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璇随着荣福晋进了宫,每一次的赏花宴都是各位王侯大臣的夫人带着未出阁的女儿参加,也有阿哥贝勒的福晋和三品以上官员的夫人参加,还有未婚的皇亲国戚、阿哥贝勒在,其实就是集体相亲。
“媜儿,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到了。”荣福晋拉着青璇的手说到,随即迎了上去,和众人一起行叩拜之礼。青璇看见两位满身贵气却并不显得俗气的女子前后走进了御花园,两位娘娘都梳着时下流行的两把头,梳这种头饰时,先固定头座,再放上发架,把头发分成左右两把,交叉绾在发架上。中间横插一长扁方(插在发架的两个孔内),扁方一般长32—35厘米之间,宽4厘米。厚0.2—0.3厘米。呈尺形,一端半圆,一端似卷轴,而后妃和皇族女子们戴扁方、故意露出两端的花饰,有的还在扁方一端的轴孔中垂一束绿穗,走起路来,行动有节,增添女人端庄美丽的仪态。然后再用针把发稍和碎发固定牢,戴什么样的首饰都捉得住。两把头后面的耳边的垂发,梳成扁平状,末端用发带束起,微微上翘,形似燕尾。整个发髻象个待飞的燕子,清代还因年龄而异梳头戴首饰,年纪轻的,戴艳丽的珍宝首饰,显出年轻活泼的朝气。而年年龄稍微偏大的或是已嫁做人妇的梳“两把头”,首饰选质地高贵的,体现出妇女端庄、稳重。皇家女子头上梳两把头,插戴上贵重的首饰,与脚下穿着高底鞋相呼应。走起路来上身直立挺胸收腹,似有节奏,头节、脖梗不能左右摇晃,来回摆动。为封建社会树立了妇女行动规范的最佳形象。扁方质地很多,有金、银、玉、翠、玳瑁、伽楠香、檀香木、珍珠、宝石等。其制做精细为天下罕见。如金缧丝加点翠、银镶嵌宝石、金錾花、玉雕刻多种多样。在扁方仅一寸宽的狭面上,能制做出花鸟鱼虫、亭台楼阁、瓜果文字等维妙维肖的精美图案,两位娘娘的扁方质地都是最好的,而前面的皇后娘娘头上扁方镶的是金色的凤凰、金錾花,头饰虽复杂,但并不显乱,也不俗气,身上穿着一袭绣有展翅凤凰的明黄色直筒旗袍,看起来十分高贵,也很有气质,应该是一位秀外慧中,母仪天下的女子吧,贵妃娘娘也和皇后梳着同样的头饰,只不过头上的的凤凰,是金螺丝加点翠,看起来温柔大方,也是一位婉约的女子,不显娇气,应该不是一位难处的人!雍正爷的福气其实挺好的,有这么漂亮贤惠的大老婆和小老婆,青璇不禁想到。青璇正愣着,荣福晋拉了拉她的衣袖,恍惚间只见两位娘娘已经进了御花园,并且来到了她们娘俩身边,荣福晋和青璇连忙跪下,清朝的阶级划分很严重,所以对不同品阶的妃子要行不同的礼,宫外的福晋格格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行“下跪”礼或“道万福”,这些**行“颔首”礼;所以荣福晋和青璇分别跪下说道:“臣妾叩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叩见皇贵妃娘娘,娘娘万福。”“臣女叩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万福,叩见皇贵妃娘娘,娘娘万福金安。”只听见皇后和皇贵妃二人均说道:“快起来吧。”二人起身后,听见皇后娘娘笑着说:“阿婧啊,终于舍得把宝贝女儿带来了,叫青璇对吧?”
