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伟祖孙二人高兴的时候,村里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还跟朱伟相关。中午的时候,李春回家吃饭,在饭间把朱明奶奶带着朱明去学校交学费的事情说了出来,李春家人还疑问朱伟家里怎么突然就有了钱呢,也没有看到朱伟父亲回家啊。
“他家交学费你怎么知道的?”李春母亲张桂红问道。
“我看到的,今天上学我和朱明还有他奶奶一起去的学校。”李春边吃饭边回答。
“孩子他爹,他家怎么有钱了呢?你看到朱正德回家了?”张桂红转问李春父亲李庆。朱正德正是朱伟朱明的父亲。
“没有,村里现在啥事没有,我天天闲的到处乱逛,没有看见他回来。”李庆没好气的答道。
“那就怪了,难道他家的朱伟去做小偷了?要不然怎么突然间就有钱了。一会儿吃完饭赶紧把家里的东西清点一下,看看有没有少什么东西,东西少了肯定是哪个孩子偷得。”张桂红义正言辞的说道。
“别动不动就乱嚼舌头,朱伟、朱明那两孩子要比大春好的多了,你只要把家里的三个孩子看好了,东西就不会少。是不是没活儿干就成天在村里找事做啊。都是左邻右舍的,哪有那么多的事情,都是一个村的人,什么人我一眼就看出来。”李春父亲发起火了,他最讨厌自己的妻子没事乱嚼舌头得罪人。
“你能看出来,那你能看出他家怎么会有钱的,他家都穷成那样了,上次才给学校赶出来没有多长时间,现在学费交齐了,你不觉得怪,你是不关心家里,你一个大老爷们儿成天在外面乱晃,到饭点就归,能帮家里干什么事儿,不成天还是我来打理。”张桂红开始较起真了,农村妇人吃不得半点亏,稍微有点理,声音的分倍率立马就上升了,那效果比村口的大喇叭效果还好。
“不行,吃完饭我先把自家的东西清点一下,清点完后还得通知他二姨家一下,要是真丢东西了,现在还不晚。”“不能让那个穷小子害了村里人。”李春的母亲好像在做好事一样自言自语。
就这样,原本一个小事情经过村里妇道人家左邻右舍之间的八卦传出去了,一传十,十传百,流言也成事实了,朱伟偷窃被形容的形形色色,并且还传出有人见到过朱伟在某某家墙根鬼鬼祟祟,大半夜的也在村里晃悠不归家等等。于是家家户户开始清点财产大行动。这件事,朱伟和他奶奶浑然不知,也是,你有本事自然会有人来贴,哪怕是冷屁股都会有人拼命上来套关系,当你一无所有的事情就知时间冷暖。清点行动,当然没有发现什么,毕竟朱伟是通过正当劳动所得。但是,偏偏有一家人在清点行动中少了一百元,于是这家人愤怒冲冲的带着全村人找上门来了,要求朱伟奶奶给个交代。
“四奶奶,德叔好像还没有回家吧?”这家人一上来也不敢太多放肆,毕竟村里人基本上都受过朱伟爷爷和奶奶的恩惠。
“没有怎么了?何喜啊,出了什么事了啊?”奶奶心里充满了疑问,平常这些大神见面可都不会打声招呼的,今天怎么来这么多人。
“四奶奶,是这样的,我听村里人说朱伟这孩子最近鬼鬼祟祟的,经常出入一些无人家庭,很多人家里发现少了东西。这不,我昨天到田里去了一趟,家门没锁,今天发觉钱丢了,村里人说看到朱伟这孩子昨天来过我家。”何喜开始肆无忌惮的编造谎言了,说朱伟来过他家,没人看见,但是却有人见他成天在河里捕鱼,数量惊人,人们也没有当回事儿。
“怎么可能,我家大伟平常可乖了,你确定别人没有看错。”奶奶慌张起来了。
“四奶奶,我是那种随便说谎的人吗,这件事我也不相信是朱伟干的,可是现在村里只有大伟在家里待着不上学了。”何喜继续说道,这时村民也开始点头应承了,大家都觉得除了朱伟之外没有其他可能看,总不可能是自家孩子偷得吧。
这时村民都开始发问了,在这种情况要是有人主持公道自然会更好。于是大家开始你一言我一语说起来了。
“四婶,那你说朱伟这孩子最近都在干啥呢?怎么花钱开始大手大脚了。四婶,要不您就跟侄儿媳妇们说说呗。”
“大伟,这孩子天天出去捕鱼,日出离家晌午到家,下午去赶集,也不常在家里啊。要是各位家里钱丢了,那与大伟也无关啦,大伟可视你们看着长大的,什么样的人你们难道不清楚吗。”奶奶辩解道。
“下午赶集?”村民开始议论纷纷了。是啊,没事人每天下午赶什么集啊。
“大伟这孩子在集上遇到一贵人,他告诉大伟是收购鱼的,要是大伟有鱼的话就卖给他,大伟就每天开始上午打渔,下午赶集卖鱼了。”奶奶不得已把这件事情说了出来,包括是谁收购,行情等等。
“小明的学费也是大伟打渔挣得,大伟可是个好孩子乖孩子,你们不能这样冤枉他。”奶奶这个人宁愿让所有人知道朱伟是怎么赚钱的,也不愿意朱伟背负小偷的骂名,毕竟朱伟年纪还小,要不然就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