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荒芜之巅的山脚下,坐落了一个宁静的村庄,,人们叫他西谷村。村子一切显都得很沉寂。突然从一个农夫的家里传出了一阵阵婴儿啼哭声,这声音清脆动听,响彻青云,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来到了这个世界,这原本喜庆的事情,本该举家欢庆,但只听见婴儿的啼哭声却不见欢天喜地的鞭炮声,这似乎显得有些反常,在封建落后的农村只有两种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一是生的女孩;其二是胎死腹中。难不成这清脆的啼哭声有何蹊跷?
出生的不是别的,正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躺在那不停的啼哭,嗷嗷待哺。很是惹人疼爱。看着家人异样的神情似乎发生了什么不该发生的事情。乍一看,可爱的小家伙有些缺陷,左手先天性残疾。这不幸的事就发生在这可爱的小家伙身上,在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上帝就馈赠了他这样的命运。
家人聚在了一起开始讨论关于小家伙的问题,大家各说纷纭。
“扔掉吧,这孩子养大了也是个累赘”老太太咧着嘴说道。
“就放到后山去吧,喂一顿山林的野兽也当作做善事了”老头嘴角叼了一只陈旧的烟斗,吐着浓浓的烟雾。
“要不送人吧?是个男孩应该有人收养”小家伙的父亲低着头无奈的说着,点燃了一只卷烟,将头调转了过去。背对着小家伙和床上的老婆。
最后小家伙的母亲也忍不住说话了“让我再看一眼他”说着将他抱在了怀里,吻了吻小家伙的额头,便将他安放在了窗沿上。仅仅包裹了一层破旧棉布被,小家伙的啼哭突然停了下来,这小家伙好似很有灵性,似乎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似的。不再啼哭了,侧躺在了窗沿上,小家伙小手一直不停的动,伸伸手指。伸伸腿,似乎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感到很好奇,但他却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世界容不了他。
男子拿了一个用竹篾编制的竹篮,然后将小家伙抱了起来,再在他身上裹了一层薄薄的被单,裹的很圆实,就像一个球形状,将小家伙头朝上,横放在小竹篮里面。男子手提在篮子的手把处,要晃晃的提起来,便向着大门走去,小家伙的母亲目送着男子出了门,老太太在忙碌着织毛衣,老头儿躺在木椅上翘着腿,悠闲的抽着烟斗,嘴角时而上扬,享受着吞云吐雾的乐趣。神情乐此不疲。女人也下了床下地洗衣服收拾碗筷去了,因为这个事儿,自然也是不能享受到坐月子的福利了,因此女人嘴里也不停的懊悔
“为啥我生出这么个玩意。要是生个健康的孩子我就有地位了”女人说着心中充满了懊恼,恨不得将这堆积如山的衣服都统统扔掉才好,但她也就是敢想想而已,她还想自己的安稳生活,只想着自己安稳的生活。
男子出了家门,提着篮子走了出来。现在正是10月下旬,深秋季节,沿路的山路被火红的枫叶染的通红,伴着泥土,和落叶交杂在一起,踏在上面不停的发出“莎莎”的声音,小家伙似乎对这声音很感兴趣,听着男子的脚步声,小家伙听的似乎入了迷了,静静的看着红红的枫叶,张着可爱的圆圆的小嘴大口呼吸着,可爱极了。
走了很久,快到了中午,男子早上出发的,可能是走累了的缘故,他不愿意在往前走了,便坐下来休息,将篮子就放在了这颗古障树下,他背靠着故障树,便从衣袋里面掏出了一包香烟,点了一支,吐出的烟雾缭绕在小家伙面前,小家伙似乎很是敢兴趣,眨了眨眼,或许他感觉到了什么吧。但他还太小,太小。来到这个世界还没有几个小时。世界却在急促的催着他回去。
男子抽完了一支烟,起身准备离去,他是朝着来的方向去的,应该是回去。但是他却放下了小家伙,将篮子斜放在了故障树下。男子并没有回头看一眼小家伙,便转身离去了,步伐很轻快,走的很洒脱。一路哼着小曲儿,顺手摘几片树叶,折根树枝无所事事的走着山路,头也不回的向着来的方向归去。
枫叶“刷刷”“哗哗”落下,落叶几片覆盖在了小家伙的身上,小家伙并没有啼哭,仰着头望着漫天的落叶,他似乎显得很好奇,嘴角时不时的在动,也许是在高兴,也许是饿了。但在这荒郊野岭空无一人,有的也只是风吹叶落,泥尘枯木。
