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子记得她第一次去县城那时她才初一,参加市里面举行的英语竞赛,那天坐了三四个钟头的车,欣子也吐了三四个钟头。下车后头昏脑涨,不知是自己吐后口没涮干净还是县城本身散发的怪味,欣子觉得到处都有一股刺鼻的臭味,让她原本恶心的胃更恶心了,糊里糊涂考完试就对着教室门前的垃圾桶又吐了起来,考场出来的学生老师都用一种同情的眼光看着欣子,带队的老师更是对着欣子长叹,一个劲地说:“周小欣,早知你晕车这么严重,就不让你参加这个竞赛了。太折磨人了。唉——”欣子的泪花在眼睛里打转,她知道老师说这话是为她好,可是她小小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后来每次回忆那次县城之行,欣子一脸的反感,她说她讨厌那里的臭味,要不是为了继续学习,她才不想去县城了。
可是,这次说来奇怪,去县城欣子居然没有晕车,而且很精神了,在挤得不能再挤的班车上和王娥有说有笑。王娥考进了四中,四中就在二中的旁边,所以两人又可以结伴而行了。
很快就到县城了,欣子和王娥跳下车,认领完自己的行李后,两人租了一个小“面旦旦”(面旦旦是一种小型三轮车,一次可以坐两个人,比出租车便宜,属于黑车类型),司机看她们两个是瘦弱的小女孩,呲着牙憨厚地说道:“娃子,是哪个学校的?”
欣子拖着重重的麻袋,气喘吁吁地说:“二中的,到那多少钱啊?”
司机帮他们把东西塞进车里面,说道:“本来是6块钱,看你俩个小女孩,就5块钱吧!”
王娥听到,立马笑道:“谢谢叔啊!”
二中坐落在他们县城的西南角,离车站比较远,这几天新生报到,简直把路都封死了,司机拉着她们绕了一大圈,才避免堵车,往学校奔去。
司机边开车边说道:“现在的娃娃,像你俩的不多了。你看路上,哪一个不是由家长陪着呢?”
欣子笑道:“叔,我家在农村,这时候正忙了,哪有空送我呢,再说县城又离家也不远,坐一会车就到了。嘿嘿,这两年县城变化挺大的嘛,娥子,快看,那是啥?”
王娥顺着欣子指的方向看去,不由得扑哧一笑,说道:“大惊小怪的我以为是啥呢,咱这边不是有很多穆斯林嘛,那是他们祷告的教堂,穆斯林信那个什么教,不吃——。”
王娥努力给欣子介绍,欣子却听得糊里糊涂的,司机大叔笑道:“对,那是伊斯兰教的教堂标志物,你俩刚来这边,有些事还不懂,各个名族都有它的信仰,它的风俗,以后不要当着穆斯林的面说什么肉之类的,虽然你们觉得你们是无心的,可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损害他们信仰的行为。虽然我不是穆斯林,但是咱要尊重人家嘛!”
欣子和王娥对司机大叔的这番话诧异不小,王娥忙说道:“叔,对不起啊,我也是随便说说——”
“哈哈,还是俩个小娃娃,没事的。哦,快到了,叔就拉你们到这了,你两东西这么多,最好叫个人帮忙——”
欣子忙下车,取下东西,一个劲地对司机大叔说着感激的话,看司机大叔走远,欣子舒了一口气,她想,刚来这个县城就上了这堂有意义的课,确实收获不小。告别王娥,欣子抬头看看眼前这所高中,看着它宽宽的、高高的铁门,斑驳的锈迹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校门两旁的石墙上苍劲有力地刻着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学海无涯。欣子看到这几个字,会心的笑了。透过铁门便看见熙熙攘攘的人群,正是学生报到时期,到处都是人。
欣子看不清学校全貌,叹了一口气,“唉,以后有机会看了,不急这一会。可是——”她低下头看着自己鼓鼓一麻袋东西,不知怎么才能把它弄到宿舍楼底下,看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欣子咬了咬牙,背上书包,两只手抓住袋口,使劲往学校拽,走上一米,欣子就大口出一口气,路上有人会停下来瞅着欣子,欣子不好意思抬头笑笑,继续拖着走。这样差不多走了有十几米的距离,看欣子如此的艰难终于有人过来帮欣子了。
欣子擦着额头的汗,满心感激地说道:“谢谢叔啊!”
那男子扛着欣子的东西,问欣子道:“小姑娘,一个人来的?”
“嗯嗯,哦,还有一个我邻居,她到四中报道去呢!”
“挺厉害的嘛,小姑娘,叫什么名字,几班的?”
欣子紧跟着,说道:“周小欣,一班的,高一(1)班。”
那男子听欣子这么一说,回过头看着欣子,欣赏地说道:“重点班啊,哦,你们宿舍楼就在前面,我把东西直接放在你宿舍吧?”
欣子一愣,红着脸忙说道:“叔,我还不知道我在哪个宿舍呢?我,我还没报名呢!”
那男子笑道:“没事,我刚给孩子报完名,他和你在一个班的,你们班的情况我都知道。”看着欣子一脸的茫然,他继续说道:“你们班主任叫赵侃,和我是初中同学了,叔没骗你呦,走,先把东西放在你们宿舍,嗯,是1栋404,完了叔领你报名去!”
欣子其实并不是不相信眼前的这位中年男子,而是正为自己感到庆幸了,她觉得她交上了狗屎运(狗屎运就是一种好运的说法),报名这么顺利她做梦都没想到。想到这,她忙说道:”谢谢叔啊,今个太麻烦您呐,哦,叔,您孩子叫什么?”
提到孩子,那男子一脸的兴奋,脖子上的青筋都鼓了起来,“叫王俊生,那傻小子我刚给他报完名,就和他们宿舍一群打篮球去了,唉,儿子就是没女儿放心,你看你们,都是一样大,一个自己独自一人报名,一个却跟在他老子后面,事事都让他老子做,唉,就是不一样啊——”
欣子笑了,说道:“都一样啊,我家要不是忙的话,我爸也要送我,可这几天正好胡麻黄了,家里忙不过来,我就一个人来了。”
“多懂事的孩子!”那男子叹道,“你家是哪的?”
“高土!”
“哦哦,是北乡的呀,你们那是不是把昨天说是‘夜来’?”那男子笑眯眯地问道。
“嗯嗯,叔,我们就说夜来,哈,我以为只有普通话说昨天呢?”
“哈哈,这就是南北差异。虽然一个小小的县城,可是乡土风情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像咱这样一个县城,北乡种旱地,南乡种水地,北乡大多种春小麦,大豆,玉米、洋芋,而南乡多种冬小麦,黄豆,葵花;北乡的西瓜特甜,南乡就不行呐!——哈,不要吃惊,叔是专门研究咱县城文化的,唉,扯远了。”
欣子被这种巨大的知识震撼到了,她听着这男子的话,犹如在听老师授课一般,欣子捋了捋头发,她猛然意识到她选择这个学校真的是选对了,随便的一个路人知识就这么宏厚,那这个学校的老师呢?以前自己在小小的空间学着狭小的、片面的知识,这次终于可以敞开心地来学未知的东西了。“啊,这一切这么美好啊——”欣子想到这,笑着说道:“叔,你知道的这么多,以后多给我传授一点,我觉得很有意思呢!”
“哈哈,好啊,你有时间跟王俊生到我家来,给叔也讲讲你们北乡的风土人情。哦,到了,这就是你班主任的办公室,赶快进去报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