荣福晋答了声“是”,皇后娘娘则对着青璇的招手说道:“来,让本宫看看。”青璇依言走了过去,听得皇后和皇贵妃笑着说:“果然是个可人儿,幸好是藏在外面的,要不你们荣王府的门槛还不得踏平了,阿婧,你说是吧?”荣福晋回到:“娘娘过誉了,青璇一直在外面,不懂宫里的规矩,都成野丫头了,有何不妥之处还望两位娘娘切勿怪罪。”皇后说道:“阿婧啊,这你可见外了,怎么说咱们三个在没出阁以前还是好姐妹呢,你的女儿不就是我们的女儿,自己的孩子哪能怪罪呢?”皇贵妃也附和道:“是呀,阿婧这不是见外了吗。”荣福晋也笑着说:“现在可不比往日了,规矩还是要的,可别把这丫头惯坏了。”
皇后说道:“看你额娘这性子,还怕我们俩把你吃了不成,不过这么漂亮的丫头,也真是便宜允秘那小子了。”两位娘娘看了看青璇,皇后和颜贵妃对望了一眼,各自心里都赞赏道:好一个灵慧的女子,全身上下没有过多的装饰,自然给人一种亲切大方的感觉,不光说气质,有多少人能够经得住这样的打量,然而这位十五岁的小格格却毫不畏惧,又不失礼仪,有着该有的尊敬,二人都不禁对青璇起了好感,皇后牵着青璇的手和蔼的说道:“来,快入座吧,别太拘谨了,这就是平常的宫宴,以后你就会慢慢熟悉的。”忽地听见太监高呼:“皇上驾到!”青璇心里想着今天可真是热闹啊!连忙和众人一起叩拜行礼,“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只听见浑厚的男声说到:“都平身吧!”“谢万岁!”青璇边站起来边想到,幸好不常来皇宫,要不整天跪来跪去的,膝盖怎么受得了呀,终于明白为什么《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要在膝盖上绑一个厚厚的护膝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制度还真是折磨人。皇后和皇贵妃迎了上去,说到:“臣妾叩见皇上。”雍正说了句:“平身”。皇后说道:“皇上今儿个怎么有雅兴来参加中秋宴?往年皇上不都是在忙国事吗?”“是呀,皇上。”颜贵妃也笑着附和道。
雍正说:“怎么?看来你们俩不欢迎朕啊!”
“哪里的话,往年咱们可是盼都盼不来的,咱们这可是受宠若惊啊,你说对吧?妹妹。”皇后说道。皇贵妃回到。“姐姐说的是。”
“皇上请上座吧。”皇后说到。雍正说道:“各位爱卿也入座吧!”
“谢万岁。”大家恭敬地回到。
青璇随着荣福晋到了位子上看见阿玛和哥哥,同时也看到了不远处的大姐、二姐她们,还有满脸激动的墩儿,想想两人有三四年没见了,回来这段时间忙着许多事儿,都没来得及去看她,待会儿得找个机会打声招呼,青璇想着。大家都入座后,听见雍正爷说到:“海望,你家三丫头今天来了吧?让她来见见朕吧。”
荣王爷道:“臣遵旨。”
荣福晋悄声对青璇说:“媜儿,不要紧张,没事的,随你阿玛去吧!”青璇回到:“是,额娘。”随即站起来和荣王爷走到了雍正爷和皇后、皇贵妃的正前方,行了跪拜之礼后,听得雍正爷说到:“平身吧!你就是青璇?抬起头来。”
青璇依言抬头,她知道包括雍正在内的所有人都在看她,她也在悄悄地打量雍正,说不怕是假的,虽然自己活了两世,可都没见过皇帝,第一次见就是自己尊敬崇拜的雍正爷,当然会有紧张的感觉,不过还是不能失了礼数及尊敬,毕竟人家是皇帝,至尊之人,得罪不起,青璇看着身穿明黄色龙袍的雍正,外面没套褂子,腰间系一条镶有红宝石绣工精美的明黄色腰带,全身上下给人一种冷峻的感觉,刚毅的脸庞一丝不苟,怪不得这么多人都怕他,在中国历史上他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是一个在正史与野史有着截然相反记载的历史人物。现代的青璇因为比较喜欢前清历史,所以对这位历史上颇有争议的雍正爷并不陌生,加上自己从阿玛那里了解到的,所以也很是敬佩他,为他对若曦姑姑的爱,也为他为人处事的刚正不阿,雍正一朝夹在清朝两个鼎盛时期的中间,几乎没有任何政绩的光芒让人们注意到,反而留下的是不择一切手段巩固皇位的辛辣与狠毒。然而,雍正一朝却是康乾盛世之间不可缺少的过渡阶段,他是一位承上启下的皇帝,没有了他,就不可能会有康乾盛世。雍正爷胤禛是康熙皇帝的四儿子,康熙三十七年封为贝勒,四十八年封为雍亲王,六十一年嗣位登基。第二年即一七二三年改国号雍正,执政十三年。胤禛实际上是一个锐意改革的领袖人物。他从康熙爷手中接过来的大清江山,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他被迫跟着说“康熙盛世”,不得不打掉牙往肚里吞替康熙爷收拾“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烂摊子。他勤政业奋力推行新政,干的尽是劫富济贫,损害本阶级集团利益的事,平常我们想象中天子皇帝广有四海富甲天下三宫六院而胤禛只有一个字,就是“苦”。他进行的税制改革,引起皇室兄弟乃至满汉官员的强烈不满,纷纷与其离心离德,险遭灭顶之灾。但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胤禛治吏严明,赏罚分明,堪称一代明君。