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四年,即公元187年,对于这个已经是日薄西山的大汉王朝来说今年年无疑是多灾多难的一年。
中平四年初,长沙人区星,零陵人周朝,桂阳人郭石拥兵数万在荆州起义。开春以来,中原大旱,数百万大汉百姓颗粒无收,百姓易子而食。半月前,北方的鲜卑人、乌桓人、匈奴人、羌人等北方大族悍然南下,天下震动!
东都洛阳,大汉四百年的国都,虎卧龙盘,人杰地灵之地。
而现在大汉朝堂之上却是一片喧哗,所有大臣都在为近月以来大汉不断传来的边关急报而不断争论着,这场大汉是十年来第二次大规模的异族入侵行动使得摇摇欲坠的大汉王朝看起来更加不堪了!
而今天,已经有一个多月天未曾上朝的汉灵帝也破天荒的出现在了了朝堂之上。
“启禀陛下,并州刺史丁原来报,近月前匈奴人大举南下入侵并州。”
“禀报陛下,凉州刺史董卓急报,羌人起兵五万,于月前攻打凉州!”
“禀报陛下,右北平太守北平公孙瓒来报,二十五天前乌桓人起兵三万入侵我右北平!”
灵帝听着下边那一个个边关急报,打了一个哈欠。他对这些造反、边关之类的急报都已经免疫了,自从三年前张角老道率领黄巾贼起义之后,大汉的各种起义与匪患就是此起彼伏,从未间断过!要不是今天张让特别要他来上朝的话,他才懒得来呢。比这些无聊的朝事来说,他宫中那些动人美妙的嫔妃们那才叫水灵呢,那可有趣多了。
“就这有这些烦人的小事,就没有什么好消息了吗?”灵帝懒洋洋的说道。
“禀报陛下!”这时站在灵帝身旁的张让用他那尖锐的声音说道。“奴才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要禀报陛下。”
听到张让说要有好消息要禀报给自己,灵帝看着张让惊喜的说道,“不知让父有什么好消息给朕?”
听到灵帝又在朝堂之上叫一个阉人为父,下边那一个个大臣都恨恨的看着张让,一个个都很多的吃其肉饮其血!
张让得意瞥了一眼大堂下那些盯着自己的大臣,嘴角起了一丝冷笑。
张让下跪得意地说道,“启禀陛下,雁门太守、讨逆将军张辽捷报,张辽在二十多日前探知中部鲜卑人欲叩关南下。于二十日前在率领四千精骑深入草原千余里,夜袭鲜卑王庭外拥兵数十万的鲜卑大营。杀贼无数,并擒杀了鲜卑大汗、檀石槐之子和连,为我大汉立下了赫赫战功,扬我大汉天威于北方。实乃我大汉之幸,陛下之幸啊!”
灵帝听到这个消息,那昏昏欲睡的灵帝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大声笑道,“好啊,好啊。天佑我大汉,天佑我大汉啊!”
朝堂上那些大臣听到张让的这个消息也大惊起来,他们也被这个战报惊呆了,这绝对武帝以后大汉在对外战争中立下的最大的战功!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那些大臣都大声道。
看着下边那些恭贺个不停的大臣,灵帝笑得更得意了起来,这后、几乎是灵帝上位以来听到过的最好消息之一了!
张让看到灵帝大那高兴的样子,灵机一动,拍马屁道,“雁门张辽能够立此大功,全赖陛下英明,没有陛下的提拔,张辽难立此大功,这全是陛下慧眼识人啊!”
听到张让的马屁,灵帝更得意了,平时张让他们的马屁灵帝听着虽然也很高兴,但是这次灵帝确实真正的得意得到了心里,张辽里的那可真的是大汉四百年来历史中都少有的战功!,这不由得他不得意。
在这一刻,灵帝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个明君!
“我要重赏张辽,众卿以为如何啊!”灵帝大笑道。
“陛下英明!”众大臣附和道,毕竟张辽的军功摆在那里,不赏不行啊。
“启禀陛下,张辽、张文远之功可比霍卫,我建议封张辽为并州刺史、征西将军,替我大汉扫平北方异族,永镇我大汉边疆!”张让大声道。
张让这尖细的声音立刻虽然不大,却真正使下边那些正在拍灵帝马屁的大臣门全都安静了下来。
接下来,十余位大臣出来大声说道,“陛下英明!”
张让看到这一幕笑着点了点头,这就是他将张辽的捷报压下来的原因,因为他要多收买些京官,在朝堂上造势,毕竟在朝堂世上十常侍还是处于绝对弱势的,大部分官员都是世家中人,根本都不可能被收买,他花了十多天的时间才收买了这是几个官职低下的官员。
“陛下不可!”一位身长七尺,大约五十多岁的儒雅老者站出来阻止道。
并州刺史、征西将军!这可都是真正的重职啊。特别是征西将军,这可是一个二品将军,是现在大汉除了大将军之外最大的武将官职!他绝不能让张让推荐的人得去。
“陛下,刺史与征西将军均是我朝廷重职,张辽不过是一小小平民,能够得到雁门太守之职已经是天大的荣幸,怎能让他官封如此高位呢。”那老者说道。
“袁太守说的没错,请陛下三思!”那老者说完顿时就有数十位官员站了出来。
张让眯着眼看了那个人老者一眼,心中暗恨,这袁魁老是坏他的事,是他最恨的人之一。
“是啊,陛下,征西将军之职怎么能够让一个年不过二十的黄须小儿担任呢。”一个身高八尺,碘着大肚子,脸上长着络腮胡须的肥胖大汉也粗声说道。
此人正是大将军何进!
灵帝他袁魁、何进大汉两位最为位高权重,权倾朝野的大臣都反对心里也不由得暗恨起来,他灵帝一生中最恨的人就是这些该死的大族。要不然十常侍权倾朝野,杀害士族又怎么可能没有灵帝的授意。
“陛下,张辽立下赫赫战功,应当重赏!”张让再次说道。
“陛下,张辽毕竟年年纪,不可封此高位。”另一个老臣说道。
“臣附议!”一个上长八尺,威风凛凛的大汉说道。
灵帝看到司徒王允、中郎将朱携也也出来反对,也不得不放弃了。
“那你们就自行商议吧!”灵帝怒道,说完就直接转身而去!
张让看了堂下的那些大臣也恨恨的转身离去,他精心组织的一次行动又失败了。
而对于张辽来说,他在董卓祸乱朝纲之前最好的一次升迁机会就这样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