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刘彻帮刘启处理政务虽然做的隐秘但是时间长了大臣们还是会知道,虽然大家对让一个十岁孩子处理政务有些怨言,感觉不够稳妥。但是一直以来刘彻并没有什么错疏之处,大臣们也找不到借口向刘启提意见。只好死死的盯着刘彻,好找把柄。刘彻对此并不奇怪,毕竟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是大多数潜意识里的认识。刘彻相信只要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惯了。感觉不舒服?吐啊吐啊就习惯了。现在处理幕后处理政事就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等到登基做皇帝是还指不定怎么样呢。刘彻就是要他们熟悉老臣少主的形式。
今天帮刘启处理完奏呈之后刘彻回到太**。自从前年开始动工,刘彻改进农具已经快两年了。上次得了刘启的旨意后,刘彻就去匠作司要了不少工匠和一些十二三岁的学徒。在太**里开辟了一大片地作为工坊。换好工作服的刘彻来到工坊。“老师好。”在几个老师傅身边学手艺的学徒看到刘彻来了之后马上给刘彻问好。刘彻当初开始改善农具并没有抓紧工时,而是开始对培训工匠。而是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算术和测量,绘图。选出其中头脑聪明的再教以一些力学原理和机械设计方法,让他们有一定的设计能力。而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刘彻让老师傅教他们手艺,并给以每教成一个学徒一锭金子的承诺。所以这里的年轻学徒都称得上是刘彻的学生。而刘彻也喜欢这些人叫他老师。所以刘彻一到工坊这些学徒就向他问好。
“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楚风在哪?”刘彻问道。
楚师傅名叫楚风,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木匠,不过这个人明显是智商很高的一个人。在刘彻教导那些少年的时候,楚风就对刘彻所教授的东西十分感兴趣,向刘彻申请跟着学习。刘彻本着一个也是教,两个一样教的原则同意了。不过这个楚风给了刘彻很大的惊喜,学什么都非常的快,而且根据学到的东西私下还改善了几样工具。刘彻发现后觉得这个人虽然年龄大了点但很有天分,于是就单独教授了他很多东西。现在已经具备独挡一面的能力了。这个工坊现在就是由他主持。
“学生见过老师。”楚风见到刘彻后就上前见礼。虽然刘彻不过九岁的孩子,但是达者为先,楚风一声老师是叫得真心实意。
“嗯,整套农具做得怎么样了,还有多长时间能完工。”这套农具刘彻在一个月前已经定型了。现在不过是完善整个工序,以便进行大规模生产。
“启禀太子,工序已经安排好了,一会儿第一套农具就会做出来。”楚风充满自信的说道。
“好,一会儿父皇就会过来。你们别给我出差错。”楚风这个人办事还是很牢靠的,既然他说没有问题,就不会出错。刘彻在工坊里转了一圈,让工匠们把与农具无关的东西都收起来。就去准备迎接刘启了。
“皇上驾到!”刘彻刚整理好衣着外边就传来刘启驾到的传报之声。甩了两下袖袍刘彻出门迎接圣驾。
“供应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太**里的宫人们给刘启见礼。
“好了,彻儿,不必见礼了。其余人也平身吧。”刘启很想看看刘彻这套折腾了快两年的农具,就没有在意这些礼节。
走到刘启身边,刘彻就问:“父皇,现在就要看农具吗?”
