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欲寻贤才效古人,武安明珠待除尘;
敬辞皆因七星力,无奈枭雄不容拒。
那手持布帆的方士,出现在一酒楼中,进入一包厢中。
“阁主,就是此子!您看此子如何?”
原来那方士竟然是无言子,当年他为了搜寻天机阁遗失的至宝,走遍了天玑、天权、玉衡和开阳四府。见识了不少杰出的人才,而还处于落泊中的就有这个王寅王伯虎。
“此子文气高达九尺,在泊安文臣中,无一人达到此步。经过艰辛生活的磨砺,已经磨去了他身上的棱角。是一块上佳的璞玉,只要再经过稍加雕琢,必成大器。”
听到林立桐对此人的评价,无言子也特别的高兴,这个人才是自己推荐的。“阁主,咱现在……”
“现在咱们就去他们家,带上足够的礼物……”
王寅最后还是没有将自己妻子的手镯当掉,而是厚着脸皮到好友宋书德家去借了些粮食回来。走在回家的路上,就有乡邻告诉自己说。
“王先生,你还是快点回家,您家来了贵客!”
“这下王家是发达了……”
王寅心想,自己还认识什么贵客吗?自从被朝庭革去功名后,永不得入仕后。很多曾经的知己好友都不在与自己交往了,慢慢地也就断了联系。唯一没有改变地只有好友宋书德了,一如既往地和自己称朋道友,还多有资助。
王寅三步并做两步,快速地向家中赶去,想要看看究竟是何方贵客。
王寅刚一走到家外,就看到有三匹骏马,由一身高九尺有余的雄壮武士牵着,那武士背负一对三尺金刚锏,王寅暗赞了一声:好一位国之猛士。
门外立着一道士,正是在当铺门口为自己算命之人。此时那道士对自己微微一笑,并向王寅做了一道揖,王寅也拱手回礼。
此时王寅心中已然明了,对方是因何事而来,然后大步地迈入家门。就见一年青的公子正在和自己妻子聊天,那公子身着朴素,一点没有上位者的奢华和贵气,处处平和近人。
“相公,这位林公子是前来拜访你的,已经来了好一会儿了。”王寅的妻子荀氏起身迎向自己的夫君。
王寅将手中的米袋递给妻子,然后吩咐荀氏做此粗茶淡饭就好。他吩咐荀氏时,并没有特意避开林立桐。不让妻子动林立桐送来的米粮肉菜,这是让林立桐明白,他王寅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请动的。
“泊安郡林立桐,见过王先生!贸然前来拜访,多有打扰,还请先生见谅!”林立桐首先拱手行礼,然后作自我介绍道。
“黔首王寅拜见林太守,不知太守尊驾,还请太守恕罪!”王寅自然不会托大,依制回礼道。
“王先生客气了,今日只是林某私人拜访,没有什么太守、黔首之分,只有慕名而至的朋友相访而已。”
不说什么渭水访贤、三顾茅庐这样的举动,至少放下自己的身段还是必须的。渭水访贤是周文王拜姜太公为相之事,三顾茅庐不解释。
“林太守贵人事忙,怎会有隙从泊安郡不惜数千里,前来拜访王寅。林大人有什么要事,但请直言。”王寅也不墨迹,直接开门见山地问明来意。
“既然王先生如此说,那林某也就不在客气了。先生身负佐世之才,然久没于尘埃。今天下大乱,群雄而逐。先生欲明珠暗藏,永不见天日吗?”林立桐直接道出来意,并问王寅是否有出山的打算。
王寅:“得林大人盛赞,实在令伯虎愧颜。区区薄名,何足挂齿。更谈不上佐世辅贤、明珠暗藏了。能得一容人之所,王某此生足矣!”
林立桐:“哈哈哈哈,伯虎好一个容身之所。古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伯虎乃当世凤凰,非梧桐不可栖身。那今日你我二人就来论论这天下的梧桐木吧!……”
在两人交谈中,林立桐明显感觉到王寅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对每个诸侯都有深刻的了解,对整个纪国的形势如掌上观纹一般清晰,大局观极其出色,正是林立桐现在缺少之人才。
“那请问伯虎,林某在伯虎眼中是何样,可成栖身之木。”谈到后面时,林立桐突然向王寅问道。
“林太守乃世之蛟龙,行云布雨,广施恩德,世之仁主也。然天时不予,七星佐世,布局千秋,龙升虎伏,为之奈何?”王寅笑着说道。
蛟龙可不是真龙,虽然也有行云布雨之能,但却只是真龙一仆属,难腾九天之上。王寅这就是明确地表示自己不看好林立桐,你林立桐不是七星宗选出来的潜龙人选,间接地拒绝了林立桐的招撖了。
听到王寅之言,林立桐大笑了起来。
“先生怎知,蛟不能历百劫而化真龙,终腾九天之上呢!先生可知,在你之前也有一人以此为由而拒绝林某,但是他现在却是泊安郡兵马统帅了。”
王寅听了此言,有人竟然明知七星扶龙之事,还公然支持林立桐,这就引起了王寅的好奇心了。
“哦!王某愿听其详,还请林太守为王某解惑?”
“前辅国将军御国公,他也问出了王先生同样的疑问,但是林某带他去了一趟泊安郡后,御国公就带领全家进驻泊安郡了。虽然林某身后没有七星宗支持,但站在林某身后的势力不弱于七星宗,而门外的天机阁无言真人只是其一。”
面对林立桐所言,王寅并不相信。前辅国公将军御国公郑怀泰是林立桐的义父,这是天下皆知之事,父亲帮助儿子不是天经地义之事。
至于在纪国境内,实力不弱于七星宗的道家势力,王寅只能用“呵呵”二字来表达。除非林立桐得到了烈阳国或者苍龙国的道家势力的支持,那么林立桐这就算是卖国了。
但是据王寅所知,烈阳和苍龙两国所面临的情况与纪国类似,不可能还有余力来支持林立桐争霸天下了。
林立桐知道王寅并不相信自己所说之言,但是林立桐还有一争之力。
“林某知道先生并不信林某之言,不妨请先生到泊安郡一观便知,可好!”
王寅心想,去泊安郡一观,这岂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吗。若自己这一去泊安郡,就被林立桐扣住不放,自己一介文弱书生,又能怎么办?
“林太守说笑了,天权府距开阳府泊安郡,中间相隔数千里,一个来回得需要好几十日。王某恐耽搁了林太守宝贵的时日,还请太守大人恕小民缘薄,此身恐难追随太守大人左右。”
王寅明确的拒绝了林立桐的招撖,他可不想跟随一个注定会失败,注定会成了陪练的主公。
听到王寅预料之中的拒绝,林立桐也笑了。
“王先生乃当事大才,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在大争之世,不为我所用,就不会让其为敌人所用的?”
听到林立桐之言,王寅的心一下子就沉了下去,脸色也失去了从容。看到王寅被自己所言吓到了,林立桐又接着开口说道。
“况且,先生至泊安郡一观,也花费不了多少时日,一去一回,最多三天时日就够了。先生看过之后,再做决定不迟,何必仓促决定,作出令人后悔的事情来呢?”
王寅听到林立桐之言,也明白了过来。这争霸天下之人,皆是枭雄,岂能容人随意拒绝。
“那小民就恭敬不如从命,小民这就和拙荆告之一声,这就随林太守出发。”
王寅说完就在后厨和荀氏说了一声,就随林立桐走出门外。二人一离开,林立桐就将其收入大地之心中,一路疾行赶回泊安郡,而无言子则待在武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