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张辽忠心耿耿这副样子,何后赞道,“张将军不愧为我大汉俊杰!要是先帝现在还在的话,一定会为亲我大汉有这样忠心耿耿的少年英雄而欣慰的!
话刚说完,何后脸色突然开始变得忧愁起来,幽幽的叹道,“哎!要是天下英杰都向张将军、丁刺史一样对我大汉忠心耿耿的话,何愁天下不定啊!”语气听起来甚是忧愁。
张辽听到何后的叹息声,心里顿时一凌。张辽知道重头戏就要来了,何后在现在这样敏感而危险的时期将张辽与丁原两人招进宫中肯定会有要事相商,不可能仅仅听听张辽两人表示忠心而已。
张辽和丁原保持沉默,听刚才何后的语气,丁原,张辽他俩都知道何后肯定会有下文。
何后忧伤的道,“不瞒两位大人,自从先帝驾崩之后皇儿虽然继承了皇位但是陛下毕竟年弱,我们孤儿寡母难以取得朝中众位大臣信任。幸亏大将军对我大汉忠心耿耿,在他与朝中众多同样忠心大汉的大臣们奋力辅佐下,大汉才好不容易安定了下来。可是没想到大将军居然被赵忠阉贼阴谋害死!”
说道和何进被宦官除掉,何后好像触到了伤心处,眼泪就哗啦啦的流了下来。
何后好像意识到自己失态了,有手绢将眼泪搽拭干净。又接着道,“现在没有了大将军坐镇朝廷,那些奸臣贼子们没有了顾忌,纷纷想要欺凌我们孤儿寡母,大汉天下堪忧啊!”
丁原、张辽两人听完何后的话,沉默了下来,好像都在被何后说出的消息震惊到了!
过了一小会儿,张辽抬起头来,浑身满是杀气,眼睛通红的怒声道,“启禀娘娘,由于我久居雁门,对朝廷情况不太了解。请娘娘明示到底是谁居然敢欺君罔上。如此奸臣,根本就不配苟活于世。只要娘娘一声令下,我就带着城外的一万余名雁门勇士平了他!”
张让与段硅两人感受到了张辽的气势,心里纷纷震惊起来,他俩从来没有感受到这么强烈的杀意。但是惊恐的同时,张让心里也暗喜。在他们看来;就是张辽恐有武力,但是有头脑简单的人最容易利用和对付!
张辽看着张辽这义愤填膺的样子,并有觉得张辽鲁莽,反而对张辽欣赏起来。在丁原看来张辽肯定是因为义愤不已才会失去了平时的冷静与沉稳,这反而是张辽绝对忠于大汉的表现!
但是比起张辽的莽撞,丁原表现起来就要冷静很多。丁原认真道,“娘娘放心,自古邪不压正。朝廷上忠臣无数,王允、卢植、朱携等都是忠于我大汉的老臣,任何奸邪之人在朝堂之上都无法兴风作浪!”
何后本来还因为张辽的忠心表态暗喜不已,但是当听到丁原的这一番话脸色都微沉下来。何后意识到丁原这样的老家伙果然不像张辽这样年轻气盛少年英雄那样易于对付。
但是何后也早就有了准备。何后很是无奈的说道,“丁大人有所不知,朝中忠臣虽多。但是那些妄图欺君罔上的家贼更是势大,恐怖港式王允等人也难以抗衡,大汉堪危险啊!”
张辽怒声道,“娘娘,不知那奸贼是谁,请娘娘告知!我一定要为我大汉除掉此等巨贼!”
后后听到张辽的话,心里对张辽更加喜欢起来。张辽这个一心为汉的少年英雄是在太上道了!
但是何后却依然吱吱呜呜,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似的,并没有将她所谓的巨奸说去来。
张让看到何后这故作为难色样子,知道自己表现的时候到了。张让故作不忿的小声道,“除了袁氏一族整个大汉有哪里还有更大的奸臣呢。”
虽然张让的话声音很小,但是既然他是故意将这消息说出来的,自然还是然让张辽听到了。
张辽瞬间就将目光集中在张让身上,难以置信的大声道,“你说什么?袁家居然就是那妄图欺君罔上的巨奸?”
张让听到张辽的惊呼声,好像才反应自己说漏嘴了似的。但是他并没有为自己狡辩,反而向张辽和丁原的方向跪了下来,张让用着哀求的语气说道,“启禀丁大人、张将军,袁氏一族虽然饱受皇恩、四世三公,但是他们袁家并不感恩,反而排除异己,结党营私。而自从先帝病危之后他们袁家就更是猖獗了。在朝堂之上袁家都总是欺君罔上,一手遮天。但是也许是由于忌惮大将军在朝廷中的影响力,袁家虽然猖狂但还是有所顾忌,不敢逼迫的太过。而现在大将军已逝,袁家又掌管了洛阳所有兵马,再加上他们袁家遍布天下的势力。他们袁家更是猖獗。要不是两位大人奉密旨勤王的话,也许现在整个洛阳就已经在他们袁家的控制之下了。袁绍、袁术两兄弟居然敢肆意带领士兵在皇宫之中烧杀抢掠不就是仗着他们袁家权势。要不是我与段常侍拼死将陛下带出皇宫,说不定陛下已经遭到他们毒手!请两位大人看在大汉四百年江山份上,除掉这百年不遇的奸贼!”
当张让在述说袁家罪大恶极的罪行之时,何后也低头流起泪来,好像受到了极大委屈似的!
张让的话直接将丁原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虽然话是从张让口中说出来的,可丁原明白这只是何后接张让之口将她自己的意思说出来而已!
丁原也预料到何后将自己与张辽召进宫很可能就是为了对付袁氏一族,毕竟丁原在朝堂之上也看到了何后与袁家的交锋,更见识到了袁家一呼百应的威势。可丁原以为何后只是会让自己与张辽两人帮助她震慑袁魁等而已,怎么也没有想到何后居然会想要借自己之手除掉袁家!
袁家对于大汉的支柱性地位丁原是一清二楚,绝对不是想灭掉掉就能灭掉的!
丁原道,“娘娘,袁家怎么说也是久受皇恩,四世三公,门生遍布天下,是不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的,请娘娘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