“嗯,这套农具你也造了两年了,朝中大臣已经有人开始议论了,估计是想春耕时拿这个说事。你那套农具能堵住他们的嘴吗?”随着刘彻处理政事的权限越来越大,在政务上又找不到刘彻错处的大臣们把他改善农具这件事翻了出来。想错错刘彻的锐气。刘启这次亲来视察农具也就是给刘彻把把关。
“启禀父皇,新农具用好了一人可耕百亩田。种的地越大,越能显示其厉害。儿臣想在长安附近开辟一处万亩农庄,由百户人家来耕作。以示新农具之厉害。”刘彻很自信的说道。虽然现在不可能弄出机械化耕种,但是最大限度使用畜力的情况下,平均一人可耕百亩地还是可以的。
“一人可耕百亩地?皇儿没有说笑吧。”一人可耕百亩地,要是真的话,那一年得收获多少粮食啊。刘启难以置信的说道。
“农具已经做好,父皇看一看就知道了。”刘彻没有继续说什么,而是来个眼见为实。
“好,这就去,看看皇儿造的农具。”刘启也不多说什么,抬腿就跟着刘彻去工坊观看。
“太子,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就开始吗?”楚风向刘彻禀告。
“开始吧。”说完刘彻就走到刘启身边同他一同观看农夫耕作。
初春的地还没有完全解冻,所以有些硬。不过新犁还是能开动的。以往犁过地之后就会有人敲碎大的图块。这次不同,一架由一头马拉着的机器跟在前边的犁后开始碎土并施以粪肥,接着又有筒车播种,几辆弄车一过,一会儿就种好了一大片地。看着那如同变戏法一般的种地模式,刘启感觉这太不可思议了。以这样的速度,一人耕百亩地绝对绰绰有余。刘启已经再幻想谷物堆积如山的景象了。旁边跟着的宫人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对耕种都有印象,可是哪里见到过这种景象。按这种方式种田,一年就可以收获五年的粮食,虽然耕种的牛马用得多,肯定要吃不少谷物,可是跟多收获的粮食一比就不算什么了。即使遇上灾害,就凭家里存的粮食就不用怕。
“好好,皇儿算是立了大功,看那些老家伙还敢说什么。朕这就着人把长安附近的田地收回来。还有,今天的事情谁也不许外传,否则朕斩了他的九族。”长安作为大汉的权利中心,人口众多。每到有灾荒的时候这些占着长安附近田地的公卿世候就哄抬粮价。刘启早就恨透了这帮蛀虫。不过耕作这种需要大量人力的活刘启也没办法,只能靠着这些世家。这回只要畜力足够,一人可耕十人田,虽然控制粮食还是需要不少劳力,但是已经在刘启的能力范围之内了。这次刘启就要打击一下这些世家大族的气焰。
“也不知道皇上想做什么,竟然要把长安附近的平原地界全收回去。太后您能不能问一下。要是皇上觉得以往大家抬高粮价不高兴,大家以后绝对不再干了,各家的田皇上也不能说收就收啊。就是收起来也种不了啊。”要说这长安城里谁家的天最多,那就莫过于窦氏了。天子这把长安附近的平地都收回去,损失最大也就是窦家。长安附近的良田那是有价无市,虽然是按照市价收回,但是也没人愿意卖啊。承受不住损失的窦家人开始向窦太后抱怨。
“皇上想干什么哀家不知道,可是你们趁着水旱灾的时候哄抬粮价不是一回两回了,文帝时还有所收敛,可是到了启儿这你们就越发猖狂,记得上次启儿让哀家跟你们说说,不要发这国难财,可是你们呢,虽然答应哀家开仓卖粮,可是一个个阴奉阳违,欺负我这瞎老太太。你们现在让我替你们求情,我怎么开得了口。”这次刘启非常有把握,就没有知会窦太后。窦太后也不知道这个儿子要干什么。但是以往窦家人给皇帝添乱,她没办法阻止,这次两边起了争执,窦老太太怎么说也会站在儿子这边。
没从窦老太太那得到帮助的窦家人开始铤而走险了。以窦家牵头,联合一些对皇帝收地不满的家族继续雇佣佃农。企图以人力不足来逼迫皇帝让步。且不说各家担着白养人力的风险和皇帝对抗。刘彻这边已经开始雇人整理水渠假设水车之类的东西了。现在还没到播种的时候,皇家雇人而且给人工费,赋闲在家的农夫别的没有,力气有得是。不怕雇主拖人工费的农民报名很是积极。
“太子殿下,工程实在太多,估计播种前没法完成啊。您看是不是先把必要的水利设施修好,至于房舍和划出来的道路等播种之后再做。”被任命为监察的楚风对前来查看工程进度的刘彻说道。
“行,只要在秋收前把公路和屋舍准备好就行。这些地用不了原来那么多人,到时候长安里没事做的佃农有得是,不用着急。说起佃农,还真得感谢那些世家,他们要是不雇走那么多佃农,用新农具后多余的人力咱们还得给他们找活干。这些世家还真是配合。”刘彻得有些幸灾乐祸的笑道。
“殿下说得是,不然我们只能让那些人去修城墙了。”旁边的楚风深有同感。整套农具造出来之后他们就面对这个问题。楚风这些工匠最先感到了机械蕴藏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