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萍城理工学院招牌的竖立,一个消息在四邻五村传开了:贺家村的许慎言秀才——前年县学考试的第一名——开馆授学了。
这个消息很快被证实了,因为没过两天,一份招生广告就贴在各村要道的墙壁上,招生广告上说:
“招生广告
萍城理工学院现招收第一期和第二期学员,第一期学员限额四十五名,十月初一开学,报名截止日期为九月二十七。第二期学员限额三百名,十二月初一开学,报名截止日期为开学前一天。
要求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有识字基础的优先考虑,年龄十四到二十岁。不要秀才。
第一期名单从九月二十七之前报名的学员中择优录取,没被录取的转入第二期学员名单。
学院教授格物之道,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和基础识字。采取半工半读的形式,上午上课,下午参加劳动。每个月有四天休息时间,由学院提前一个月安排。正月可休半个月,五月初一可额外多休五天,十月初一可额外多休三天。
学院免学费,免伙食费,等学院条件成熟时,将提供免费住宿,有需求的学员都可以提出申请,无任何附加条件。
第一期学员每月可领俸二两银,第二期学员每月领俸一两银,每三个月考核调整一次。
报名地点:萍城南李家村萍城理工学院教学楼101室。”
……
这份招生广告在四邻五村引起了轰动,识字的、不识字的都挤到广告边上。识字的大声念诵,不识字的大声讨论,闹哄哄的象在赶集。
不说那些不识字的,就算识字的,对这份广告的内容也看不很懂。什么招生广告,什么格物之道,什么半工半读,都是新名词,弄不懂意思。
但有一点是懂的,那就是读书不要钱,吃饭不要钱,睡觉也不要钱。不但不要钱,反而每个月可以领银子。那个第二期学员一年挣得比种地还要多,更不要说第一期学员了。
老天在上,这不是碰到散财童子了吗?漫说是上午上课,下午参加劳动。一整天参加劳动也行啊。
恨只恨爹妈早生我几十年啊。
有欢欣鼓舞的,自然就有心怀疑虑的。
“为什么不要秀才?怕是中间有鬼吧。秀才们都有见识,这是怕被揭穿呢。”
“第一期学员四十五名,每个人二两,第二期学员三百名,每个人一两,加起来就是三百九十两。许秀才哪来这么多钱,能每个月发出三百九十两银子?”
“没看他现在住的家都是破破烂烂的吗?上个月下暴雨,他家房顶上的草被风刮跑了,还是我和几个邻居帮他家盖好的呢。”
“他要那么有钱,干嘛不住好点的房子?”
“别是骗人的吧。”
更有心思恶毒的。
“许秀才和同伴到深山寻宝,寻到了一个大宝藏,后来分赃不均,许秀才杀死同伴,独吞了宝藏。回来后,许秀才每晚都被恶梦缠身,这是他同伴化作厉鬼来报仇呢。这时,有个老道给他指点,让他破财消灾,七七四十九天后,保他安然无恙。你们以为许秀才每月都会发三百九十两银子,做梦呢,四十九天后就没有了。你问他同伴是谁?我怎么知道?我又没有见过。你问是哪个老道?我怎么知道?我又没有见过。你问为什么许秀才光发钱还不够,还要起这么个萍城理工学院?我怎么知道?我又没有见过。呸呸呸,说顺嘴了,谁知道这个萍城理工学院是个什么玩意?”
