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灵了
距离里正去县衙至今已有三天了,村口等待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担忧的、有恐慌的,但更多的是质疑。里正走的时候可是带了全村人集体捐资的银两,想着就是县衙没有救济粮,怎么的也得想办法去买点别的。
太阳渐渐西下,一道道晚霞悄悄地地爬了上来,为原本贫瘠的小山村增添了一抹颜色。而此时议论声也逐渐变得大了起来,“里正不会拿着银两跑了吧?”这个声音一发出,人群便抑制不住地哄闹了起来。
“我们去里正家将他老婆看起来,不怕里正不回来。”秋根嫂说道,她对上次里正罚她多煮了三天的饭一直都怀恨在心。
“对,里正拿了那么多银子到现在都还没回来,一定是跑了。”村里的头号赖子王麻子说道,里正家一定有什么好东西,等到时混乱时再顺手摸一两样那可就发了,这样想着,王麻子更是巴不得马上就到里正家。
“就是啊,现在粮食都快吃完了,他又不见了踪影,不是跑了是什么,大伙说是不是啊!”柳翠红唯恐天下不乱地说道。
“里正不是那样的人,娃他娘你可不要乱说。”徐远山连忙捂住了自己媳妇的嘴巴,“我相信里正一定会回来的。”
“对,我也相信,里正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了,对我们大家又好,谁家有个什么困难,里正总是最热心地去帮助。”杨大夫点头称是。
“就是,记得上次我们家…………”听了杨大夫等人的话,大家又纷纷说起了里正的好来了。
“你们快看,前面好像有两个人影,好像是里正和他的孙子。”杨大夫的儿子杨富春喊道,并立马跑上去确认是不是他们二人,“爹,真的是里正他们回来了,还带回来好些粮食。”
“真的,真的是里正回来了。”村里人都欢呼了起来,“这下好了,不会挨饿了。”
徐宝儿也被感染了,感觉像是过年似的,村里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大伙帮帮忙。”杨富春一边帮着推车,一边招呼村里的壮青年帮忙去下货。
“里正,您怎么去了这么长时间,我们可都担心死了。”杨大夫问道。
“呼。”里正深深吐了口气,“我跟思聪到了县衙,救济粮还没下来,可那里早已抗挤满了去要粮的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不只是咱们村,许多村都已经断粮了。我们被人群挤在外面根本进不去,最后还是花了十两银子才从后门进去。”
十两银子?那可是村里集资的大部分银两啊,就这么打水漂了。许多人听了,眼珠子都快掉了出来,可真舍得花钱啊。可谁也没有吱声,除了秋根嫂。
“哟,这也就里正,换成了谁可不敢这么花钱,十两银啊,这得我们家几年不吃不喝才能挣得回来,换成粮食那也不知道要吃多久。”秋根嫂酸溜溜地说道。
“你知道吗,到现在在县衙门口还有很多人没领到粮食,估计是熬不过这季了。”沈思聪气愤地指责道,“这次朝廷拨的粮食根本不够,也多亏我跟爷爷进到里面,且好说歹说才要回了这么点粮食。至于你说的十两银子,你知道现在外面粮食的卖价吗?十两银子,恐怕买回来还不够全村人吃两天的。”
丝…听了沈思聪的话,大伙硬在这炎热的夏天吸到了一口凉气,暗想里正花了这十两银子可真是花对了地方,要是舍不得那银子,这下全村都得喝西北风去了,想到此便向秋根嫂投去指责的眼光,示意她少说点话。
秋根嫂却不可置否地撇了撇嘴,暗忖你说给多少就多少,谁知道有没有藏了起来,可这话她却不敢说出口,怕引起众怒。
“虽然这次我们分到了粮食,可这天还不知道要干多久,而且下一次救济粮是多久我不知道,还会不会分给我们也不知道,所以以后大家还是集体吃饭,分配的事情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万不可松懈了。”里正喝了口水,清了清嗓子,“好了,大伙都散了吧,回去休息去吧。”
其实还有好多是里正没有说的,比如受尽了白眼,身上还带着伤,还有自身祖传的一个玉佩,才换来了这么些粮食。
“思聪,玉佩的事谁也不能提起,知道吗?”思及此,里正忙嘱咐孙子,他不想再为这件事在村里引起什么风言风语。
沈思聪默默地点了点,慢慢地扶着爷爷朝家里走着。其实只有他心里才知道爷爷这次受的伤有多重。
