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的朋友讲,只用公元纪年不太好,还是得把当时的纪年写在上面,我考虑了一下,觉得还是不错的。所以,决定,凡是出现纪年,都会写两种纪年,如果是东晋还在,一律用东晋的纪年,如果东晋挂了,那么南朝就来了,一律用南边的纪年,各位身在北方的人氏有意见,可以留言申请,到时候,我一定补上。谢谢啦哈!
安帝元兴三年(公元四0四年),其实我写了这么多事情,细心的读者都会发现都是在这一年的。这一年,真是多事之秋呀。这一年也是桓玄的纪年的开始,也是桓玄纪年的结束。
这一年的五月二十四,那是一个深夜,虽然桓玄也感觉到了这些人的不听话,但是看着身边站着的这些人,粗粗数了一下,发现也有一百余人,也算可以,应该可以平安到达目的地。
就命令这些人赶紧收拾东西,打算趁夜出门。
东西收拾好,打算出发的时候,城里已经大乱,大家都知道老大要走了,而且将军们也不听话,这些老百姓就慌了,倒不是舍不得他走,只是他一走,政府军就会来,而这些政府军也不是什么好鸟。如果打起来,后果不堪受想。
带着这一百多号人,骑得马,一路向西。在经过城门时,天突然暗了下来,史书上说天昏地暗。我个人以为,我们到过城门都知道,这个城墙过道都比较长,加之那个时候正是晚上,而且当时城里已经大乱,守城的人也不在城上,自然没有火光之物,会暗——那是很正常的。
至于史书为何如此记,也许是因为,史学家为了渲染气氛吧。
就在这黑暗之中,忽然有一把冰冷的刀径直向桓玄杀了过来,也许是桓玄命不该绝,尽然没有碰上。这一次的失败,带来就是一阵猛砍。桓大哥一看这样的情况,运气再好,也有可能会挂上的。就大喊了一句“救驾。”
这些桓玄的亲信们一听,就径直向桓玄的方向砍了起来。当然不是砍大哥,而是救驾来着。但因为天太黑了,看不见,只能是互相砍杀,一不小心,前后左右都是尸体,他们其实真的很可怜,大多数的人都是给自己人杀的。
桓玄呢?没死,不过是狼狈逃跑,跑到码头上船时,发现左右都已经没什么人了,除了几个卫兵外,官员只有卞范之一人在旁。
这一次桓玄没有来得急带走的司马德宗,在荆州别驾(这个职务有些像总务官,州里面的。)王康产的护送下,安全的到达南郡官舍里,内史王腾之就率领自己的文武官员亲自护送去江陵,担任侍卫。
桓玄本来打算逃到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的,可是屯骑校尉毛修之引诱桓玄去巴蜀之地,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而桓玄竟然同意了。这个毛修之是何许人也?他就是毛璩的侄子,而这个毛璩,大家应该都还没有忘记。他可是第一个公开文明反对桓玄的,至于他为什么这么牛,那也是有原因的,当初他可是跟着谢安一起参加过淝水之战的,而且当初,就是他负责追击,把苻坚赶得风声鹤唳的将领,后来起兵反对桓玄篡位,被谯纵叛军杀害。
而现在让桓玄去巴蜀之地就是毛璩的侄子,想想都后怕的事情,桓玄竟然不知道,看来桓大哥的信息采集工作做的很不到位。
把桓玄骗住之后,毛修之修书一封,给毛璩,那个时候毛璩并没有死。在信中,讲明了自己的计策,毛璩看后,也很满意。所以,现在一切都按计划来办。
第一步,毛璩的弟弟毛璠恰恰于此时过世,是在工作时过世,也可以讲因公殉职。这是一个机会,毛璩派自己的侄子毛佑之和参军费恬,率卫士几百人,护送毛璠的灵柩返回老家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第二步,五月二十六,护送灵柩的船只到达枚回洲(江陵县西南三十里)就如计划一样,碰上了。毛佑,费恬立即发动攻击,箭如雨下,那场面确实很大,桓大哥本来就是逃出来的,身边没带多少将领,现在可好,又碰上这么一个人,真是无语呀。只参尽量躲“雨”。
桓玄的宠爱的弄臣丁仙斯,万盖等人确实对桓玄很是忠心,看着这箭如同雨一样下,生怕会射中桓玄,个个都用身体去档,血肉之躯怎么受得了?很快都挂了。
守军一个个都死了,益州都护冯迁看得空,跳上船来,抽出佩刀就砍,桓玄一看,这大哥,太不按套路出牌,怎么的也得验名正身再说呀,一上来就动手,太没有专业含量。不过,不管你专不专业,有一样东西大家都喜欢,那就是钱财。
桓大哥现在也知道如果舍不得这些东西的话,很有可能小命都保不住,不过这一时半会,上哪去找好东西?灵机一动,想着头上戴着的这个东西就不错,是不是应该可以收买一下。
拿出头上的“玉导”,应该是一种束头发之物,前有一个“玉”字,说明其应该还是值得一些钱的。当然只有这个应该还不够,这是桓玄的想法,所以他一边把东西递过去,一边严厉的说:“你是什么人,怎么敢杀皇上?”本来是想吓吓他的,想不到,这人不怕。举起刀,手起刀落,桓玄的头就掉了下来。砍完后说:“我是杀皇上的叛徒。”有个性!
然后,把桓玄带上船上的人悉数搞定,并且逮捕了桓玄的唯一的儿子——桓升。
桓升,这个人怎么说呢,胆气还是很不错的,也可以说天真无邪,毕竟也才六岁。当时,保护桓玄的人,一个个都死了,桓玄在船上也中了很多箭,每中一箭,桓升就拔一箭。有胆气!
后来这冯迁小子不行,已经流了很多血的桓大哥,结果被这小子给干了。然后,看着越走越近的冯迁,桓升说:“我是豫章王,你不要杀我。”冯迁冷笑着,不过,也确实没有杀了他,而是把他送到江陵给砍头了。六岁的小朋友哪里知道,正是因为他讲的一句“我是豫章王”,结果带去了自己的命。
桓玄死了,司马德宗安乐了。所以,就在江陵这个地方正式复位,到场的人物很少,主要也是大家都没空,都在忙着收拾桓玄的残余势力。
复位了,还是要对这些支持自己的人一些奖赏的,所以,就跟毛修之一个骁骑将军一职,毕竟杀桓玄他立了很大的功劳,基他同学一概不升官,你之前做什么,现在还做什么。各位很是郁闷。
当然,百姓是不一样的,所以,大赦大下。凡是被胁迫参加桓玄军团的,全部免罪,只是怎么叫胁迫,那是很灵活的。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当然不是,我们猜出了开头,去很难猜对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