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大战就这样结束了,一切都不真实的感觉。
北唐人为何兵临城下的时候匆匆退兵北撤?淮南之地为何会瞬间陷落,以致国门大开,京城差点陷落?北唐几十万大军如何悄无声息就出现在淮南境内?这些诡异都不是现在南京城里人们关心的事情。淮南之地虽然收回了,南阳、洛许之地却丢掉了,安歇了一个月的北唐军又蠢蠢欲动,最让人担忧的是皇上、太后、太子一起突然病倒了,一时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百姓们私下纷纷谈论起这件事。还好,几天之后满脸病容的皇上终于从深宫里出来上了早朝,形式慢慢安稳了下来。
这时谍报司传来北唐惊闻,一个月前北唐老皇帝李元驾崩了。原来如此,当日李肃将对峙在江北的北唐大军精锐抄小路带走,让赵无咎、刘元庆一干大将守住淮南,而他本人用大军开路直插北府军后方,不仅歼灭了进退两难的南齐精锐,还率大军回朝争夺皇位去了。所以淮南之地才那么容易被收回,事实上北唐留下的都是一群老弱,得知禁中有变,太子亲信赵无咎和刘元庆早将嫡系军士撤回收缩,留下忠于秦王的右将军府兵殿后。却没想到留下断后的上官无敌被南齐军截断包夹,抵不住一天就被歼灭,又逢阴雨天道路变泥泞,北唐军只好扔下辎重火速退出三关撤回徐州。
七月初一,自北唐入侵以来,淮南惊变之后南齐的第一次大朝。南京城被围攻,宰相挟持天子出逃被副相诛杀,被排挤出朝堂巡视州县的另一名副相陷入敌军,为鼓舞守城士气阵前殉身。国难当头,满朝文武不思报国只顾仓惶出逃,这就是承平百年的文人胆量。然而南齐有不得擅杀士大夫的祖训,而且皇帝还没下诏,作为下属的谢纺却将执宰诛杀,虽有保国大功,却未得封赏,如今朝中暗流汹涌,要借助庭选执宰来发难了。大朝的第一天,大臣们为了掩饰自己的懦弱和一些不可告人的想法,不去商量如何御敌收回失地,却围绕宰相之位相互攻讦起来了。
“今日大朝,定拟庭选宰相及各部司陈情战后事宜,有本上奏无本退朝。”中书内宦宣读了大朝议题,宣布大朝会的开始。
“臣吏部尚书赵启有本上奏,资政殿大学士副相兼江北都督谢纺国难之时临危不惧,坚守城楼,力挽狂澜,收回淮南之地,保我大齐江山社稷,功高劳苦众望所归,臣举荐谢纺为执宰。”作为选官职责的吏部尚书必须开头,再说同为孟门,现今同门陷入困境,理应扶持,只是陛下到现在还未表态,实在令人忧心啊。
虽然在这大殿上有资格做执宰的也只有谢纺一人,但许多人却不安于此,孙仁辅之事如今还没有定论,孙系的大臣不甘大权旁落,拼命鼓噪,纷纷上本。
“臣工部尚书韩光有本上奏,前辅孙执宰为国操劳,兢兢业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没于国难,朝廷既无抚恤也无定论,如此谁还会为国事操劳,请陛下定夺,莫寒了天下臣民之心。”韩光的奏本似乎更今日议题无关,不过没人出来指出,也没有得到皇上的回复,
“臣礼部侍郎徐忠有本上奏,申丙之变,北唐人背弃信义,侵我大齐,生灵涂炭。做如此有违天和之事,天降大雨以示惩戒,今有司报北唐帝李元崩,岂不是天谴哉!然六月京城之变,吾师孙宰辅忧心陛下之安危,护驾出避兵灾,何罪之有?且陛下未有诏,谢纺越俎代庖是何居心?臣参资政殿大学士副相谢纺私杀大臣,挟持君上大不敬之罪!”