正巧远处走来了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奶奶,身背着一个破旧不堪的竹篓,里面零星放了几个塑料瓶,一些旧纸屑。看来是一位拾荒者。她身材佝偻,头上蒙了块旧的起了毛的头巾,杵着了一根看起来是自制的木棍手杖,神情安详,看起来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她慢慢地朝着古障树走了过来。起先她并没有注意到这个不幸的小家伙,倒是这个竹篮子挺显眼,老人想着捡回去装点东西也好,便走上前去,她用她那双粗糙的手触碰了下放在树底下的竹篮,现在才发现里面还有个人,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家伙。老人蹲下身来,埋下头去看个究竟,这下小家伙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一下子啼哭起来了,哭声非常的尖锐,好像这冥冥之中他寻找到了什么,也或许是一种缘分吧,老人看了看可爱的孩子,顿时露出了和蔼的微笑,将孩子从篮子里抱了出来,这才发现原来这孩子身有残疾,先天缺陷。
“真是个可怜的小家伙”老人流露出同情的神情,自言自语的说道。
“小家伙,跟我回家吧,不哭不哭”老人轻轻拍打着孩子,哄着他。
也许是老人不忍心看他饿死荒林,也许是她喜欢孩子,总之她肯定知道的是这肯定是一个累赘,仅靠着拾荒为生的八旬老人,要养活一个孩子是多么的不易。但是她没有考虑那么多,一颗慈悲之心,让她毅然决然的抱起了小孩,也带上了竹篮,放在了背上的竹篓里面。老人双手抱着孩子,一步一步地艰难的朝着另一个村庄走去。
老人的家非常简陋,几乎称其不算作家。就是一个简陋的茅草屋,几根木头架子支撑起来的,四面是用泥土块砌起来的土墙,充其量算作一座危房。房顶也是茅草盖的,下雨的时候应该漏水严重,地面上已经是坑坑洼洼,应该是被雨水滴溅的。老人把孩子放在了由两块木板搭制的床上,再给他包了一层单薄棉花被。小家伙不停的哭,应该是饿了,已经大半天没有吃东西了,现在已经快下午了,老人连忙去给小孩熬了些米汤。小家伙似乎饿的不行,吃的津津有味,时而还咂了咂那嘟囔的小嘴,乐的老人开口大笑。
就这样小家伙和老人相依为命,老人每天早出晚归,便将小家伙抱在手里,一般都是带着小家伙走几十里的山路来到小镇上拾荒,靠捡一些废品维持着生计。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照,总能在繁华的小镇街道上看见一个老人佝偻的背着一个孩子,杵着一跟拐杖这样一幅场景。
也有人在背后议论道“你说这老太是为什么?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得捡个讨债鬼回来”旁边的卖菜的大娘与她那群菜友议论着。
“谁说不是呢?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这要是养大了也得不到半点好啊”
大家都好心的劝导老人,但老人却好像没听见一样。嘴里不停的念叨
“孩子,不哭不哭哟”
“这些白菜您带去吧”旁边的卖菜的大娘给送来了几棵新鲜的白菜。
“谢谢”老人说着,连忙去掏她那破旧布裤袋,应该是去掏钱
“不用啦,你也不容易,还拉扯个孩子,回去的路上小心点,山路不好走”便制止了老人的动作。
大家虽然嘴里说着,但是还是很敬佩老人的,毕竟大家的日子也都不好过,不然肯定会互相帮衬着的。平时大家也照顾着他们。
就这样尽管艰苦,但还是挺了过来,老人终于将小孩拉扯大了,转眼间小孩已经是10岁的小伙子了,可能是因为条件不好,看上去小孩非常的瘦弱,再加上又有残疾非常的弱不禁风的样子,老人已经再也走不动了。从此,在小镇的街道上只有一个残疾孩子背着一个很大的背篓在人群中穿梭着。人们还记得他,是那个在老人背上啼哭的残疾小男孩,但是他却不招人待见,可能是他瘦弱的外面邋遢的形象,以及先天残疾吧。所以人都远离他,看着与他同龄的人都在上学,门口有人接送,小孩在远远的看着,心中牵挂的是躺在病榻的奶奶。
老人已经奄奄一息,催死边缘。她累了一辈子了,也该歇息了,只是她还不放心这个苦命的孩子,他才10岁,又体弱多病,身有残疾,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孩子,所以她一直苦苦撑到了现在。对于孩子的以后老人也只能无助的叹息。她恨自己为什么不能再干几年活,起码得让他长大啊。
“她还只是个孩子,可怜的孩子”老人流着泪,默默地叹息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