阁、逻辑塔有很大不同,其底座不再像普通建筑物的底座一样平整,而是河沟状,并在河沟两岸设定好了拼装的位置。而且因为桥的特殊构造,除了拼装桥面仍要用到能量磁片,还有许多粗细两种、长短不一的能力磁条。
看着最终完成的模型上那一条条曲线优雅巧妙,好似绿叶弯折,上面悬挂的钢索宛如琴弦一般,从侧面看去如针线密织交错,又有一种蛛网的感觉。
因为天行高架桥的拼装模型就是一个单纯的建筑结构,并不需要太多幻化和修饰,石重没有打开底座的开关。他仔细观察着,猜测并感受着吴剑锋大师通过这座桥梁所要传达和表现的信息。
结构!
他终于发现了之前困扰他的那个想法。
从高架桥的那种曲线优雅、直线交错,到逻辑塔的螺旋汇聚、水平重叠,再到回旋楼阁的回转圆润、延伸自如。都可以从大自然找到答案,高架桥对应蛛网似的管道,逻辑塔又像海螺贝壳,回旋楼阁神似蜂巢状的积木。
于是石重又翻看了剩下几款拼装建筑包装盒的图片,得出一个结论。
吴剑锋大师的每一款作品都蕴含着相似而又不同的结构设计理念,这些设计理念均把自然界的一些美态通过这些设计表达了出来,因为大自然中的山水雪月、鸟虫花树,在展现其独特的美的同时,又是那么的合乎逻辑。
逻辑和自然,背后的规律是相辅相成的。一切的存在都是合理的,自然所发生的所有事物都有迹可循,其中的“迹”就是一种规律,就是一种逻辑。
逻辑来自于自然,而自然本身就是逻辑的。
石重不由又想起尤奈子分析黑影木的论断,黑影木的形成,就是自然所致,而其特性表现就是逻辑理论。
回灵诀呢?
石重开始在自身周围验证这个自然与逻辑的理论,第一个就想到了回灵诀,以及灵力相关的五行和符阵理论这些几乎是异世界的产物,开始验证这两个理论是否可以相互解释。
能量或者说灵气可以认为是自然形成,那么逻辑方面就应该是能量的传输,比如瓦尔克的研究课题——控制能量输出,那些运算、控制,不正是逻辑范畴么!
那么五行和符阵呢?
石重拿出存储芯片细细翻看,《五行灵论》在开始就说,“天有五行,木、火、金、水、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
很显然,这五行灵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木火金水土五种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随着这五种物质的兴衰变化,而使得大自然不停运转,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其中,五行的“行”,就是依循本身所表现出的一种规律而持续的运动,是一种自然的行为。这正符合了自己之前推断的自然和逻辑的关系,逻辑形成自然,而自然蕴含逻辑。
而五行生克的观点让石重看了更是恍然大悟,原来天地万物,乃至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均有轨迹可循。
更让他吃惊的是,五行和体内五脏相互对应。
“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体内水液代谢调节,并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既同属五行,那么人体五脏和外界自然就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五脏之间存在的这些生理联系,正好可以解释身体的疾病现象。
看到这里,石重才明白为什么《灵力综述》和《空明子修行心得》上都让先把灵源修炼圆满,才不会出现问题。
因为修炼之前,每个人的体内五行都不是平衡状态,如果灵源圆满灵枢稳固,那么灵源会慢慢调整体内五行到平衡状态,而如果灵源没有圆满就开始修炼五行和符阵,那么灵力会因为不稳而造成五行失调,进而体内五脏破损,危及生命!
总的说来,精通了五行不断对于修炼、认知万物有帮助,还可以诊断、治疗疾病!
石重又翻开了《符阵概要》,细细翻阅上面记录的关于符阵的由来、工作原理,以及基本结构,如果继续修炼下去,这都是以后要铭记的。
但看到符阵的结构分析叙述时,石重的心猛地提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