在性格上,雍正作为皇帝,有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一面,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同样具备作为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和性格,不过雍正爷并不好女色,是个工作狂,听说雍正爷在还没当皇上以前,有一位深爱的女子,为了这名女子甚至曾经想过放弃皇位,可是有些东西并不是想放弃就能放弃的,历史上有名的九龙夺嫡残酷无比,说雍正为了皇位不惜铲除异己,残害兄弟,然而来到这里以后,青璇虽然不是全过程的参与,可是多少了解一些,有些事也是被逼无奈。听说雍正爷深爱的女子若曦姑姑是康熙爷御前掌茶女官,深受康熙爷宠爱,她也是八爷府上若兰侧福晋的妹妹,和阿玛及十三爷是极好的朋友,却被卷入了九龙夺嫡的争斗中,听说八爷很是喜欢这位妻妹,只是不知为何二人没了下文,后来在雍正爷毫无保留的信任中,与当时还是雍亲王的雍正爷相爱了,不过宫廷里边或许不应该存在爱情,总会有许多的无奈,康熙爷把若曦姑姑赐婚于十四爷,康熙爷在位时就想给二人赐婚,不想若曦姑姑拒绝了,听说为了这件事还被杖折了,当时还是亲王的四爷听到之后差点没心疼死,本来雍正爷登基之后两人可以幸福了,不想康熙爷还留了个什么遗诏,而若曦姑姑经历了宫廷的残酷斗争也厌倦了这个看似繁华的紫禁城,雍正爷也因为误会,在十三爷及阿玛的劝说下,让若曦姑姑去了十四爷的府邸,不想这一别竟是天人永隔,听阿玛说当时雍正爷看到若曦姑姑去了的消息,伤心欲绝,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几岁,并且把若曦姑姑以前住的地方取名禛曦阁,用了自己和若曦姑姑的名字,那里也只有他自己能进去,听阿玛说不管每天批阅折子多晚,总会有一个时辰待在禛曦阁,或许是回忆两人曾经的美好吧!雍正也是一个痴情的男子,并不是无情的,或许他觉得很孤独,母亲和亲兄弟都不待见他,和他要好的就只有十三爷和阿玛,以及当时还小的允秘,所以现在的诚亲王之所以这么受宠,也是因为多种原因!雍正爷也是人,只是想把已经伤痕累累的大清治理好,那些野史对他的评价不免有失公允,相信其中一定有一些不满雍正爷改革之举的好事之徒从中杜撰。阿玛说雍正爷在为政之中,动辄发笑,抑或动怒,更是不乏其例。有时“笑得了不得”,有时却愤怒得会将臣下骂得淋漓尽致。他急暴的性格,与他的坚毅果敢和雷厉风行的作风是分不开的。凡是他决定了的事,决不瞻前顾后,而是说干就干,一干到底。雍正爷勤于政务,认真求实等思想作风,是他成就大业的可贵因素。他相信自己多年生活实践和调查研究得出的结果。对于臣工建议,他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也要征求大臣们的意见,但又不会为臣属的议论所左右。一旦衡量利弊,有了把握,他就会果断地做出决策。诸如“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火耗归公”制度的实施,“改土归流”决策的制定,都是他看到时机成熟,当机立断,做出的裁决。当然,他有时也会做出轻举妄动的事情,但是,对于国家重大的方针决策,他决不优柔寡断,而是认准了就坚持到底。雍正爷不是一个莽撞天子。他办事认真,细致严谨。尽管“自朝至暮,一日万机”,他不怕繁累。例如雍正五年四月十六日,一天之内,将官员31人,分成11批召见,决定任免补授。他阅览本章,不畏烦琐,谕令每日“将本多送”,不许积压。如果说,阅览本章属于例行公事,费力不多的话,那么,批阅奏折就格外辛苦。奏折缘起于康熙,而全力推行则在雍正。具折的人数之多,奏折内容之丰富,均为前所未有。为了“宣达下情,洞悉庶务”,他把批阅奏折看得十分重要,每晚阅后亲笔批发,皆出一已之见,无一假手他人,也无一个赞襄于侧。雍正爷自幼受到严格的教育。他45岁继皇位,因此继位前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这不仅使他熟悉丰富了满汉文化,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习历代封建王朝治国安民的经验。登基之后,他向翰林院的编修、检讨、庶吉士等144人征索宝座铭;引用古典遗训为在京各衙门亲笔书写匾额;给京内外臣属颁赏魏征谏唐太宗的《十思疏》,并亲书《十思疏》刻于屏风之上,作为鉴戒,而且他还是一个善长书法的好手。他的字遒劲流畅,柔中有刚,颇得乃父赞赏。康熙爷经常命其书写扇面,每年书写进呈多达百柄以上。他在臣工的奏折上信笔批写,进抒胸臆,动辄百数十言,偶有数百千字,皆为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可见他具有繁捷的文思,扎实的文笔功底和纯熟的书写技巧,这是日理万机的雍正爷处理政务才能的集中体现。据说他对医道也略知一、二,今年是雍正十一年,也就是说还有两年的时间,雍正就会驾崩。想到这里,青璇觉得有些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