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住进前宅,安顿下来。关于开首饰铺子的话题自然就提上了日程。这几日林师兄忙着在候城各处集市窜着,寻找各种趁手的工具。林师兄当初从小镇出来时是带着些工具的,但那些只是在打造过程中随手用的小工具,至于制做模具所需的设备工具、熔炼金条的炉具、以及抛光、压光的工具都是需要准备的。这些工具都是很专业的东西,一般的集市并不能买到,很多都需要专门订制,但终归不是很齐全,后来还是前头牙行里的钱老六,帮忙在乡下给他寻了一套老匠人的工具来才凑全合。
很多老匠人的工具都是不肯出手的,他们将用了一辈子的工具当成生命的一部份,即使死了,也是要带入土的。钱老三找了这套却是因为那老匠人的孙子得了重病,需要大量的银钱买药才,逼不得已才卖了出去。
林师兄得了工具很是宝贝,拿回家来,专门向杨娟要了间空屋子安顿这些东西,此后留在那间屋子里的时间就要比待在自己房间的时间长得多。杨娟先前拿给他的二十块金条都被他融了,按照制做不同首饰的需要分成大小不等的金块。然后就专心闭门打着首饰。关内的首饰式样总比候城要新上不少,所以林师兄现在所打了,依旧是在小镇时的旧款式,但也光彩琉璃,很是耀眼。
此刻林师兄专注于打首饰,店铺里的装修工作自然就落到了杨娟等人身上。对于首饰店铺的装修,杨娟心里的概念只有现代的珠宝城,那种大大的玻璃柜台,四周辉眼的灯光,可是在这个世界里显然是行不通的,首先是平板玻璃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再者也没有电呀,如何让店铺显得更通透,采光更好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大家的讨论,杨娟觉得只有在窗子上做文章才行。铺子的窗户在前面装修宅子的时候已经重新油漆过,杨娟总觉得那窗纸不够通透,又换了轻纱来糊,总算光亮不少。
解决了采光问题,接下来是订做柜台。杨娟是极不喜欢这时候那种高高的柜台的,总觉得那个柜台将买与卖的双方隔离开来、对立起来,少了交流,没的人情味,又想到过来买首饰的多是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总不好在铺子里抛头露面地选首饰、讨价还价,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将铺子分成两个部分,一部份做展示厅,另一部分则被隔成了六个小格间,格间里的装饰杨娟选用了很多水晶和琉璃制品,巧妙地配了些银制的烛台,使每个格间都变得流光溢彩。
而格间内的座椅,杨娟则大胆的彩用了现代布艺沙发的设技,寻了木匠来做好木架子,又让杜淼按照她画好的样子,用棉布和棉花做了厚厚的坐垫和靠垫、扶手垫。杨娟坐上试了试,比这个时代的椅子要舒服得多。赵伯等人见了也觉得好,只是奇怪怎么忽然间多了这么多新奇的想法。
杨娟还专门设技了一种类似于手推车式的展示柜,又到绸布庄子里寻了些上好的红绒布,将它裁成大大的帕子,一个个铺在装首饰的木托盘中,再摆上林师兄精心打造的首饰。
该准备的都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招人了。杨娟她们五个人,除了林师兄以外可以说老的老、小的小,是没法撑起铺子的门面的,只能招人了。杨娟认为首饰铺子的客源是不特定的,即可能是少爷公子,亦可能是夫人小姐,所以这伙计男女都要招,还要寻一个合适的掌柜,毕竟赵伯年纪一天比一天大,杨娟不忍心让他太操劳。
招人的事杨娟仍旧托了钱老六,只两日的工夫,就带了四男二女来,那四个小伙都是十五、六岁年纪,各个精明灵利,杨娟见了,问了两个问题,挑着口齿清晰的留了两个。那两个女孩子是姐妹俩,姐姐张大妹,十七岁,妹妹张二妹,十五岁,都是清秀通透的样子,姐姐的性子温柔婉约,妹妹爽利大方,杨娟很是喜欢,便都留了下来。只是铺子的掌柜,一时却没有合适的,杨娟急也急不来。
