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这个作法,并没有触动中央,其实也算不上一个大的罪过,因此,政府也不会采取什么行动。不过,如此行事,必然有人会被吓到,这个人就是刘道规。
其实,倒也不是吓的,毕竟他也是刘裕的弟弟,或许也是因为这层关系在,他才会想着走,毕竟刘毅还是刘裕都是一起起兵的人,共事那么多年,他明白无论是谁都不会放过谁,所以,他干脆躲了起来。
刚好,那时他正好重病在身。义熙八年(公元四一二年)四月,他就上书中央请求辞去荆州刺史一职,回首都养病,中央看到这个情况,也就同意了。
刘道规这个人怎么说呢?一个字“廉”!真的很了起,在那个时代,竟然还可以如此清廉,讲个事例吧,当他们收拾东西走人的时候,他哈哈除了个人物品,任何东西都不可以带走,他对于违反的人如何处置?
史书记载,刘道规有两个侍卫,或许是看中了府中的席子,也或者是家中缺席子吧,反正不知道什么原因,二人就把这个席子带了出来。很不幸,刘大人知道了,然后,叫人把这二人拉到街市口斩首示众。这个刑罚够严吧?一场席子而矣,想现在,刘志军案,也只是判了个死缓!
政绩呢?也确实不错,毕竟当初卢循也没有攻破他的江陵,而他走的时候,跟他来的时候一样,仓库满满的。至于他的刺史府,不用想都是明白的。但终究,我个人以为他的刑法还是过于严了,可以称的上是酷吏!
刘道规走在回家的路上,这一路确实可以走的很太平。
而对于刘毅来讲,还有许多事情要做。第一步,便是给自己再加加官,现在只是豫州刺史、后卫将军,无法跟刘裕抗衡。就上书中央,请求一下。
没想到中央的意见是完全同意,不过,你现在的官职太小,就不要了,给你一些新的官职,分别是都督荆宁秦雍四州诸军事,还有就是你这么厉害,中央的安全,你要好好负责,加一个卫将军,相当于首都安全司令。另外,荆州刘道规辞职了,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要不,你给兼任得了。
刘毅自然不会客气,现在来讲,他的职位真的很可以了。要知道,刘裕可是把很多职务都给辞了的。按职务多少来讲,刘裕还真斗不过刘毅的。
刘毅很高兴,有一天,跟自己左卫将军(首都安全副司令)刘敬宣说:“现在,国家重用我,让我负责西部的事务,我们那边正好缺一个南蛮长史(管理少数民族事务一职,刘毅所都州郡,少数民族多,也蛮大的一职),不知阁下有没有兴趣?”
刘敬宣一听,吓了一跳,你这不是摆明了挖墙角?如果刘裕知道后,我还有什么好果子吃,就支支吾吾的应付一下,刘毅也想着这事不能急,也就没有再追问。
下了班,刘敬宣急急忙忙找到刘裕。他得知会刘裕一声才行,别到时候,因为自己站错队伍而小命不保。刘裕听刘敬宣讲述之后,心时很高兴,他也知道朝中有许多人嫌弃自己没有文化而看不起自己,但刘裕更中意的是,只要自家兄弟站在自己这边,对付他们完全没问题。
所以,拍了拍刘敬宣的肩膀说:“你放心去做,我会保证你的安全。”
听到刘裕这样说,刘敬宣心里稍安一些,然后,告辞离去。
而刘裕通过这一次事情,也突然意识到刘毅的灭亡之路已经不远,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纵容他,然后一下把他收拾了。
刘毅这个人,我们讲的也不少,对他的了解也算很多,其实这小子曾经对人讲过:“恨不能和刘邦,项羽生活在一个年代,这样可以和他们争夺江山”,这是一句多么反政府的话?除了讲这样的话,还常常怪政府不够信任他,不能委以重任。即便身兼数职,依然如此。
卢循一事之后,他不是打了败仗吗,越发觉得很多人对他有意见。其实,他这样想是错的,在朝中,一般名门对他还是挺喜欢的,因为他是识过字的。因为他的身世比之刘裕还算是更好些的,读过几年官学,识得些字。打仗,确实也还可以。其实我觉得一个人文武双全,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比如关羽!
因为往往这样的人就会自大。因为无论文武都可以拿得出手,而这样的人,在什么年代都是比较少见的。
自大的刘毅现在有这么大的权力,就开始打算着把刘裕给赶下来。他做的第一步,便是试试刘裕。所以,再次提交奏折,认为交、广两州因为卢循的袭击,急需恢复,而现在也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如果政府不嫌弃,他愿意再兼任此二州行政长官的职务。
刘裕一看,同意。
刘毅一看,有门路,看来刘裕这小子还是挺软的。所以,批复刚下来,立马再次上书说希望任命郗僧施(名门之后,他可是郗超的侄儿,郗超可是桓温的心腹)南蛮校尉并且兼任后军司马,毛修之任南郡(就是江陵)内史。刘裕也同意。
此二人可谓是刘毅的铁哥们,至少刘毅是这么认为的。
刘毅一看,顿时想法就更大了,想着得早些到自己的根据地,好好努力一把,找个机会带领自己的兵马收拾刘裕去。而现在,想要出京城得有个好理由,他不是还有一个卫将军这个职务吗?他走了,首都的安全谁负责?
所以,刘毅找了一个想回家扫墓这样的借口,请求刘裕放行,而刘裕再次同意。
看到刘裕如此忍让,有个人可坐不住了,他是谁?他就是胡藩同学。这个人还有印象吗?当初桓玄逃跑时,就是他拉着桓玄的马,让桓玄一起守城的那个人。
现在,他已经在刘裕底下做事。他找到刘裕问道:“你认为刘毅这个人会愿意永远成为你部下吗?”
刘裕听到这样子的问题,顿时沉默了。沉默不语,而且很久,然后实在没有合适的回答,就反问道:“你有什么看法?”
胡藩也不跟他客气,直截了当地说:“行军打仗,攻必克,战必胜,刘毅佩服你。但是,阅读书籍,谈吐举止,吟诗作赋,他则认为自己天下第一。现在名门望族,以及知识分子纷纷投靠于他,只怕,他不是久居人下之人。不如,趁他回京口之际,结果了他。”
刘裕一听,觉得有道理,然后回答说:“当初,我们一起举兵,现在他还没有露出罪证,自家兄弟,不好下手。”
胡藩何许人也,一听,马上明白,他说的是没有露出罪证不好下手,就说明迟早会对他下手,只是时间问题而矣。就高兴的告辞离开。
那接下刘毅有何应对?他又做了什么?结果如何?我们明天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