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我看。”那老和尚低沉的声音说道。邱文娟让女儿从颈上取下那玉质的护身符,递给老和尚。那僧人眯起双眼,凝视了足足三分钟之久,看罢,将玉佩换给李曼。缓缓的说:“该来的,还是会来,20年了,这一劫,怕是难以躲避,这玉佩务必时刻不离,或许会柳暗花明。”老僧说完,便大步向山上走去。
李曼看着呆呆站立的妈妈,回想刚才两人的对话,定是和自己有关,轻抚着胸前的那块温润的宝玉,这护身符曼曼记得自从那次出事后就在自己身上了,妈妈说是传家宝,很值钱,不许拿下来,以免弄丢。李曼是个听话的孩子,且这玉也很好看,便一直戴着。她在路边找到一块干净平整的石头,扶妈妈坐下,问道:“妈妈,有什么事呀?什么劫难,这玉又怎样。”邱文娟紧紧的抱紧女儿,生怕被抢走了的样子,泪水犹如断了线的珍珠般滴落。“还记得八岁那年的是事吗?”她问到。
二十年前的那一天,正是农历十五。每月的初一、十五,信佛之人必定要进寺庙朝拜。而这座全国有名的佛教名山,今天也迎来了众多香客,在通往观音寺的山路上,一位六十开外的老妇领着一个娇美可爱的小女孩,她的右边是一位典雅美丽的年轻女人,三个人一边说笑着,一边走。
“妈,这山里的空气真好,这么清新!”那年轻女人柔声细语的说。“是呀,我每次来这儿,心情都很舒畅,文娟,你和凤林应该多出来走走,带着曼曼,一家三口到处玩玩儿。你看曼曼,就像被困笼中的小鸟放出来,看她高兴的样子。”老人笑着抚摸了一下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嘟着如桃花般的小嘴,细声细气的说:“姥姥,我妈和我爸总说带我去游乐园,都好几个星期了也没去。要不是今天不放心你一个人来山上,我妈妈也不会带我来。”“别向姥姥告状了。”那叫文娟的女子说。小女孩又问:“姥姥,你怎么带这么多的香烛来呀?老人说:“姥姥求菩萨保佑曼曼!”
这时从后面走上来一位老阿姨,她向老妇人打着招呼:“付大姐,您也来了。”“哦,郑老师,你好呀!”他们彼此打着招呼。这位郑老师看了看老人身边的两个人,不禁赞叹道:“付大姐,您女儿可真漂亮,这是您的小外孙女吧,长得可真水灵,我当了一辈子的幼儿园老师还没见过这么俊的小女孩。”老人看了看曼曼,说:“您没见她淘气的样子,像个男孩子。”郑老师喜爱的拉了一下曼曼的小手,曼曼有礼貌的说:“奶奶好!”郑老师笑着说:“谁说像男孩子,是个小淑女呢!”
两位老人边聊边走,曼曼和妈妈走在他们的后面。这时,邱文娟的呼机响了,她拿出来看了看,对曼曼说:“妈妈去回个电话,你就跟在姥姥的后面,别乱跑,我一会就赶上你们。”曼曼嗯了声,邱文娟就向不远处的一个小亭子走去。
电话是丈夫李凤林打来的,她问几点钟去接他们,文娟对丈夫说妈妈要吃过斋饭才回去,下午两点在出口等就行。打过电话,她就去追赶妈妈,远远的她看见妈妈和郑老师在前面走着,她用眼睛扫了一下妈妈的四周,没看见曼曼,心不禁紧张起来。文娟快步追上妈妈,喊道:“妈!曼曼呢?”“曼曼不是和你在一起吗?”老人顿时慌了神。“我去回了个电话,也就两三分钟,我让她跟在你的后面,刚才我打电话时还远远的看见她呢,怎么一眨眼就不见了。”文娟略显焦急的说。老人捂着胸口,有些站立不稳,边上的郑老师连忙扶住她,安慰道:“付大姐,您别急,不会跑远的,准是在哪玩,我们找找。”“谢谢,陈老师这么多人,会不会被人贩子拐跑了?”老人不安的问。“不会,不会。”郑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