杨娟最初想让林师兄来做这个掌柜来着,但林师兄本就是不善与人交往的性子,铺子又只有他一个手艺匠人,光打首饰就已忙不过来了,自是不能承担起这个责任来,所以只能让赵伯先干着了。人手有了着落,杨娟又向他们灌输了些服务至上、信誉第一的理念,教了些言行举止上应该注意的事情,又让他们学了些首饰材质、佩戴技巧等方面的知识,算是岗前培训了。
杨娟又仿着前世的样子,制做了些带着红绳的小标签,将这些标签系在打好的首饰上面,每件首饰的标签上都详细地记录了首饰的材质、种量、售价,这也是杨娟想到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的一个方式。虽然是前世别人用惯了的,但在这一世却还很新奇。
风水先生给看了八月十六的好日子,铺子准备在那天开业。
杨娟搬新宅子的时候是一切从俭的,而这次店铺开业却不能像上次那样子了,即使只是为铺子争些人气,也是要大办的。可是即使要大办,也是要有人可请呀,杨娟在这候城可是人生地不熟的,究竟该请谁来撑场面还真是个难题,杨娟几次与钱老六交往,觉得他还是很实诚的,虽然做为中人他两边周旋,但办事还算妥当,于是仍旧找了他,钱老六听了杨娟的话,回家仔细地列了张单子标明了包括市令、税吏在内有十来人是需要下贴子请,这些人请来了还要好生打点;还有按照习俗要请的街坊四邻;再就是杨娟的亲戚朋友可以根据情况来请。
即然开业要请人,当然还要送些纪念品的,杨娟前世组织和参加过很多商业活动,纪念品送出过很多也收到过很多,都是些小巧精致的东西,店铺开张,总不能送些没意义的东西,想来想去,杨娟想到了前世炒得很热的平安无事牌。那些牌子多事玉质的,但金银的也能见到,杨娟就决定让师兄打造些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平安无事牌来做这次的纪念品。然后杨娟又去专门订制首饰盒子的商家那里订制了些精美的盒子,在盒子表面烫金印了平安无事四个大字,在盒内用小字说明了这个没有任务装饰的牌子的由来。
杨娟准备的这份礼物,从盒子上是看不出任何差别的,只是内里则就不相同,最大的那几个牌子是都是一两金子的,而最小的挂件只有一钱的银子。虽然差别很大,但杨娟将赠送纪念品之个环节安排在庆典即将结束时的,相信每个人拿了纪念品都不会当场打开,更不会去看别人的东西的。
杨娟按钱老六写的单子给官面上的人都下了贴子,又亲自到四邻那里请了人,就连佐近的铺子也都请到,及至亲人朋友,杨娟在候城并没有几个可请的,当时李叔介绍认识的茶叶铺子的黄老板以及周运诚周老板,又让赵伯给舅舅一家送了信。请不请舅舅一家杨娟还是很犹豫的,当初两个表哥的嘴脸让杨娟十分不待见,但毕竟舅舅一家是杨娟唯一的亲人,杨娟还不想断了这份联系。
一切就绪,只欠东风啦。
待到8月16日,众人早早起来,各自做着最后的准备,杨娟又四处检查了一番,见没了疏漏才放下心来。待到吉时一到,鞭炮齐鸣。请来的锣鼓及舞龙舞狮队伍就在店铺门前摆开了场面,一时锣鼓宣天,热闹非常,引来一大群看热闹的人们,还有些孩童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捡起地上响剩下的花炮。
前来道贺的人也陆续上了门,最先来的竟是钱老六,他竟然也带了一队舞狮的队伍前来助阵,待到两个舞狮队伍遇到一起,各显本事,更是热闹非常。
接下来黄老板、周老板也都来了,再就是街房四邻也都给面子,送了礼物表示祝贺,待到天近午时,就连杨娟下贴子请的司令、税吏、坊长等人也来了七、八位,赵伯和杨娟亲迎了在店铺内参观一番,众人对凯记的首饰式样夸赞不止,那些坊间的官吏更是对杨娟能够以一个逃难的孤女的身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支撑起这个大的家业赞叹不矣,对杨娟更是高看了一番。
参观下来,随即把这些人都请至了临近了酒楼按身份安座,一会酒菜就上了满桌。再次放过鞭炮后酒宴开始,赵伯和林师兄前去敬酒,钱老三也以长辈的身份帮着杨娟周旋,一时酒宴上场面很是热烈。就在这时,酒楼门口传来一阵极不和谐的声音:“诶哟喂,这客人还没到呢,咋就开席了?”待到杨娟看时,却是舅舅王富贵一家十几口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