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流传着一个传说,许多年以前,一位天尊自天而降,传下玄门道统,留下四大弟子,这四大弟子又开山立派,成为当今四教的祖师爷。一派称作儒教,一派称作道教,一派称作佛教,最后一派称作魔教。这四大弟子开立门派之后,门下弟子日益增多,即而不时派遣精英下山教化世人,传承道统。岁月幽幽,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四教已经在世俗间根深蒂固,拥有信徒亿万,门庙处处,香火遍地。四教祖师爷被这些信徒尊作圣人,便是连人间的帝王也不敢对圣人不敬,或遣人、或亲往,前往四教圣地朝贡礼拜。
时光如梭,俗世间朝代更迭,四教之间也起了波澜,此时北周静帝让位于杨坚,周灭隋立,杨坚继位,史称隋文帝。文帝登基之后,任用能臣,数番改革,国家日益富强,甲兵强锐,再加上东征西讨,终于一扫北方自晋末以来天下混乱纷争的局面,统一了北方,而今止剩下南陈小朝廷苟延喘息。陈主叔宝是个只知享乐的主,对一统北方日益强大的隋朝视若未见,自以为凭着长江天险,便可高枕无忧,再加上宠信两个弄臣,日夜苼歌,哪有进取之意?隋主见叔宝如此昏庸,便有伐陈之意。
且先说回来,杨坚继位之初,多有仰仗儒、道、佛三教之力,除着佛教尊祖训不为官外,如今儒、道二教弟子于朝中为官者不计其数。杨坚最信任的几个能臣中,李渊、高熲等皆为儒教弟子,杨素、杨林等皆为道教弟子。便连杨坚五个儿子,除了晋王杨广,也都分别拜在二教之下。除三教外,魔教不事中原,在北方为尊。
杨坚即有伐陈之意,这一日退朝之后,便留李渊、高熲、杨素三人商议,杨坚开门见山道:“我有伐陈之意,未知诸卿有何良策?”李渊道:“陛下有统一天下之志,诚足可道。今南陈不足为虑,所虑者北方魔教也。”原来,也不知在何岁月,四教起了纷争,门下弟子互相攻伐,死伤甚众,当时魔教势力最众,若攻伐到最后,魔教必然取胜,大有一统玄门四教之势,后来儒、道、佛三家达成同盟,联手进攻魔教,三位避世圣人更是直接出手,形势顿时逆转,魔教纷纷败退,最后逼出魔尊,四圣之间有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大战过后,魔教败退中原,二百年来,再不入中原一步。四圣也同时消失,这一场大战,到底谁胜谁负、谁生谁死,无从知晓。之后,四教门下诸弟子继承道统,相互间达成协议,四教之间也恢复到宁静。不过,中原三教从未放松过对魔教的警惕。这李渊乃是当今儒教有数的高手之一,最擅长的便是审时度势、推演天机,文帝代周的过程中,于此出力不少。
杨坚闻听李渊提到魔教,顿时眉头一皱,凝神道:“魔教有动静了吗?”要知当今世上儒、道、佛已深入各处,与朝廷一体,杨坚本身也是身兼三教所学,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然对魔教心怀惕戒。高熲、杨素亦面色凝重起来。李渊仿如早知各人反应一般,沉静如水般道:“不错,这些年来魔教从未放弃过对中原的觊觎。据我查明,魔教似乎出动了一位大能级人物,前往南陈,欲图控制陈叔宝,继而以此为跳板,对抗我大隋一统之势。”
“哼,魔教打的好主意。”杨素冷哼一声,霎那间眼中闪过一道如雷的精光。当年四教大战,死伤最重的便是道教。杨素作为道教最杰出的弟子之一,加上亲眼目睹先辈死在魔教之下,自然对魔教恨之入骨。
李渊办事沉稳,而且从来不说没有把握的话,所以他说出这番话,绝不会有人怀疑。魔教即然有了动迹,那肯定是在积蓄了百年之后,决定来个大暴发。
有了魔教的加入,这伐陈便充满了无穷变数。
“看来,我们要加紧对南陈的监视,以便找出这位大能。”性格有些谦和的高熲分析道。
李渊接口道:“这事师门已经知道,只要找出这名隐藏在南陈的魔徒,即可引他出来,将其消灭。”
杨坚道:“那此事还得有劳爱卿。”
李渊沉声道:“陛下且放心,臣一定全力以赴。”
议事完毕之后,杨坚忧心仲仲的回到**。独孤皇后见状,问道:“陛下忧心何事?”杨坚道:“我欲伐陈一统天下,奈何魔教出动,增了变数,故而忧虑。”闻得魔教二字,独孤皇后心中亦是一惊,道:“这魔教消声逸迹多年,难道他们不甘心退出中原,要重蹈当年四教大战吗?”
