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需要长时间积累的技术,短期是无法看到什么效果的,好在李月烧出的玻璃赚到了钱,不然这些消耗人工和材料极多的试验很快就会因为缺乏资金彻底失败。
在获得了大把的钱后,李月的心思也更大了,试验进行得越来越频繁。
花掉的钱越来越多,不过手工技术要上马齿轮和轴承这种精细活实在太困难,鼓风设备制造依旧看不到什么进展,这种状况让李月很快又有点郁闷,于是她决定还是先弄点马上就能看到成效的东西出来鼓励下自己,于是开始把自己遗忘已久的水泥配方重新翻找出来。
用这个时代的技术烧制水泥,对李月来说是件非常不愿意干的事。
她是很早就把原始水泥烧制成功,不过原料处理技术不过关,煅烧器具也不专业,原料没有充分发生反应,最后烧出的水泥弄出的混凝土试块性能也不比泥土烧出的砖块强太多,最要命的是那种实验室制法是烧钱的,完全没有市场推广价值,李月当时清楚没有人手和工具,想弄也难烧制出合用的水泥,只是稍微琢磨了下就把那坨用力碰碰就碎掉的垃圾甩到了一边。
这次有了更多的人手,李月决定再次试试能不能烧出成本和性能都过得去的水泥。
现代大规模烧制水泥,有着一套完整的流程,除杂和原料粉碎等工序都是采用的机械动力,最后的烧制水泥的器具也是一个倾斜着的大回转炉。
李月好好回想了下现代水泥的烧制流程,仔细设计出了一个方案。
交由工匠们采用了用水力磨机磨制原料,改进了原材料粉碎工艺之后,李月让工匠们铸造出一个这个工坊能铸造的最大的回转炉,这个炉子炉体倾斜了一个小的角度,还附带了可转动的轴,采用了最粗糙的轴承,因为不需高转速,也不需要对转速进行什么精细控制,所以只是直接用曲轴连上水排。
忙活了大半个月,实验了很多回后,烧制水泥的工艺也终于改进到可以小规模生产的程度,产品的性价比也能毫无意外地击败所有可以采用的替代物。
综合了人工和各种因素后,这种硅酸盐水泥的产量、性能和价格依旧不能让李月满意,不过她也知道无论怎么琢磨,那些先进工艺在这时代也不可能由自己一人去实现,于是果断放弃了闭门造车,决定先把这技术推广开,由劳动人民去想办法改进。
没有上报李治,李月就派出亲信将这项技术彻底公开,把水泥烧制的技术手册抄写了很多份,按成本价和水泥样品一起售卖,把水泥的名声炒作起来后,技术手册也很快发往国内的腹地售卖。
她知道这东西目前用于城防建设的价值最大,李治一定会出于巩固皇权和国防的想法禁止这项技术扩散到民间。
现在这水泥的烧制成本太高,完全没法用水泥修路。李月也清楚一旦把水泥产业办成衙门,各种贪腐就来了,成本一定比她这个不擅长管理的人来监管还要高就不说了,技术进步也会变得非常慢。
如果是那样,不如扩散到民间,让天下人一起来改进。如果水泥作坊慢慢发展出规模,烧制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之后,国家那时才有能力开始修建水泥道路。
李月清楚以这个时代的尿性,水泥这东西也大多会被五姓七望之类的豪强垄断,在她眼里,垄断资本间也有竞争,至少也比官办的衙门要好,后世洋务运动中的那些官僚的表现让她对官办产业可以说是深恶痛绝。
硬化道路对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有着巨大的价值,意义非凡,让李月考虑了很久之后还是决定忽略负面影响,将它彻底扩散。
李月也不怕其他民族掌握这项技术,中国的工匠一向是对技术封锁把关得很严,像她这样急于扩散技术的是没有的。中国汉代就有了造纸术,而西亚和中国一直有交流,却是在阿拉伯打败大唐抢到工匠之后才学会造纸术。
这时代的技术底子太差,藏私是可以让自己赚到大把的钱,不过那对技术发展没有好处,在这时代只有将各种技术扩散,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才能得到更快速的提升,虽然自己会少赚些钱,不过对国家却是有很大好处。
李月不打算扩散的,基本都是奢侈品制造技术。比如她研制的肥皂,这时代没法量产纯碱,使用天然碱土的成本不低,肥皂走不进普通百姓家,所以这项技术的完整流程,李月就一直没让外人知晓,知晓的宫女也被她多次警告过,只准备留着自己开府后赚钱用。
