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冶炼技术研发工作时,李月就向李治申请调用了几位识字的宦官,让他们负责记录各种实用的实验数据,也记录各种材料和工艺的成本。
李月前世对宦官并无好感,这一世发现自己和他们一样都属于曾经是男人的生物这一阵营,加上接触到的宦官大多身世凄惨可怜,对阉人的厌恶感少了很多,对阉割人这种残忍野蛮的恶行也更加反感。
让李月最满意的是,在这些宦官中,她发现了一位很有学习精神,做事也相当负责的宦官。
这位宦官叫沈晓,年纪也不大,才二十出头,最让李月欣赏的是,他对机械制造很有兴趣,甚至可以说有极好的天赋。在如实记录冶炼作坊的机械研发进度的同时,他还曾经提出过不少合理的建议和一些新的设计思想。
发现了这么一个人才后,李月自然是喜出望外,立刻把沈晓送去了算学馆,让那些先生们向他传授基础的立体几何作图知识和数学知识,并赐给了他大把自己研制的几何作图工具,希望能让沈晓成长为一名懂得制图和数学知识的工程师。
李月其实也想要更多的人才,不过作为未出嫁的公主她不能随意和外面的男人碰面,她能选择的也只有宦官和宫女。
这时代的教育普及率又实在太低,把皇宫里帝后用不着的宦官都拉出来才找着几个识字的,至于宫女识字的就更少了,早先陪着她的那几个倒是在她的影响下认得些字,不过都被贺兰敏之玷污,统统被武后打发到掖庭宫洗衣服去了,李月想把她们调回身边都不行。
每当想起芝兰那几位,李月就忍不住叹气,倒不是她和那几个的感情有多好,她只是觉得识字的人才打发去洗衣服实在太浪费。而跟着她的新侍女秋香什么都好,就是对念书没兴趣,做公主的贴身侍女一年多了,连字都没认出几个,除了吃的就只对出嫁这件事感兴趣。
新的一年里,造纸技术依旧在改进中,而在琢磨造纸技术的同时,李月也花功夫了解了下印刷技术。
此时已经出现雕版印刷,一般是用来印制一些佛经。
雕版印刷自然不能和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比,活字印刷其实也不需要什么技术积累,和雕版印刷就是隔着层窗户纸的事,要弄出来倒是不难,不过要达到经济实用的程度,显然还得下一番功夫。
要开始活字印刷,首先得选好字块和印染材料,字块可选用的有胶泥、木头和各种金属等容易成形的材料,考虑了一会李月决定把各种材料都试试。
她很快找了又找了几位手艺不错的木匠和铁匠,开始了活字印刷的研究,每种材料都只出一版字块,把各种可行的字块材料和印染材料都试上一试,要去工匠们观察各种字块材料在不同气温和湿度下的使用效果,并统统记录下来。
在活字印刷技术开始研究的同时,李月也向李治说明了原因,要求皇帝派出人手开始编制常用汉字表,她希望活字印刷技术研究成功后为皇家制造几套活字字块,方便印制各种书籍。
这种和文化有关的事情,李治自然是十分乐意,朝廷里那些挂着各种闲职的文人也有一大把,也正好让这些人做点事。
让李月欣喜的是,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托盘天平的制作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称量精度虽然还达不到简单化学分析要求的精度,不过也离得不算太远,只要托盘天平改进到让她满意的地步,她很快就能让近代化学在唐朝迅速传播开。
唯一没有头绪的只是游标卡尺等精密测量工具和座钟的研发,李月给出了概念和一些简单的设计理念,不过要求皇家的工匠们用纯手工把这种高精度测量器具弄出来,还是困难重重。
游标卡尺上要用到的那些精细的部件就让工匠们只能望而兴叹,卡尺材料还要经受热胀冷缩的考验,在这时代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座钟上的那些精细齿轮,更是让铁匠们想破了脑袋也找不到制造的方法,以现有的技术造出来的钟误差比利用太阳影子计时的日晷还大。
出成效的东西还是有的,像活字印刷的研发很快就取得了成功,在差不多三个月内,胶泥、木头和铜合金三种可用的字块陆续都研发成功。印染材料工匠们还是选用了廉价的墨水,印染工艺经过上千次的试验改进也已经能让李月满意。
拿到各种工艺的第一手数据,李月很快就可以判断出各种档次书籍的应该采用的印刷工艺,活字印刷术也终于可以进行市场推广。
