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组因为参赛人数远远多于少年组,大赛评委组决定要慎重评选,后天宣布其比赛成绩,而少年组都是9至15岁的小选手,评委组就要现场评定名次。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等待,俞一终于盼来了绘画组前十名的名单。陈老师手持名单,慢慢说道:“今年龙泉杯书画大赛的参赛选手整体水准很不错,这给评委老师的工作提升了难度,经评委组评定,绘画组前十名的选手包括,李淳熙、简存旭、王敏······”随着一个个名字报出,俞一越加紧张。“俞一。”最后一个名字念出,俞一兴奋的握紧拳头。“下面有请樊先生对众选手的画作进行点评并宣布获奖名次,有请。”
樊先生手持话筒走向台前,另有两名会场工作人员将画作展开供樊先生点评和现场众人观看。樊先生边讲评边伸手指出画中的不足:“李淳熙同学,这幅作品《荷塘月色》,荷花的色彩以粉白为主,体现品格高尚、纯净美好等寓意,荷画圣洁的的形象塑造的不错,只是夜色衬托的幽静娴雅之意不足······”俞一望着樊先生一丝不苟的神情,第一次发现原来听别人品评也是一种享受,如果这是我的老师该多好啊,俞一心中不禁想到。
一位位选手品评过来,俞一自觉获益匪浅,更加想知道樊大师对自己的画有何点评。“谁是俞一?”樊先生向台下看去,俞一紧张的站起来,不知樊先生为什么专门叫起自己。樊先生望着俞一陷入沉默,他没料到临摹这幅《青绿山水图》的作者年龄如此小,凭此年纪能画出这种水平,可见平时是下了大功夫的,只是不知下面这一番话是教她承受不起、一蹶不振,还是能激励她开拓出一番新气象。一时间,樊先生拿不定主意,到底说还是不说。俞一看出樊先生在看到自己后,神色一阵犹豫,暗暗深吸一口气说:“老师,请您点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不必顾忌我。”看着俞一坚定地神色,樊先生心底赞赏面上不显:“这幅画,出乎意料的好,也出乎意料的差,可评为第一也可打入末次。”
会场不禁哗然,众人看看樊先生再看看俞一,不明所以。俞一也是迷惑不解,好就是好,差就是差,怎么自己的画会极好也极差?樊先生缓缓道:“《青绿山水图》是明代吴门画派画家张宏所绘的一幅山水佳作,是古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作为吴门中人,看到你在这个年纪临摹,水准之高笔力掌握之精,让我这个前辈都十分欣慰,可见你平时的刻苦用功。这是我说你可评为第一的原因。但是张宏是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回归自然,到大山里去写生,师自然造化,方才悟出了绘画的真谛。在画中既体现了超凡脱俗的意境,又体现出那种积极而平实质朴的入世精神,使山水画活了起来,不再是冷寂清疏、曲高和寡的存在。用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接了地气,文人高士可看,市井小民也可赏。这不得不说是张宏行走万里路,体味百态情的缘故。再看你的画,临摹雕琢的痕迹明显,笔法接近精神境界就接近了吗?吴门画的真谛你连略扣门扉的地步都没达到,却选择这幅名作临摹,确实一大败笔。”俞一久久沉默,没错,师法自然、情真意切,我哪样都没做到,却还为自己的一点小成绩而沾沾自喜······
樊先生看俞一低头不语,叹息一声,始终是年纪太小,刚刚自己语气太重,不要让小孩子打了退堂鼓才好,还是鼓励为主吧:“你以稚龄作此画已是难得,学习应循序渐进,是我太过心急了,你在众多选手中已是十分出色,所以我宣布······”“请等一下。”俞一听樊先生的语气,似是要给自己高分,俞一虽然重视这场比赛,但再高的名次也不是她所求的,于是连忙打断樊先生的话。樊先生不解的看着俞一,大家也不明白俞一要做什么。
只见俞一离开座位向台上走去,缓步停在樊先生跟前,俞一诚恳的说:“老师,您的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我不要大赛的获奖荣誉,只想跟随老师学习吴门画的真谛,请老师成全。”说完俞一退后一步,向樊先生深深地鞠躬行礼。这一幕发生的太突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樊先生也不禁睁大双眼,重新审视面前躬身行礼的小女孩。能够瞬间从打击中恢复,果断坚毅,不被荣誉迷惑,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要什么,不错,很不错!樊先生有些明白侯校长的用意了,千里马也是需要伯乐慧眼识珠,才能扬风万里啊。
樊先生默默转身将俞一的画卷起:“你回去吧,既然决定了就不要后悔,这次大赛就与你无关了。”“谢谢老师。”俞一激动地抬起头。“慢着,我还不是你的老师,要得到我的认可就要看你以后的表现,且先下去。”俞一兴奋地走回座位,继续观看颁奖典礼,只是和俞一的激动不同,众位选手都变得兴趣缺缺、索然无味,因为他们明白俞一才是这次大赛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