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母子在徐府里住了几日,徐袁熙已经开始努力读书了,徐兆康带他拜访了徐袁闵现在的夫子蒋先生,那位先生在做文章上还是很有造诣的,只是运气差了些,一直未考中,便开馆授课了。在看了徐袁熙的文章后,蒋先生给出了一些指点,让徐袁熙受益匪浅,徐兆康还是很看重这个侄子的,经常督促徐袁闵向徐袁熙多请教。
吴氏在徐府里修养了几天,总算把自己从旅途的疲惫中调整回来了,这几日听说觉远寺香火很灵验,便想去看看,为家人求些平安符,并祈求神明能够保证徐袁熙考试顺顺利利的。徐夫人知道了,想着觉远寺的风景不错,这时候出去走走也是好的,便和吴氏商量了一下,第二日两人就带着徐莲儿姐妹和徐袁熙两兄弟一起去了觉远寺。
觉远寺在京城郊区,最初是一个很小的庙宇,后来不知怎么传出香火很灵验的消息,京城里的一些贵妇便集体出资,把觉远寺扩建了,现在的觉远寺,是京里贵妇们常去上香的地方。
几辆马车行驶到了山下,徐夫人带着众人下了马车往山上走去,到了觉远寺,众人在大殿里上了香,捐了香油钱后,徐夫人和吴氏让徐袁熙和徐袁闵两兄弟自己去逛了,自己带着徐莲儿和徐芸儿到了后院厢房去休息。两姐妹见这觉远寺风景如画,不禁想到处看看,便禀了徐夫人,两人结伴带着丫鬟四处欣赏了起来。
走到一处凉亭,只见迎面走来几个人,定睛一看,竟是徐梅儿带着一众丫鬟走了过来,见了徐梅儿,徐莲儿和徐芸儿连忙上前见礼,三人聊了几句,才知徐梅儿今天也是来觉远寺上香的,上山时见到徐府的马车,知道徐夫人也来了,前几天听说大伯母到了京城,就想着趁今天去拜会一下。徐梅儿与两人聊了几句,便让两人去其他地方逛逛,自己带着人去了徐夫人所在的厢房。两人知道她有话要对徐夫人说,便告辞了。
“三姐,你说大姐今天来觉远寺有什么事啊?”徐芸儿满脸玩味的笑容,别有深意地问到。
“来寺里还能做什么,无外乎上香祈愿,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求的东西啊。”徐莲儿没有看到徐芸儿脸上的表情,认真地回道。
徐芸儿闻言转变表情,看着徐莲儿笑着问:“那三姐你今天求了菩萨什么啊?”“我……”徐莲儿下意识地想回答,可一想却不对,“你个小妮子,竟想套我话,看我不教训你。”说着,便去挠徐芸儿的痒痒,“呵呵,只是问问嘛,你如果不心虚,干嘛怕人问。”两人笑闹着跑开了。
徐梅儿来到徐夫人所在的厢房,拜见母亲与大伯母后,三人笑着聊了一会话,徐梅儿问到徐袁熙的功课,说是如果有需要,可以介绍些好的先生指指点点。吴氏回绝了,说是眼看着快考试了,与其到处找先生指点,不如让徐袁熙自己看看书,水平都已经差不多定下了,如果几个先生的想法不同,乱了徐袁熙的步调,那就不好了。徐梅儿听了也不介意,笑着转移了话题。几人又聊了一会,吴氏看出她们母女有话要说,便借口透气先出去了。
待吴氏出去后,徐夫人便问到:“梅儿,今天来觉远寺是有什么事吗?”
徐梅儿笑了一下,回到:“今天见天气好,想来觉远寺为王爷祈福,顺便想求个子嗣罢了。”
徐夫人想到自己大女儿进王府四年了,一直没能怀上孩子,不禁感叹道:“唉,你怎么就怀不上呢,兰儿比你晚嫁了一年多,现在已经生了个儿子了,这还不算原来流掉的那个,而且,也从贵妾变成了平妻,这是母凭子贵啊!你如果能生个儿子,那肯定就是世子了。”
听到母亲这么说,徐梅儿心里也不好受,想到自己在府里的地位越来越不稳了,心里也是着急的,“娘,我也想怀啊,可是……前段时间太后也急了,想着会不会真的是王爷的问题,悄悄地把王爷招进宫,请了太医查看,可太医说王爷身体没问题,府里没人怀上孩子,可能是时候还未到吧。知道这个结论,太后也没办法,不管是府里原来的还是后来太后赐的,大家都没怀上,这能怪谁?我也是没办法了,想来着觉远寺的香火比较灵验,便来试试了。”说完,母子两人又唏嘘了一阵。
这时,两人并未察觉屋外的窗台下,有人把母女两的这番对话都听进去了。
过了一会,徐梅儿便告辞回去了。走在寺里的路上,徐芸儿突然走了过来,“大姐,妹妹有些话想对大姐说,不知道能不能给妹妹些时间?”
徐梅儿见是徐芸儿,想到两年前的事,知道这个四妹是个有注意的,便把丫鬟都打发的,两人找了处僻静的地方。“有什么事就说吧。”徐梅儿首先开口到。
“大姐,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前段时间听人说了个故事,想着挺有道理的,觉得可能会对大姐有用,便想着说给大姐听听。”
“哦?故事?那你就给我讲讲故事吧。”徐梅儿有些诧异,没想到徐芸儿拦下自己,竟是为了个故事,虽然奇怪,但还是决定听听,反正也没什么损失。
“话说从前有个匠人,打铁铸剑的技艺天下无双,曾打出过很多扬名天下的宝剑。这时,有两个年轻人想拜他为师,学习这天下无双的技艺。匠人以铸剑是家传的技艺为由,不愿交给两人,两人苦苦哀求,天天来访,最后弄得匠人连铸剑的都不得安宁,异常烦恼。后来,匠人想了个主意,两人再次来时,他便给了两人一人一个桃核,说是谁能让桃核生根发芽,便传授他手艺。两人就拿着桃核,各自回去栽种了。桃核被匠人用药水浸泡过,根本不可能发芽,所以,匠人确定这两人是不会再来烦自己了。
可没想到,过了半年,其中一个人抱着一盆发了芽的桃核,找到匠人,求他实现诺言。匠人很生气,因为他知道自己给的桃核根本不可能发芽,这个人竟然带来了发了芽的桃核,这不是骗人吗?来人却回他:‘我细心照料了三个月,可是桃核一点动静都没有,后来发现您给的桃核根本不可能发芽。后来,我自己另外找了个桃核种上,不久就发芽了,您当初只说让桃核生根发芽,可并没有明说一定要您给的那个桃核啊!如今我的确是让桃核发芽了,您该兑现承诺了。’老人一想,便同意了。”
徐梅儿听完徐芸儿的故事,想了一会,便笑着说:“四妹这个故事有点意思啊!”
“大姐,那个年轻人的最终目的是让桃核发芽,能拜匠人为师,既然匠人给的桃核守了很久也发不了芽,那为什么不自己换个能发芽的桃核呢?只要最后的目的能达成,哪个桃核发芽又有什么关系呢?有时候,守着一棵树吊死的做法可是笨得很呢。”徐芸儿笑着劝道。
徐梅儿听了这番话,低头沉思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