“唉,当年四教大战,累及无辜,导致生灵涂炭,死伤无数,人间政权也是交替更迭,想来便令人心惊肉跳,食不能昧、夜不能寝。”
杨坚眉头轻皱,无不担忧地说道。当年四教大战,正是从汉末乱世三国大时代开始,四教角力,引得天下大乱,为了争夺在人间的香火气运,各方可谓拼尽全力,这一场大战打了百余年,影响人间政权,北方汉人也历经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五胡乱华这些纷乱纷争的朝代,可谓劫难重重,直致最后三教联手共逐魔教,中原才换来一丝宁静。
杨坚虽然没有亲历这些事迹,但流传下来的种种传闻,无不让当年的四教大战画上惨烈的符号。杨坚作为一代雄主,自然不愿意再让这些事情发生。
“不过,陛下也不用太过担心,想那儒、道、佛三教又岂会让魔教重入中原?这三教如今香火鼎盛,人才济济,魔教这些年偏居北方,再加上当年元气大伤,纵有复原,又哪比得上三教之力?朝中即然有了魔教消息,想必三教中的高手必定会出手吧。”
独孤皇后不愧经常为文帝排忧解难,一语便道出如今的形势,杨坚闻听此话,便即宽心不少。
忽然在这个时候,一名宫女急急来报,跪下道:“禀皇上、皇后,晋王殿下又发疯了。”杨坚夫妇吃了一惊,独孤氏道:“快带我们去看看。”
原来,晋王杨广忽有一日身染怪病,乃致神志不清,整日神魂颠倒,大笑大哭,又目不识人,无论是谁,一概不认识,便连亲生父母也不认识。杨坚夫妇想尽办法,请来佛教高手无心禅师替他治疗,乃何不见起色。这不,今日这疯病又犯了。
杨坚夫妇急急赶到,只见那晋王杨广正在后花园内疯颠大笑,整个人跳上一块大石,披衣散发,以手指天,状喻笑天。大石下面站了无数宫女太监,个个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断叫道:“晋王快下来、晋王快下来。”另一旁站着一个和尚,手提降魔杖,望着杨广,口念佛号,正是无心。
独孤氏平时最是疼爱杨广,杨广患病,也不知道暗地里愁断了多少青丝,忙赶上前,焦急唤道:“阿麽、阿麽,你快下来。”
众太监宫女见皇帝皇后来了,忙一齐跪下见礼,个个颤颤发抖,生怕皇帝皇后见怪。那无心禅师也过来向文帝施了一礼,杨坚虚托一把,道:“禅师,我广儿此病,还能医治否?”无心道:“阿弥陀佛,晋王此病,乃是在元神,非寻常药石可医,我看只有将其带回广安寺,以大悲清心咒洗礼,再习学佛法,或许可以使晋王复元。”
杨坚闻言眉头轻皱,心中却是不愿。他有五子,太子杨勇拜在儒教,三子秦王杨俊拜在佛教,四子蜀王杨秀、五子汉王杨谅皆拜在道教,唯独二子杨广暂未拜师。若是无心将杨广带入广安寺,就算将来能将杨广治好,也必将其渡入佛教,三教之人虽然与世俗混为一体,儒道二教为官为吏者不计其数,但隐隐的、内心深处,杨坚却对三教有一种排斥,帝王当为天下之帝王,焉能为三教所左右?当然这个念头在杨坚内心深处暂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苗头,在这个时候他是无力反抗三教的,此念一出,只怕江山立马就要易主。想当年北魏太武皇帝、北周武皇帝皆想灭三教,结果却落得个英年早逝,江山换代的下场,杨坚自然不想重蹈覆辙,这个念头只能深埋内心,一丝儿都不能显露。
无心见杨广轻皱眉头,似是不愿,念了句佛号,道:“除此之外,要想医好晋王,恐怕难也。”
这时,只听那晋王杨广在大石上哈哈大笑,以手指天,骂道:“贼老天,开什么国际玩笑,老子日子过得舒舒服服,他妈的,一个雷把老子劈到隋朝,有种再来呀,再来劈老子呀,他妈的,来呀,劈我呀。”越想越是愤怒,越骂越是激动,乃致两手乱舞,头发乱甩,状若疯魔,只急得独孤氏在下面团团乱转,不时喊道:“阿麽、阿麽,你快下来,别吓为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