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工作间内,族人越聚越多,争相使用火机,场面火爆。笑呵呵的制止了事态的发展,让族人们去聚会晚餐。
和莫迪,肯索以及迪亚一同来到广场北侧的大餐厅内,在一个长条桌子端做好,族人们一边吃着晚餐,一边兴高采烈的讨论着新事物火机的便利。
经过一个多星期各厂房车间的加工制作,肥皂,油灯,火机,陆续生产出来,基本上每户或者每个住宅都配备上了这些新式生活用具,我们龙族从此告别了黑夜就摸黑的时代。
让莫迪在全族聚会上详细阐述了灯火使用安全方法后,还规定了模具加工厂,以后的油灯把设定为,插在墙面或立柱上的插挂架结构,以增强安全性。在那个时期,可不想看到火灾什么的。
普及了灯火工具后,又走进制衣加工厂,目前麻布衣服,已经走进了龙族族人的生活,得到了普及,而且麻布也有了成匹的堆放在仓库的储存。
看着制麻,纺线,织布的一个个车间忙碌的妇女们,就像是回到了上世的纺织厂,已经形成了集约化生产方式。来到裁缝车间,看见蒂娜和迪亚,在工作桌台前,低头讨论着什么。这小丫头真是多面手,比我还能折腾,到哪都有她的影子,我心里暗自嘀咕着。
走进跟前,干咳了两声,倒是吓了她们俩一跳,赶忙施礼“尊敬的族长大人”呵呵一笑,问道“你们研究什么呢,这么认真?”蒂娜面容一乐说道,“回禀族长大人,迪亚和我正商量一条裙子的样子呢”低头看见她们正在兽皮上涂画着一条长裙的样子,旁边桌上还放有一块麻布,估计是比量形状用的。呵呵一笑说“不错啊,蒂娜,在你们的设计下,我们部落族人的衣服越来越好看了”
说着,在桌上拿起一张兽皮,画出了一个带有外翻站领的披风,代替原有系布条处,换成了一个有铜扣,和扣眼的样子。并在一旁画出铜扣的形状结构,一个有指甲大小圆形的铜板,在铜板中部有凹陷圆形小区,在圆形小区设有四方形状的小眼。而扣眼,就是开成一条铜扣大小的缝,并用麻线把缝的内圈锁好边。又拿出一张兽皮,画出了一把剪子的形状,和分开式样,并标注中间铆合的方法。
把带有外翻立领的披风设计图递给蒂娜,讲明做法以及标准后,让迪亚跟着拿着其他设计图纸,奔向了机械加工车间。
找来肯索,向他讲解了剪子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后,又去模具加工车间做好了剪子的模具,和铜扣的模具。经过浇铸铆合后制作完成剪子,和浇铸出铜扣,规定了以后生产的标准尺寸后,让他们批量生产。让迪亚带着剪刀与铜扣,又一起回到了制衣车间,让蒂娜在一件做好外翻立领的披风上缝上铜扣,开好扣眼。
拿起这件披风,穿在身上并扣好铜扣,比起原来系布条,方便很多。来回走了两步,找了下感觉。外翻立领的设计,不原先的披风更增加了魅力,更主要的,以后再别军衔章时,就有了统一标准。
就在这时,迪亚在身后对我说“尊敬的族长大人,要是在披风上在做一个麻布大帽子,以后外出骑马,可以遮蔽些风雨吧”“太好了,我怎么把这给忘了”一时激动揽住迪亚给抱了起来,甩了一圈。把迪亚给美的,咯咯笑个不停。
当把这些交代给蒂娜,让她以后替换原来的布条系法,和改换披风装备后,一个人走出了制衣车间,留下了身后一阵的嘻笑“看呀,做族长大人的女人感觉还真不一样呢,叫什么来着。。。,对,慢慢相处。”嘻嘻嘻,哈哈哈。由此,在部落里,男女间,由原来的单纯繁衍后代逐渐刮起了一阵“慢慢相处”之风,而且是非常高贵、时髦的。(哈哈,严肃点,别笑)
在一度“慢慢相处”之风和各种新式生活工具的使用后,秋天的脚步,伴随着部落潜移默化的文明提升和秋后丰收的喜悦,在龙源殿大厅聚会的长老们喋喋不休的汇报着各项工作的进展和收获。
“尊敬的族长大人,我们部落今年粮食获得了丰收,小麦经收割脱粒晾晒后总计为四万两千余斤,粟米收割后六万一千余斤,地瓜十八万斤,豌豆两万余斤,油菜一万余斤,都已全部储存进了城东北建立的粮库里,并耕作土地,撒上黑灰追肥,做好了冬季作物的栽种工作。”内塔部长兴致勃勃的汇报着。
还没等内塔走回去,老莫迪急忙跑出来躬身施礼“尊敬的族长大人,今年矿业采集也是大丰收,经过个工种的积极劳作,蓝铁锭入库已有一千五百余锭,铜锭入库有九百余锭,麻布有一千三百余匹,长戟,直刀,弓,盔甲,披风入库有一千余套。另外有三万余支箭,麻布衣服有三百余套,油灯,火机,除了完全配发给族人所需外,另储存各二百余个。马车增加到了四十六辆,马匹捕获育养了五百余匹,野牛驯养了三百余头,羚羊圈养了四百余只,仓库腌制肉类储存三千余斤。熟好的牛皮两千余张。全城建住宅四百余间,除去安排居住的剩余二百余间,山涧改造仓库计划完成,共建物资仓库六十余座,另外,在环形土坡,溪落谷,火山等处的营寨,住房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军事部三百六十军骑已训练完毕,装备齐全,轮流派往个营寨守卫的军骑运作正常。”好家伙,老莫迪一张嘴,就把剩下人的话都叭叭的说完,其他人也就咽咽吐沫干瞪眼了。