“听说县衙门的李捕头上个月来找过许秀才,说是去年衙门丢了官银,有好几千两呢。那李捕头怀疑许秀才跟这件事有关。我听谁说的?我姑妈家的女儿的小叔子的舅舅的儿子在衙门里当差,他亲口告诉我的。”
……
纷纷扰扰之间,村民们却不约而同地跑回家,拉上自己的小孩,报名去了。
五个村庄并不大,三百来户人家,算上一些大户人家,顶多也就两千多人。这中间符合年龄要求的不到三百人,女孩占了半数。贺家村只一个秀才,不代表其他村没有秀才。其中河尾村秀才最多,有七八个,是闻名附近的书香村落,不要秀才的话,符合年龄的又少了几个。
所以说,只要报上名,都是有机会的啊。
自然也有打歪主意的。
许慎言、许心兰和贺小双坐在101教室里,教室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笔墨纸砚。
离报名截止日期九月二十七还有十多天呢,他们本以为今天不会有什么人来的,谁知村民们的热情如此高涨,倒是小看了他们,或者不如说小看了银子的魔力。
贺小勇和贺小全帮忙维持秩序,叫村民们排队,一个个按顺序报名。
报名时,许心兰负责询问报名人的姓名,年龄,住址,识不识字,家里还有什么人等问题,许慎言负责填写表单,一式两份。这个表单是拿到李铁文那里印刷的,是个统一的格式,就跟后世的报名表一样,只是没那么复杂。贺小双则负责审查报名人的信息是否真实,他常年走街串巷,五个村里的人他基本都认识。
审查无误之后,他就拿出一个木头章,涂上红漆,“啪”的一声盖在纸上。一份留底,另一份给报名人。开学前,会发放录取通知书给学员,通知书上会注明该学员为第几期,学员凭录取通知书来报到上学。
“下一个。”贺小双将报名表递给前面那人,喊道。
“我来报名。”
许心兰一看,楞住了。这小孩还没到桌子高,由大人牵着。
“小弟弟,招生广告上说了的,只要十四岁到二十岁的,太小的不要。”
“谁说我儿子小?谁说我儿子小?我儿子今年七月份正好满十四岁。”大人很不满地说。
“哟,这不是河尾村的刘铁蛋吗?嘉靖爷十六年七月生的,不是十岁吗?咋啦,一夜间长了四岁,今年十四啦。”贺小双却认识他们,便取笑道。后面排队的人发出了一阵哄笑。
那人满脸羞惭,牵着小孩的手往外走。
许慎言叫住了他们,说:“我们现在只招收第一和第二期学员,因为这两期学员参加的劳动比较重,年龄太小了不合适,会伤筋动骨,影响身体。等再过一段时间,大概半年左右,我们会招收第三期学员,那时主要以贮备人才为主,从六岁到十四岁的都会要。当然薪水是没有的,包吃包住包读书,不花一分钱。你儿子有没有兴趣?有兴趣的话,先报个名也可以,到时候会优先考虑你儿子。
那人大喜过望,不迭连声地说:“有兴趣,有兴趣。”
开玩笑,家里多张嘴就要多吃一份饭,农村的苦人家谁没有过饥荒的时候,说不定到时候这省下来的一份口粮就能救一家人的命。
报名继续进行。不多久许心兰又楞住了。
这是一个大个子,皮肤黝黑,肌肉突出,满脸胡子茬,往那儿一站,瓮声瓮气地说:“给俺二楞报个名。”
许心兰吓得都不敢问话。
“这位二楞哥,你都有二十多了吧?”许慎言问。
“胡说,俺二楞今年才二十岁。”
许慎言将头转向贺小双,看他的意见。
贺小双挠挠头,为难地说:“二楞是嘉靖爷六年正月出生的,这样算的话,说二十岁也不为过。可是……”他冲许慎言挤了挤眼睛,意思是说,这人就是个二楞子,只会干粗活,怎么学得进书?
许慎言笑了笑,拿报名表“唰唰”填了起来,一边问:“哪里人?”
“靠山村的,俺是打猎的,回头俺打个野猪给小哥你吃。”二楞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再说吧。”许慎言将报名表盖上章递给他。二楞笑呵呵地出去了。
贺小双低声问道:“这二楞学得进知识吗?”
“不要小看任何人,每个人都有擅长的方面,说不定这二楞读书就是很厉害呢。人不可貌相啊。退一万步说,二楞读书不行,我也有其他地方用得着他。”
贺小双便不说话了。
到半下午的时候,报名的人才少了起来。数一数手上的报名表,居然收了一百多份。只一天的时间,五个村里适龄的少年大部分都来报名了。
看看时间并不早,许慎言准备收工了。
这时101室一阵风似的卷进来一个人。
“报名。”来人说。
许心兰又楞住了,这一次,来的是一个女孩。
女孩相貌不错,圆圆的脸,眼睛睁得挺大,一条麻花辫甩在背后。肤色红润,身体非常健康,看来是经常做农活的人。
“我要报名。”她重复了一遍。
今天报名的人里面,这还是第一个女孩,许心兰回想着招生广告,里面似乎没有限制男女。她看了看哥哥,许慎言示意她照办不误。
“姓名?”
“王秀英。”
“年龄?”
“十五。”
“哪里人?”
“河尾村人。”
“读过书吗?”
“跟着哥哥读了几年。”
“啪”,盖上红章子,递给她,“好了,等通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