还有些容易仿制的,比如李月让工匠造出来的木制家具,李月压根就懒得藏私,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玩意,拿到市面上去卖就会有人仿造的,李月从来没有把古人想得太蠢,她早发现这时代的人只是科学知识比现代人差,智商可一点不比现代人低。
水泥技术扩散,社会上开始热议水泥的好处之后,帝后才知道李月弄出了这么一个东西,本来他想全部收归国有,严禁技术外流。不过此时天下知道这项技术的人已经太多,而且有五姓七望这样的豪强士族插手,面对这样的情况,皇帝不得不选择了退让,只是下令禁止这项技术外流到外国。
经过这件事后,帝后本想斥责李月,不过看她年纪小,最后也只是轻拿轻放地说了两句。
一晃时间已经临近年末,今年的冬天,宫中纺织羊毛的技术比之去年又有了长足的进步,产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薄而保暖的毛衣开始在大唐贵族中流行开来。
而人们得知此物是小公主研制后也没感到多新奇,这一年里随着人们对李月的的关注度提高,李月的这些创举和事迹早开始被人们得知——
发明比简陋的胡椅更舒适的椅子、各种新奇的木制家具、只有顶级权贵才有资格得到的香皂、只有贵妇人才有资格得到的面膜、威力巨大的黑火药、还有火炮和火铳、炼铁的焦炭、引入产量颇为不错的占城稻、推广棉花、烧制出五颜六色的廉价琉璃制品、坚固实用的水泥等等。
有些在唐人眼里算是奇淫巧技的东西就算了,大唐的小公主殿下在学问上的功夫也是无人能及,四岁识字开蒙,五岁能背诵诗文,七岁能把《女诫》倒背如流,能为算学馆的先生们讲授算学,还创立了一门算是算学分支的几何学,才八岁就已经开始著书立说。
一整年内,李月都是大唐社会谈论的焦点,部分人对李月某些离经叛道的行为有些微词,还有大堆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公主太有才并不是什么好事,不过多数人都在感叹大唐的小公主真是千年难得一遇的超级神童,以前的神童在大唐的小公主面前只能说弱爆了。
不过也有些帝后特别不喜的言辞,比如——
本来娶大唐的公主就是苦差事,娶个厉害得和妖孽一样的公主回家,那更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而这样的言论,在大唐的贵族圈子里却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认同。
巨大的名声对科学的传播也是有了极大的好处,因为很多人认为算学馆的先生需要向一个七岁的孩童请教是非常扯淡的事情,而这个事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证实后,惊掉了一堆人下巴的同时也让大唐的士人开始对李月传授的数学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几何和微积分等高水平的数学知识得以迅速在大唐士人中传播开来。
李月在研发新技术的同时也没忘了要推广数学知识,她和那些算学馆的先生的书信来往也没断绝,各种高难度的数学题目也被她不断地抛出来,一时间大唐士人们纷纷以解答出公主留下的难题为荣,研究数学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大唐的整体数学水平开始有了爆炸式的跨越发展。
随着数学知识的进步,人们纷纷看到了阿拉伯数字的好处,那些被老先生们抵制的阿拉伯数字也终于逐步获得了社会的承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种李月声称来自天竺的数字。
当然巨大的名声也不全是好处,巴望着来参观下李月这个妖孽的贵妇人也越来越多,围观珍稀生物当然是首要目的,而她们中多数人也对李月弄出的香皂和甘油面膜也是垂涎不已。
此时的香皂和面膜已经完全成了权势地位的象征,大唐的权贵们家里要是没有得到过宫中赏赐的这两样事物,都不好意思出门和人打招呼。
而得到过香皂和面膜的贵族,来了客人便要宣扬一番香皂和面膜是使用起来是如何舒适,用了之后皮肤是如何白嫩光洁,实际上除了一开始得到赏赐的几位顶级权贵外,绝大多数人都是把香皂和甘油当传家宝供着,都没几个人舍得使用。