有了韩光的奏本做铺垫,但徐忠的奏本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朝堂上一下之议论起来。
“臣兵部侍郎张淮参奏徐忠挑拨君臣关系,颠倒是非,污蔑大臣,扰乱朝纲之罪!”张淮是大谢家的女婿,果断出来为谢纺说话。
这一下大殿上静了下来,诡异的气氛从每个人心中蔓延开来,谁也没想到两边一上来就激烈地对抗起来,但是皇上的心思谁也猜不出来,大多数人都在静观其变,沉默慢慢的延长。
“此事慢慢再议,退朝!”最后皇上面无表情地离开了。
昨天还在为边境事忧心忡忡议论的人们,一下子又被朝堂上的争论给吸引了,大街小巷的民间政治评论家们各抒己见,议论纷纷。
淑芳殿里又传出孙贵妃哀哀切切的哭诉,皇上不得不安慰了自己最宠爱的妃子。从淑芳殿里出来,皇上苦恼地坐在御花园湖边的凉亭里,皱着眉头沉思不语。太阳慢慢偏斜,余晖被西边的乌云一口一口地吞噬。
“皇上,起风了。”
“小李子,你说朕该不该让谢纺做宰相呢?”
“皇上,朝中的事哪是奴婢插嘴的,不过听说外朝的大臣为这事在闹,宫里最近也不安。”
“嗯,回去吧。”
西街大谢府邸,谢纺在左都御史谢熙的书房里也说了同样一句话,“光明,你说我该不该去做这宰相呢?”
“仲明叔,如今朝议纷纷,只怕襄阳孙氏不会善罢甘休,江北士族也会跟着起哄。”
“哎,不如归去。”
崇安七月阴雨连绵,长江淮河普降暴雨,百年不遇的洪水席卷各州府,刚刚遭了兵灾的淮南都督府告急,不可开交的朝争停了下来,皇帝下旨让谢纺到淮南总领救灾事宜,着宁王暂代中枢事宜,执掌宰相印章。
在北方的长安府,老皇帝李元被葬在了骊山昭陵,封庙号为武。唐武帝崩,举国大哀,出殡之日,国人披麻戴孝跪于路旁,痛哭流涕。老皇帝的驾崩没有引起北唐的动荡,千里回师的太子李肃登上了皇位,太子与秦王在洛州会晤,谁也不知道两人谈了什么,之后秦王带着侯世南的前将军府到北地去了。李肃登基,改元绍圣,大赦天下。秦王李显改封北王,世袭北地都护,总领北地塞外事宜;三皇子李浑加封晋王,都督并州;四皇子李淼封辽王,辽东都护,总领辽东事宜;赵无咎加豫国公徐州都督,率领上将军府威压淮河一线;刘元庆加燕国公豫州都督,率领后将军府进入南阳。北唐上一波猛烈说完攻势耗完了准备了两年的粮草,各军暂时安静下来。
这次南征本来要到秋粮收获前才发动,只是唐武帝得了怪病,自知命不久矣,怕自己驾崩出现变故,让几十年的积累付诸东流,才拼上国运赌一把。北唐夺得了豫南三郡之地,将以前对南齐无可奈何的劣势扳了回来。这次大战消灭了南齐大半精锐,瓦解了北府军,同时也看到了南齐的虚弱。
远在南海的廉州,才听到大战开始的消息不久,大战平息的消息就传来了。北唐入侵时,官府封锁了消息,怕引起动荡,大战已平息,就没必要封锁,直接将消息散了出来。谢然很早就知道了消息,因为朝廷下诏,八百里加急到了交州,让各都督府派军勤王,谢维受命率领交州水师北上了。
北方失陷,让南海商行损失了好几批货物,商行传回自家二叔在京城的大胆作为,着实让人捏了把汗。谢然的进京计划被打乱了,京中局势不明朗,他犹豫着还要不要进京。淮南收回了,北方局势稳定下来,京中二叔来信让谢然暂时不要北上。信中讲了收复淮南的过程,也写道交州水师在长江收拾了投降的巡水门提督,更多的是在讲这次的凶险。虽然当时情况特殊刻不容缓,但没有经过皇上同意就就将宰辅斩杀,不仅在皇上心中留下了芥蒂更是得罪了江北士族,所以二叔他在京城也是不安稳。朝臣争议宰相时,虽然他最有资格宣麻拜相,但反对的人太多,皇上又明显不支持,所以才争论不休,最后将他派到淮南救灾去把事情冷却一下,朝中传言要启用已经致仕马龙马大人为执宰。
二叔的信让谢然陷入了沉思,作为天子潜邸旧臣一直以来都是圣眷最隆的人,现在立下了不世之功,天子不但不赏,争夺执宰位置也不支持,看来江北士族给的压力太大了。这个时候离开了京中漩涡又掉进淮南泥潭,二叔这次去淮南不知是福还是福还是祸,令人担忧啊。谢然提起笔,写下前世记忆中就在的一系列建议,只希望能有所帮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