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建安八年便快要过去了,建安九年的新年很快就要到了,徐庶说道现在去拜访卧龙先生的话顺便可以拜个早年,也不会打扰到卧龙先生回家探亲;于是刘备很欣喜的备了一份礼,带上了徐庶和周不疑二人,没有带关张,而是将他二人留下练兵;就这样前去了。
建安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周不疑很是激动,当自己亲自置身于著名历史事件当中时,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就像现在的周不疑一样,虽然天上下着大雪,但是周不疑依旧是兴致勃勃,四处观望;虽然不知道这一次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改变历史,从而得以见到诸葛亮,但是就算是见不到,周不疑也不会感到沮丧,只能说历史的惯性太大了,不过时年23岁的诸葛大大,会长的什么样呢?会不会是奶油小生呢?
骑在马上,跟着徐庶的步伐,刘备和周不疑缓缓前行;说到骑马,周不疑是知道的,三国时期的骑兵是没有马鞍的,所以骑兵的作战完全是靠双腿的力量将马腹夹住,若是夹不住的,是不能当骑兵的,更有甚者,一些小军阀缺乏人手,就找一些人来滥竽充数,战斗的时候先借马力冲到敌军阵前,然后下马作战!
而且真实的三国当中,军队数量也不像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描绘得那么吓人,动辄就是几十万,曹操南征更是动用了83万大军!这都是子虚乌有;可以做一个计算: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汉朝人口为5000万,这是当时汉朝人口的巅峰状态;而到了魏灭蜀(263),当时的吴国人口是200万,蜀国被灭时男女口94万,魏国人口五百万,加在一起,八十年乱战,汉人从5000万下降到了800万!人口骤降了80%!按照平均值来算,自184年到263年,姑且算为八十年,人口数量减少了4200万,即一年减少人口50余万!!
赤壁之战时期是建安十三年(208),从中平元年到建安十三年一共是24年,则建安十三年,汉朝人口大约为3800万,不算益州(300万)、交州(200万)、凉州(100万),以及非曹操属地的荆州(500万)、扬州(300万),这些地区的人口约1400万,一减下来,曹操属地人口约为2400万;而按照古代的生产力判断以及曹操初灭袁绍和乌丸的损失来看,曹军未经新增,所以曹操的总兵力大约只有不到五十万;而北方草原需要大量军队镇守,西边的雍州也需要大量军队来守卫,以及各地的郡国兵和屯田兵,还有守老家的正规军,曹操南征荆州的军队最多只有15至20万。
而东吴军队在赤壁时代也只有不到十万,除去各地郡国兵以及对付山越的军队,孙权交予周瑜用来抵抗曹操的军队也只有三万,刘备在当时的军队经过了新野之战和长坂坡之败后只有了2000人,那么刘备在战前的军队最多不过1万。
而目前刘备来到新野和夺取南阳郡只不过一年有余,徐州和汝南带来的残兵加上刘表给的兵马,经过了博望之战后,也就只有不到八千的军队,防守一个偌大的南阳,实在是捉襟见肘,所以刘备想尽办法筹钱扩大军队,可是刘表被蔡瑁掣肘,他本身也不想看到刘备发展壮大,所以给的钱粮是很少的,刘备和徐庶也颇为无奈。
三人骑马前行了半日,终于来到了隆中,诸葛孔明之居所;此时是寒冬,且大雪纷飞,一切景物都被厚厚的白雪覆盖了,不过就算如此,周不疑还是可以感觉得到这里的勃勃生机,诸葛亮真不愧是大贤,连选择居所都选的那么清新脱俗,实在是让他感到无比的崇拜!想来若不是乱世降临,这最后的净土荆州也将惨遭战火蹂躏,他一定会去选择一处和卧龙岗一样的宝地安居下来,每日闲来无事就种种田、读读书、练练武,反正自个儿家里有钱,就算是一辈子不干别的事儿也可以活得下来,那种感觉是当真很好的。
闲云,野鹤,茅屋;小桥,流水,人家;沃土,耕牛,水车;青山,绿树,小草;当然,还有相伴一生的挚爱……