这一年来,李月就没少被各种贵妇人围观,但是无奈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李家的亲戚,算起来都是长辈,不想见但还不得不见。
这一年多李月带给大唐的变化,帝后自然都看在眼里,层出不穷的新花样让他们在目不暇接之余还有些哭笑不得,对外界对女儿的谈论更是只能连连叹气。
各州府近年来的产妇生产记录在年底之前被送到了洛阳,帝后召集朝臣们讨论了一番之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李治最后颁布圣旨昭告天下,把女性法定最小结婚年龄推迟到了16岁。
咸亨二年最后一项大事也终于落下帷幕,当然,这一圣旨却是没有得到百姓们的理解,很多人都对圣旨表达了不满,即便圣旨上给出了明确的解释。
对那些人对自己的怒骂,李月也不放在心上,萝莉控这种无耻的存在一向是她最鄙视的生物,她才懒得和那群人渣一般见识。
年末,李治决定出门去散散心,李月、李显和李轮也跟着出行,李弘因为身体不适没有随行。此番出巡的目的地也不远,河南的许州(今许昌)和汝州。
皇帝出发前就起了围猎的兴致,很快就在叶县的一块山林里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围猎。
去年那场围猎让李月有了些心理阴影,被劝了好久才勉强答应参加。
此次围猎前工部已经打造了好几只遂发火枪,这次正好用上。
不过这种前装枪准头真心不怎么样,面对无路可逃的猎物,在不足一百步的距离上射击,还是由经过多次训练的枪手射击,命中率居然不到三层。
遂发枪这种拙劣的表现不由让李治皱了皱眉。
正在一旁的李月知道李治是有些肉痛制造这枪的成本,驱马过去对李治说道:“阿爹,这种枪不是用来打猎的,打猎的话,应当用枪管更大的,装上一团铅丸,一开枪,就能杀伤一大片。”
“那你何不命匠人造出来。”
“围猎终归是劳民伤财之事,偶尔为之无妨,专门为这嬉戏之事耗费财力,太过奢侈。”
李治摇了摇头,“你这死丫头,还知道变着花样教训起阿爹来了。”
李月吐了吐舌头,“女儿不敢。”
“你有什么不敢的,要不是你娘管着你,你都能把大明宫给烧了。”
“阿爹,可不要小看这个火枪,铁价终归是会越来越便宜的,工匠们多多打制,改进工艺,人工耗费也会慢慢降下去,这火枪迟早是可以让我大唐的军队人手一把。”
“这东西尚不及弓箭射得远,也就是穿甲之力大些,造价如此昂贵,如何人手一把?”
“那黑火药还可以改进,如今用的都是没有压制的,威力尚不足,如若将那黑火药混合均匀,加湿,以重物小心压制,放在阴凉干燥处风干,然后以一特制的器具碾成颗粒状,威力就会加倍。以那种火药作发射药的火枪便会比一般弓箭射得远。”
李治勒住马儿,“那你为何不赶快弄出来。”
李月翻了翻白眼,“阿爹前几个月没听过工部官员报告火药库爆炸的事儿么?火药极易燃烧,保存都要慎之又慎。压制时更是一不小心就会爆炸,女儿虽然喜欢胡闹,但也惜命。”
李治闻言皱眉,“你还知道惜命啊,火药那种东西以后少碰。”
“女儿明白,不过,取少量试验没事的。”
就在两人交谈间,李显那边传来了一阵欢呼声,原来李显用火枪打中了一只鹿。在火枪造出来后,李显就找李治讨了只,拿到枪后,他更是爱不释手,经常拿着练习。
李治见儿子已经得手,自己也不甘落后,笑呵呵地操起弓箭,赶着他自个养的鹰往猎物密集处去了。
虽然对打猎兴趣不大,不过秋香却是十分喜欢,李月只好由着她的性子跟着李治一起前去凑凑热闹。
在河南尽兴游玩了一番之后,李治终于起驾回到东都。回到东都时已经是大年二十三,这一年的春节,也自然是要在洛阳度过了。
这一年大唐的工匠们制作烟火的技术又有了大提升,在李月的指导下,用焰色反应的原理制作出了很多种漂亮的烟火,鞭炮的制作水平也有了大的提升。
在璀璨的烟火映照之下,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和庄严的新年钟声中,人们和旧的一年彻底告别。
帝国的小公主已经让这里的历史脱离了原先的轨道,只是此时这个古老的帝国里还没有一个人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