呵呵一笑,拍手说道,“好啊,在龙历二年,我们部族展开了一次全员大生产,不但大大提高了我们各项的生产技能,而且获得了大丰收,既保证了我们的生存,又提高了我们生存质量。为此,我建议在下月中旬也就是九月十五日,我们全族来一次丰收祭祀聚会,以示庆贺。”
经过这次丰收后,心里非常的高兴,经过自己一番苦心经营,部族终于走上了轨道,平稳发展。决定给自己放两天假,带着莫迪和迪亚准备在领域里四处溜达一番。
第二天一早,只带了一小队护卫军骑,和莫迪、迪亚骑马走出了西门,直奔品字平原。
一路上秋高气爽,欢声不断,溜溜达达行走在通往品字要塞的路上,由于长期运输,已经形成了一条马车道路。
一边欣赏着路边秋天的原野美景,一边和莫迪,迪亚聊着天,一行人不知不觉就走近了环形土坡前。三个环形土坡按照离大城的远近分别建设成为,马寨,牛羊寨和蓝冰寨。催马走进马寨,守卫的士兵早早打开寨门,在门的两侧迎候。
看着一座座马圈整齐有序,马儿在悠闲的吃着草,有几个族人正在马圈里忙和着,我等一行人,翻身下马,召集马寨驻守劳作族人聚集一起,唠了起来。
老莫迪大概其介绍了一下我们部族的大好形势,引来族人们阵阵欢呼,在这个欢快的气氛里,我忽然想到了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诗句,和现在的心情何其相似。对啊,人遇喜事怎么能不喝两杯呢,目前粮食丰收,正好也酿些酒,在庆祝和祭祀里发挥作用,同时,也是受伤族人消毒的非常手段。在和族人分享快乐的同时,暗自思索酿酒的方法。
等我们转完了三个营寨,又到聚马草原,溜达了一圈,顺着塔塔河沿岸,一路探索,绕了一个大弯后在第六天,终于看到了火山,这也证明了我绘制地图时的想法,塔塔河是一条的思路。
回到龙源城,让族人在工业区,用木板做了一个木房,也就是一个带有门窗的四方木盒子,用泥把缝隙糊严。又让肯索做了一个铁质磨盘,把小麦和豌豆,磨碾成粉末。按6:1的比例混合,用水和成泥。又让木工做了几个长方形木橙模具放在铺到地上的干净的麻布上。把和好的小麦和豌豆泥,放进模具里,让迪亚和几个族人把脚用干净麻布包好,在上面踩,把小麦豌豆泥一层层踩实,踏硬。
等小麦豌豆泥在模具里基本踩平以后,把这些泥块搬进地上铺有麦皮木房里排列成行,间隔2~3厘米,每层上放置干茅草,再在上面放置一层小麦豌豆泥块,共放三层。摆满小木房后,把木房窗门关紧,密封,通过火辣辣的太阳自然使木房里温度上升,使里面的麦豆泥块发霉,到第二天,打开木房房门和窗户,发现泥块上表面出现霉菌斑点,把铺在泥块之间的干茅草取出,并把泥块上下翻倒一次,拉开间距,在今后的三天里,每天上下翻到一次,并让族人记录每个步骤。这几天吃饭都是迪亚给我送到木房,和我一起吃的,同时整理好我记录的兽皮。
在第四天,再次把木房封闭好,白天靠阳光升温,晚上打开门窗降温而且每天翻泥块一次,这样过了一个星期,酒曲胚做好了,放进仓库阴凉摆好。
在做酒曲的几天后,让族人分别把地瓜切成丝晾成干地瓜条,在干地瓜条上均匀撒水,使地瓜丝均匀湿润,然后再摊晾,使它松散后装入蒸桶内蒸,等蒸好后,再把地瓜丝进行摊晾,并把做好的酒曲坯砸碎碾压成粉末,均匀的撒在摊晾的地瓜条上,上下搅拌均匀,在这500斤地瓜条上撒放了40斤酒曲。让木工做了几十个大带盖的木箱,把拌好酒曲的地瓜条分别装进大木箱里,顶层又铺了大概半指厚的麦壳,盖好盖子,用泥巴,把木箱封严,等待地瓜条发酵。
这个期间,又去了机械加工车间,让肯索指定的专门烧制玻璃的工匠,把烧融的玻璃,利用铁管和长钳,通过用铁管缠绕烧熔的玻璃团,进行吹拉,弯,绕等技法,弄出一条M形玻璃管,把这个玻璃管一头在火里粘结在一个筒形玻璃筒里,玻璃筒另一侧底端留有小玻璃管出口。
然后回到木房边,让族人盘一个炉灶,放上大锅,大锅上用竹木做了个大蒸桶,在同盖上留有穿连M玻璃管的小孔。
等地瓜条经过六天的发酵后,取出加上麦壳进行搅拌均匀,往蒸桶里添加了100斤拌好的料,盖好盖子,插好玻璃管,进行蒸炊,伴随着一股股热气顺着M形玻璃管冲进玻璃桶里,不一会,在玻璃桶底部的玻璃管出口处,慢慢流出来醇香的酒液,让人取来陶瓮,接灌酒水。并把酿酒工序记录清楚,并讲解给指定酿酒的几个女人。通过一次次蒸炊,把那五百斤发酵好的地瓜条用完,总共酿出了十三瓮酒。交代几名女人按步骤继续酿造后,带着十三瓮酒水,回到了龙源殿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