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澳国,塔斯马尼亚州。
坎诺普斯山脚下,灰石路边,尹森向挥手热情相送的五人致意,然后驱车离开。
原地送别的几人中,一个头发灰褐的矮胖中年人掏出烟盒,给其余几人每人发了一支,自己也点着,深深吸了一口。右手在头发上抹过,感慨道:“要是每天都有这样大方赞助的,咱们的日子就能好过多了!”
旁边一人“呵”的一声冷笑,道:“你做梦去!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进了这种地方,注定了一辈子受苦!”
“也不一定啊。”灰发中年想了片刻,嘿然笑道:“以前是不知道这样也能有进项,现在知道了,自然不会再轻易放过去。而且,眼下他们搞的这次活动,不就是个好机会吗?可惜咱们知道的晚,想必绝大部分项目他们已经定下了。不管怎么说,试试总是好的,你们觉得怎么样?”
一旁与他年纪差不多的三人都点头,灰发中年人便道:“瑞曼,你赶紧回去,负责联系他们。”
他身后一名青年应了一声,返身上山而去。
四人又闲聊了半天,这才慢吞吞的向着山上踱步而去。工作枯燥乏味无比,他们所剩的少数娱乐中,聊天吹嘘,便是其中之一。
“请问,这里是坎诺普斯天文台吗?”
这声音,从几人背后传来,平淡之中透着直爽,听着颇为舒服。油发中年和其余三人转身望去,只见一名二十多岁,东西混血的美丽年轻女子,背后携着背包,脖上挂着相机,一身休闲衣装,看着极像是前来旅游参观的游客。
几人对视一眼,神情中显出热情的笑意。
——
“王队,已经调查清楚,目标放置在这里的,是一台改装的电离层探测仪。这里的馆长的解释,他们需要在接下来的期间,按照合作协议对仪器进行维护,并保障充足的电源。我怀疑,这台仪器有问题。”
“的确。如果是普通的电离层探测仪,常规电源就已足用,没必要特意强调。”
“队长,要不要直接把仪器拆掉,运回去给你们检查?”
“不行。既然知道目标是极为谨慎的人,这样做,只会打草惊蛇。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目标准备做什么。仪器的事,不急于眼下这时候。”
“明白。”
——
离开坎诺普斯天文台,尹森前去附近城市,转了两次航班,然后坐上飞往新西兰的飞机。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接近南极的国家之一。因此这次的联合极地科考活动,出发地点便设在这个国家的南部城市达尼丁。
达尼丁是新西兰南岛第二大城市,位于南岛东南部狭长的奥塔哥港区顶端,气候温和,没有严寒和酷热,因此也是著名的旅游景区,此外,还是南岛经济、贸易和文化中心。新西兰成立的第一所大学奥塔哥大学,也是坐落在这里。
尹森到来之时,科考队中的其余人也陆续到达。在指定地点汇合,并经过繁复的核对身份、检测健康状况等步骤后,组织方向各组发布详细通告,最后在3月17日上午,庞大的科考队伍登上考察船。由达尼丁市市长主持完出发仪式后,考察船在数千人挥手相送中,缓缓驶离。
出发之时,是常见的多云天气,算不得阳光明媚,船上众人聚在护栏边欣赏了半天海上风景,随后逐渐散去。六百多人的考察团队中,除却四百多名后勤工作人员,不到两百人的科研队员,每人分配独立舱间,虽然面积极小,却保证清净不受打扰。
随后几天,更多的人习惯了海上风景,于是大部分时间常常呆在舱室中,或闲聊棋牌游戏,亦或互相探讨专业。
尹森在跟随海德尔森参与了一次所在小组的讨论,与各成员相互初步认识后,便不再参加,只呆在他的房间中。除了海德尔森前来闲聊探问了一次外,来的最多的,便是海德尔森的另一名研究助理,名为迪弗.郝恩,二十七八岁的模样,对机器人的架构极为熟稔,能简洁准确的分析表述每种不同结构的优缺点以及其原因。在数次邀请尹森参与年轻众人的聚谈无果后,过来拜访渐少。
海上天气一日数变,考察船时慢时快,平稳向南而行。船上各种休闲娱乐设施齐全,却终究比不得陆地上的开阔,考察队伍众人的活动渐渐渐少,多数呆在各自房间中。行船进入孤寂期。好在如今是信息时代,各种通信联系方式快捷方便,消去众人许多航行期间的孤单寂寞感。
尹森每天呆在房间中,订送三餐,研究的却不是所在小组的实验课题。极地深海环境下,对智能机器人材料、架构等的极限测试,或许是个不错的题目,如果有什么进展,在测试中获取一些关键数据,立刻便可以得到详尽可信的结论,将相关理论向前推进一大步,而署名者,也将获得极大的声望。原本极地科考活动就极少,前往的实验环境更是举世难寻,因而得出的结果极为宝贵,对于有幸参与的研究人员而言,实在是难得的际遇。因此每当出现这样的科考活动,其名额被人争抢不断,并不稀奇。
对于尹森这样,占着队伍名额,却不参与任何研究工作的表现,小组中一些人表示出不满。只是,也仅仅是不满而已。
“不懂得把握机遇,凭白浪费如此珍贵的条件,将来后悔的,只会是他自己。”一名青年皱眉叹道。旁边几人点头赞同。各自心中,升起对这人的可惜,并暗自警醒。
而项目组中,像海德尔森这些领头的科学家,则不以为意。经历的多,知晓的也多,一些看似不合理的情形,总会有其存在的根源。联想到这名组员是后来添加的,他们对各自的猜测,便更加确信了几分。
——
考察船一路航行向南,纬度渐渐变高,气温随之越来越低。船上众人,纷纷换上各自先前预备的保暖衣装。这还是在半途,等到抵达南极,零下数十度的超低温度,将使得眼下这些防寒装变得毫无用处。那时,众人便需要穿上组织方专门订做的防寒服了。
寒风刺骨,平静无垠的海面上,升腾着冷冽无比的白色气雾,将远方视界充斥为茫茫一片。灰淡色的天空,令人们的心情仿佛噩梦一般压抑。
冰冷压抑死寂的大海环境,使考察队伍众人绝大多数都蜷缩在各自房间中,愿意出去赏景的寥寥无几。空旷的甲板上,只有少数几个考察队的成员,弯曲着身体,尽量减少与寒冷空气的接触。这几个人分成两边,分别守着两台仪器,每隔一段时间便做出某些调整。偶尔有人上前观看攀谈,他们也不拒绝,呵着冷气给人讲解。于是众人渐渐知道,他们已经开始了他们此次科考活动中的实验课题。
海洋气候变化无常,在考察船行出近半时,便遭遇了罕见的雷暴天气。汹涌的浪潮将考察船冲击地左右倾斜,杏眼大小的雨滴自昏暗的云层中劈头盖脸的砸下,耳边只能听到无尽轰鸣,仿佛天地在此刻翻覆。渐渐雷雨越来越猛烈,考察船被迫停在原地,等待天气好转。然而厚厚黑暗的云层,将天地遮挡地仿如漆黑暗夜,似乎预示着这场暴风雨,远远未到尽头。
毫无停歇的电闪雷鸣中,考察船上,一则惊人的消息在极短时间内传开,知晓之人无不悚然。科考团队的众人,因此陷入诡异气氛中。
负责“寒武纪冰川运动演变规律探索”项目,来自加国的科学家,博伊斯.蒙特戈莫里,被发现死于他自己的房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