在活字印刷术获得成功的同时,竹纸制造研发工作也取得了成功。
经过多次实验,报废了上百批纸浆之后,工匠们造出的竹纸性能终于达到了书写要求,再不是一扯就破,而工匠们对最后一步工序烘干又进行了改进,使用了中空的水泥斜墙,在其中放入煤炭燃烧,进行强制烘干,把造纸时间也缩短了不少。
最让人们欣喜的是,把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合起来计算之后,这种竹纸的成本要远低于市面上的任何一种纸张。
在试造竹纸的同时,经过反复实验,更加廉价的用麦秆和稻草造纸的技术也获得了成功。这种草纸虽然性能极差,抗拉性和光洁度都惨不忍睹,完全不能用于书写,不过普通富户用这玩意来上厕所也用得起了,而且推广开之后用来代替现有的丧葬用的纸钱却是不错,商业前景却也不错。
烧纸钱在李月眼里是种既浪费资源又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的陋习,对纸钱李月也有些抵触,不过她也清楚这种习俗不是她一人能改变,这时代拿实物殉葬和烧丝绸用于葬礼的现象也不少见,用最廉价的草纸代替可书写的纸张和有价值的实物被烧掉也算是种进步。
大功告成之后,李月将竹纸和活字印刷器具一起献上,要求把活字印刷术和竹纸制造技术一同推广,并奖赏了参与研发的人员。
李治早听说过李月要研制竹纸和活字印刷,在他眼里李月要办的事似乎就没有失败过的,对此没有感到半点惊讶,也懒得再给予李月什么奖赏,对她的要求统统应允。
要大范围的推广竹纸技术,最快的方法自然是印制之后分发到各地去。
把所有的原始记录稍加整理之后,李月请求李治派来了位文官将资料汇总,开始编写两份叫《竹纸和草纸制造指南》和《活字印刷技术指南》的技术手册,命人抄写上千份,分发给各产竹地的造纸工坊。
消息一出,李月再次成为舆论谈论的焦点人物。
然而,有一位不知脑袋是出了什么问题的官员却很快跳出来上书,他的上书内容让宰相和帝后都吃了一惊,他居然弹劾了帝国最小的公主李月,他在奏章里说李月成天钻研奇淫巧技,白白耗费了国家财物,皇帝对公主太过宠爱,对这种行为不加制止不是国家之福,如果不制止这种歪风邪气,国家就要陷入危险之中云云。
李月研发的廉价竹纸让天下多数士人都感到很高兴,但有些人却是非常不满。
廉价的竹纸显然会影响一大批不产竹子地区的造纸作坊生意,之前他们不相信李月能迅速把廉价的纸张造出来,没有理会他们没能力干涉的事,现在李月成功了,而竹纸的价格低得又让他们觉得有些心寒。
所谓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这些造纸作坊和他们背后的贵人们只感到窝了一肚子火气,对李月也开始产生了极大的怨恨,而上书弹劾李月的这位官员家中就和某些造纸作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李治和武后一看那份上书立刻就怒了,毫不犹豫地把那个不知好歹的家伙贬官发配到了交州(今越南北部)。
其实那个笨蛋官员完全看不清形势,以帝后对李月的宠信,就算他说得有理有据,帝后都会对他心生不满把他发配到南方去,何况他是完全是在胡说八道。
印刷术成功的同时,李月也拿到了由朝中的闲散文人编写的常用汉字表,拿到这东西时,李月很快让人给那上面每一个汉字都编上了号码,让李治聘请了位书法水平高字体合适的文人书写字样,开始制造活字字块。
第一次拿到那份标有数字的常用汉字表时,李月突然就联想到了一个好东西——摩尔斯电码。
仔细考虑了下这时代的技术水平之后,李月突然觉得做出个参观用的有线电报是个完全可行的。即便在什么都没有的古代,简单的化学电池也不难造,以这时代的技术不计成本用人工拉出几段铜线也没有什么问题,把手上这份常用汉字表编码,要造出简易的有线电报机几乎没有任何难度。
李月记得,前世那个世界最初的电报就是在电源还是化学电池的时代诞生的。
只要不断地改进拉丝工艺技术造出更好的电线,不断制造出更好的化学电池,也许几十年内大唐就会出现商用有线电报。
一旦出现有线电报,便可以极大地提升帝国政府的行政效率,可以让帝国更快地掌握军情,在商业上更是有着不可限量的前景。
有线电报具有的可行性开始让李月兴奋了,以前只是玩玩就放弃了的化学电池实验也开始被她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