一想到挚爱,周不疑就又想到了那个眼睛很干净的女孩儿,心里不禁的隐隐作痛……
“主公,卧龙先生年纪虽然很轻,但是淡泊名利,这里叫做卧龙岗,是这里的百姓为了感谢卧龙先生替他们发明了许多有用的农具而特意起的名;卧龙先生平时也会亲自耕种,这等志趣,确实高雅啊!”徐庶一脸的羡慕,其实他又何尝不想过这种生活呢?只是,既然已经决定要以己之力,终结乱世,让全天下的百姓都可以过上安宁的日子,那么,就注定要牺牲一些自己本可以拥有的东西。
刘备点点头:“是也,能在荆襄繁荣之地择一山野老林居住,亲自躬耕于垄亩,实乃高士所为,备实仰慕也!此番前来,务必要得卧龙先生襄助!”徐庶点点头,眼睛里却有些异样的光彩,而这个光彩被从回忆当中回过神来的周不疑看了个正着,略微思虑一下,周不疑就明白了,看来这一次是见不到诸葛大大了;徐庶和诸葛亮是好友,事先徐庶一定会和诸葛亮通气,诸葛亮想来并不愿意这么早就投效刘备,那么,想必诸葛亮不是去探亲了就是去“云游”了,至于去哪里云游,周不疑也是知道的很清楚,就是西川——益州。
又过了大概有半个时辰,徐庶用手一指前方:“主公,前方就是卧龙岗,据此大约还有四里地。”刘备点点头,对周不疑说道:“不疑,离卧龙先生居所只有四里地了,刘叔叔和元直叔叔要下马步行,你身子弱,就骑马吧,想来卧龙先生也不会怪罪。”周不疑听后,翻身下马:“我虽小,但不可失了礼数,刘叔叔和元直叔叔都下马步行,不疑岂有单独骑乘之理?”
刘备和徐庶对视了一眼,两人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赞赏,徐庶说道:“主公,不疑若是坚持,我等就随他的意吧!”刘备说道:“好吧,元直,我们也下马吧。”
雪地难行,又兼深厚,徐庶和刘备都有武艺傍身,身子骨好;而周不疑年幼,身体弱,幸好经过了赵云“惨无人道”的训练,否则难以坚持下来;渐渐地,三人走入了一片竹林中,虽然竹林被白雪覆盖,但是还是可以依稀辨认出原本的样子,顺着竹林一直往前,三人来到了一座弯弯曲曲的小桥前,小桥下是一条小溪流,天寒地冻,这小溪流竟然没有被冻住,也是颇为奇特,刘备不由得赞叹道:“乱世当中,能得这般宁静居所,也是人生之幸事,元直,那草屋便是卧龙先生之居所吗?”
徐庶点头道:“正是,那便是卧龙先生之居所;只是不知卧龙先生是否在家。”刘备看了一下天色还不晚,也就是下午一两点钟的样子,便说:“现在天色不晚,卧龙先生想必应该在家,元直,不疑,我们上前去看看。”徐庶把三人的马缰绳拴在了树上,然后随刘备一齐上前叩门。
刘备也不敢大声的叩门,这也就是刘备,要是换做张飞,他一定会用脚把门踹开,然后冲进屋子里,把诸葛大大用绳子绑到刘备的府里;刘备的敲门声很轻,过了一会儿,里面传来了一个小童的声音:“来了来了,等等。”过了一会儿,一个俊秀的小童打开了门,一看外边的三个人,说道:“你们是何人?为什么来这里?”
刘备说道:“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刘备刘玄德前来拜访卧龙先生;这位是我的军师徐庶徐元直,这位是我的贤侄,周不疑。”小童说道:“徐先生我知道,周不疑,记住了,至于您,名字太长了,记不住。”刘备连忙说道:“就说新野刘备前来拜访。”小童说道:“你们的名字我都记住了,可是我家先生不在家,他出门云游了。”刘备问道:“那卧龙先生何时才能回来?”小童说道:“不知道,短则三五天,长则三五月,先生之行踪是捉摸不定的。”
刘备很失望:“那么,这些礼品,拜托小哥交给卧龙先生,待到卧龙先生回来,还请小哥帮忙转告卧龙先生,就说新野刘备前来拜访过。”
小童点头道:“知道了,我会记住的。”刘备再拜了一次,摇摇头,叹了口气,转身欲走;谁知那小童却又喊道:“那个,周不疑,你等一下,先生有东西要我交给你。”刘备和周不疑一愣,周不疑便上前,小童转身回屋,不一会儿又走了出来,手里捧着一卷竹简:“这是先生叫我交给你的,他说要是有一个叫周不疑的人来,就把这个交给他。”
周不疑接过了竹简,有些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