“这下可好了。”徐虎抱着徐宝儿开心地说道,“至少未来一个月应该不用担心饿肚子了,瞧我们宝儿这段日子好像没长似的。”
“就是,宝儿,上次姐给你的那田鼠肉你为啥不吃,吃了好歹也能长二两肉出来。”徐珠儿瞪着徐宝儿,大有一副不识好歹的模样。
徐宝儿看着徐珠儿的样子本想笑来着,可又一想到烤田鼠的味道,差点没吐了出来,“姐,别说了行不,听着都想吐。”
“瞧你那怂样。”徐珠儿轻笑了一声。
“我过去给老太太烧水去,你们在家听爹的话啊。”苏氏眼见天黑了,忙赶着过去烧水。
“娘,今天又该你去烧,干嘛赶趟似的去啊。”徐珠儿一把拉住苏氏的手,不让她去。
“对啊,娘,我记得今天该轮着三伯母了吧。您就在家好好休息不成吗?”徐珍儿掰着手指算了算,她打心眼里刀不愿意苏氏过去,这家里一大半的活儿都让娘干了,可每次干了却又都落不了好。
其实苏氏也不愿意过去,只是如若不过去刘氏又做不好,老爷子又该发火了,最后自己还不是得跟着遭殃,“我就过去搭把手,费不了什么力气的。”苏氏拉开女儿徐珠儿的手说道。
“唉哟,唉哟。”徐宝儿适时地呻吟了起来。
“宝儿你怎么了?”苏氏连忙上前抱过徐宝儿放在自己腿上。
“娘,我肚子痛。”徐宝儿使劲憋了口气,让自己的小脸看起来红极了。
“宝儿乖,不怕啊,娘给你揉揉。”苏氏焦急地看着徐虎,“他爹,要不让杨大夫过来看看。”
“娘,娘,不要去叫杨大夫,好不好,他的药好苦。”徐宝儿可怜惜惜地看着苏氏,“宝儿只要娘陪着就好了。”
“好,娘哪儿也不去,就在家陪着宝儿。”见女儿不舒服,苏氏早就忘了要过去帮忙的事,一心全扑在了徐宝儿的身上。
其实在徐宝儿并不是真的病了,她也只是希望苏氏能在家好好歇歇,才撒了个谎。徐珠儿向她投去个就你聪明的眼神后,高高兴兴跟徐珍儿收拾床铺去了。
说实话,徐宝儿并不反对苏氏孝敬徐老爷子他们俩,可是这种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去助长了别人的懒惰气焰就不行了,只要苏氏去帮忙,刘氏就只在旁摘摘茶、放放盐,好像变成了她在帮苏氏的忙似的。
一定要想办法将娘的这种人生观改变掉,该自己做的,就一不定要做好,不该自己做的,那就一定不要去做。
想着,想着,徐宝儿在苏氏的怀里渐渐地睡了过去。
苏氏见徐宝儿脸上的红潮退了去,且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便放心地将徐宝儿放在了炕上。这时,外面传来了骂声,准是刘氏没做好,又遭老太太骂了,苏氏连忙准备过去帮忙,却被徐虎拉住了,“管他们的吧,咱们早些休息,你也累了一天了。”
徐虎看着苏氏不再光滑细嫩的脸庞,心里也有些难过。几兄弟里就自己个儿没儿子,所以不管老爷子俩怎么打骂,处事怎么不公,他们俩都极力忍着,日子久了,也就造成了苏氏这种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性格。也找大夫瞅过,说他们俩都没问题,可自打生了宝儿后,苏氏的肚子就再没有了动静,也许这就是天意吧。
日子就这么过了十几天,天依然炎热,水也越来越少,里正在家休息了好几天,待身上的伤口好了个七七八八,方才召集全村人傍晚时分集合,有事相商。
“这几天我在家想了想,也跟村里几位老人家商量过,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我决定全村迁徙。”里正顿了顿,“当然,我们不勉强,不愿意的人家我们也会留些粮食,至于以后是生是死,各位就各安天命吧。”
要搬走,这可是件大事啊,里正此话一出,下面便议论纷纷起来。
“里正,我们要朝哪里搬呢?”杨大夫问道,这几天他差不多都是坐在里正家里为里正疗伤,里正伤得有多重他知道,因此也知道里正做出这个决定有多么的不容易。
“大约是朝南方走吧,具体的位置还没有定下来。”里正回答道,他也不知道这次是对还是错,但总比留下来白白等死强。
徐宝儿一家谁也没吱声,各自心里都在盘算着,其实最终做决定的还是徐老爷子,其他人说了也等于白说。
就在大伙儿都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天边传来了轰隆隆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