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今天天亮的时间似乎比以往都要晚,宁无暇辗转反侧好像睡了好几天一样,梦一个接一个的袭来,宁无暇想醒却怎么也醒不来,当守夜的太监叫醒他时,他直感觉全身无力,头也重重的。于是,宁无暇命太监将窗户打开,当凉凉的的风吹进来时,宁无暇才觉得身心都舒服多了。整理好出门需要的东西,宁无暇就驾着马车独自踏上了前往烈国的路。
甚少出门的宁无暇,在经过几天的舟车劳顿后,终于来到烈国了。身心疲惫的宁无暇马上找了家客栈落脚,洗净了这几天的风尘后,宁无暇沉沉的睡下了。在睡梦中,宁无暇告诉自己---过了今晚宁无暇就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无亲无故的王长安。第二天一大早,精神气爽的王长安打扮成商人的样子在街上走着,一边观察着这里百姓的生活,一边寻找着机会看有朝一日能不能接近烈风。与此同时,向晴容决定将自己绣坊的生意做到烈国来,也动身向烈国走来了。在烈国的边境小镇走访了一天,王长安并没有发现有什么机会可以接触到烈风,心里有些着急,但也只能继续等了。他希望机会可以快点到来,毕竟在烈国待的越久,他就越危险。向晴容的马车在路上颠簸着,她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有些害怕,她心里一点底都没有。随行的妹妹在车上已经睡着了,看着雨心熟睡的样子,晴容不知道自己带她出门是好是坏。烈国不像宁国那么安全,雨心又是个坐不住的人,真怕她一不小心就闯了祸,自己也没什么能力能够保护她。马车到了烈国,向晴容先是找了家客栈住下,接着就和雨心在街上寻找地段好一点的店铺。看了好几条街,终于让她们姐妹二人找到了既便宜又人气旺的店铺。店铺确定好了之后,晴容和雨心就回客栈去了。
仅管这里只是烈国边境的一个小镇,但这里的贸易交往非常繁荣,这里也是烈国和宁国进行商品交换的主要地点,南来北往,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宁国的刺绣深受烈国百姓的欢迎,甚至是烈国的皇族也非常喜欢宁国的绣品。而烈国的刀、剑则是宁国练武之人最终爱的,常常有练武之人为了一柄刀、剑而不惜路途遥远专程来烈国购买。这里也是两国百姓争端最多的地方,因两国文化的差异,两国百姓处理事情或讲话的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别。而管辖这个小镇的郡老爷廖守诚每天都在为这类事情烦恼,今天他在街上巡视时又遇到了这种事情,他已经不想再理这些人了,可若他不管,被告到皇上那去了,他的乌纱帽也就没了。告事的是烈国的一个铁匠,他为宁国的一个习武之人打了一柄剑,当时上门定制时说好了剑成之后就付清全部的五两银子。可谁知剑成之后,那个人又不要了,说他家的剑比别家的贵。如今剑已经打好了,且这把剑是定制的和其他的剑不一样,想卖给别人也卖不出去了。铁匠执意要那个习武之人给清他剑的钱,而那个习武之人怎么也不肯付清剩下的钱。郡老爷正伤神时,一个年轻人站出来说话了,他对那个习武之人说:“你觉得这柄剑怎么样,符不符合你的要求?”习武之人答道:“这剑打的非常好,也很合我的要求,就是比别人的贵了点。”年轻人又说道:“你之所以要来烈国打剑是因为烈国的剑比其他国家的好,而你刚刚也说了这剑很符合你的要求,既然这样你就多花点钱也无防啊,你要知道你以后也未必能买到这么好的剑了。”习武之人听了年轻人的话后觉得也很有道理,最后他还是把自己定制的那柄剑给买下来了。案子就这么了结了,买剑的人也走了。郡老爷站在那里傻了眼,他没想到事情就被那个年轻人的几句话就解决了。正当年轻人准备离开时,郡老爷叫住了他,他想让年轻人在自己的门下做事,那以后他就再也不用为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烦了,因为刚刚年轻人处理事情的方式和能力让郡老爷很欣赏,他有种预感,这个年轻人会让他官运亨通。他对年轻人说:“公子请留步,不知公子大名,是否愿意在本官门下做事,为本官解忧?”宁无暇听到这话对那个郡老爷说:“在下王长安,能为老爷效劳是在下的荣幸,岂有不肯之理。”宁无暇就这么进了烈国的官场,每天他都在街市上替郡老爷巡视并处理百姓的纠纷,时间长了,街市上的人都认识了这个长相俊逸的男子,一些大叔大婶有事没事就和他说长里短,其中也包括他们皇上烈风的事。从京都来的人凡是见过王长安处事之道的都对他赞不绝口,渐渐地王长安这个名字已经被人熟识了。他处理事情的能力更被传的跟神仙似的,好像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王长安解决不了的事一样。
晴容在街上开的绣坊每天生意都非常好,常常是门庭若市,姐妹俩忙的不可开交。慢慢地有很多回头客上门了,有些家境富裕些的还指定一定要她们店做的绣品。为了能满足更多客人的需求,晴容特别绣了一些手绢,结果客人一看到这些手绢就爱不释手,都要买个一两条留着。女人间闲着没事就喜欢攀比,到最后连皇上的妃子也听说了,点名必须要这家店的绣品。容绣坊在烈国已经家喻户晓了,为了不让自己的身份暴露,晴容更加小心的掩饰自己的容貌,生怕被别人认出来,就连自己的名字也不向人祥说,只说自己姓林叫容,妹妹叫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