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时至寒冬,大雪过后,整座城市静悄悄的,看起来好像被一个巨大的绵被盖了起来,竟平添几分平日难见的美丽。
阳城,天星帝国的一座中等城市,正如它的名字一般,这里一年四季都很温暖,充满温暖的阳光,可是今年不知怎的,这个冬季阳城却已经下了好几场雪了,温度也比往年都低上几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族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圆圆的一轮皓月挂在苍穹,为这家人团圆的佳节更添几分浓浓的节日气氛。这里是东方大陆,人们更注重这种节日,在外的人也大都赶了回来希望可与家人团圆,这比什么都重要。因此,今日阳城便十分热闹,从一大清早开始就充满了人们的笑声,直至晚上依旧是十分热闹,阳城整日便沉浸在这种气氛中。
一进阳城的地方有一座大宅,是阳城中的一个大户人家,宅子的主人是一个大商人,名叫卓越,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此人具有卓越的商业才华,原本他祖上都是在帝国作官的,可卓越却是开了先河走上了商业这条路,本来家人都不愿意,可是后来卓越却越做越好,商业越做越大,家人也渐渐不再反对,时至今日卓越已经拥有巨额财富,在阳城更是举足轻重,掌握着整座城市的经济。
“…爹…爹…”听人说今晚还有元宵节的花灯会,五岁的小卓闻早已坐不住了,缠着父亲卓越硬要让他和母亲带他去看元宵花灯会。
“卓儿,爹爹娘亲不能和你去,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处理,下次爸爸妈妈一定带你去,好吗?”父亲慈爱的看着儿子,儿子自小十分聪慧,三岁就能阅读诗书,现在虽才五岁但已看了不少的书,之所以,给儿子起名叫卓闻也是希望儿子长大以后可以拥有远大的见闻学识,可以考取功名,卓越心里还是觉得对不起列祖列宗,是因为自己没能像祖上一般。
“…嗯”卓闻十分懂事知道父母亲很忙便也没继续缠着便点头答应。
“卓儿真乖﹗娘亲让管家爷爷带你去好不好?”月光下的母亲显得更加慈祥美丽,眼波如水,母亲的眼神总是那么温柔,仿佛这一刻便是永远,小卓闻看着母亲,笑嘻嘻的答应了。
“嗯…嘻嘻…”
“呵呵…卓儿真乖…”随后便传来父母欣慰的笑声,看着卓闻的眼神中满是喜爱之色。
卓府门口
一个胡子已经斑白的老人,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了,可是依旧身子硬朗,肩上坐着一个小孩,他今天可高兴了终于可以出来玩了,小孩无邪的脸上挂着胸无城府的笑容,用他白皙的小手拔着老人的白胡子,老人却也没脾气,怕是已经习惯了吧,只是故作生气的说道:“卓儿呀!你也不心疼你的管家爷爷,我都一把年纪了”老人嘴上虽这样说,但眼神中尽是喜爱。
“嘻嘻…才不要呢,爷爷能活几百岁,身子好着呢,卓儿要永远拔爷爷的胡子”小孩睁着他大大的眼睛,继续拔着老人的胡子说道。
“呵呵…你这小子”老人听后便大笑起来,老人虽然不是孩子的亲爷爷,但爷孙俩早已同亲爷孙一般。
今晚路上的行人比往日都多,叫卖声也不觉于耳。在这个传统的大陆,元宵节也是十分隆重,有各中活动比如:看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吃元宵,放烟花等等。整条街车水马龙,到处张灯节彩,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人流的末尾,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
卓闻看到这样的场景,心中自然十分欢喜,嚷着便让管家爷爷给他买冰糖葫芦,爷爷看着卓闻的那个馋样,便给他买了一个大大的冰糖葫芦,卓闻笑嘻嘻的拿在手中,这才消停了下来。
“爷爷,快我们到那里去”卓闻看见前方有舞狮子的表演,便两颗大眼睛放出向往的神色。
“好…好,呵呵…”管家爷爷笑着应允,抱着卓闻便往舞狮子的地方走去,“舞狮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好!好!…”舞狮子自然是十分精彩,从阵阵和彩中便可以看出,只见场中央有两头是子时而腾越而起,时而又温驯的爬在地上,真的如同真狮子一般,只是卓闻毕竟是小孩子心性,看了一会儿,便又嚷着要到别处瞧瞧,管家爷爷只好顺从这小子,往别处走去。
“吃元宵喽!元宵不甜不要钱!卖元宵喽!元宵不圆不要钱!”
远处卖元宵的小贩,吸引了卓闻的注意力。
“爷爷…爷爷,我要吃元宵!”看见又香又甜的元宵,卓闻便顿时觉得自己好饿,便又嚷着要吃元宵。
“行,随你,…呵呵”看着卓闻嘴角好像都快流出口水的样子,爷爷感到一阵好笑,随后,爷孙俩便朝卖元宵的走去。
“您二位,请座!”小贩看到有可人来到,兴冲冲的连忙上去招呼。
“吃元宵,吃元宵!”卓闻着急的说,口水好像马上就要流出来了。“呵呵…”管家爷爷和小贩看到卓闻的可爱馋样,不约而同的笑了出来。
“请问二位您吃什么馅呢?我这里什么都有,我这里有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的元宵,不知二位喜欢什么?”小贩颇有些得意的说道。
“豆沙,豆沙…”卓闻着急的口水已经流了出来,惹的小贩和管家爷爷又不约而同的笑了出来。
“呵呵…那就来两碗豆沙馅的吧!”随后馋鬼卓闻便开始吃起了美味的元宵,场面那是相当壮观。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是民间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而后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
“嗯…嗯,好吃,好吃”小卓闻边吃边发表评价,话语也模糊不清。
“呵呵…别着急,慢慢吃”管家爷爷看着卓闻的吃法,感到十分好笑,又有些担心便叮嘱卓闻慢慢吃。
“听说前面,举行一年一度的灯谜大赛,大家都去猜灯谜了,二位,一定要去瞧瞧,听说还有奖励呢!”这小贩还真有意思,还给前面的灯谜大赛作起了广告
嗯…嗯,我和爷爷马上就去”卓闻也是小孩子心性,一听前面有好玩的,遍马上就又要去看看,这不,又马上加快了吃元宵的速度,眼看就要吃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