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小诺的眼中,太阳是半圆形的,因为能照耀她优点的那一半她似乎永远也看不到,对她来说,她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出生。
在安小诺很小的时候,安爸告诉她,生命是奇特的,在没出生前,它们只是以分子的形态存在着,然后在母体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一个鲜活的生命。当时安小诺太小,没听懂,但她觉得自己听不懂的就一定是很重要的,所以她牢牢的记住了,牢到她现在怎么努力都忘不掉。她就是想不通,按道理来说,她出生在新社会,安妈怀她的时候虽说不上是锦衣玉食,可也是被家里好吃好喝的供着,怎么一堆精华到她这里就组成了个糟粕呢?这个问题显然也困扰着安爸安妈,所以从小就有个“别人家的孩子”困扰着安小诺,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有特长,听话,懂礼貌,长得漂亮,等等等等。但安小诺从来没见过这个孩子但安小诺从来没见过这个孩子,所以她就被一个住在安爸心里,挂在安妈嘴上的影子一直压着成长。因为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安小诺就得奋斗到天明,因为别人家的孩子有特长,安小诺就得学古筝,学英语。因为别人家的孩子长得漂亮,安小诺就得去上美仪课。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安小诺的第二大错误—选错了爱好。反之,如果没有犯这个错误,那第一个错误就会变成她的骄傲,变成安爸安妈的骄傲。这样一来她就变成了现在的“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就变成了现在的她,她的太阳也就从这一半变成了另一半,那她现在可能就会快乐得多。
这样看来,似乎这个错误才是安小诺最大的错误,不过想象力好是没有用的,因为不管她再怎么想也回不到过去,而且安妈并不看重安小诺的这个爱好,她觉得只有自己替安小诺决定的爱好才是最有用的,正如安小诺小时候个子很矮,安妈坚持送她去学了一年篮球,然后安小诺的个子像野草一样疯长,从班里的第一排蹦到了最后一排。所以安妈更加坚持自己是对的。这让安小诺很不服气,她觉得假如自己去学自己喜欢的跆拳道,也许也能长个,但安妈可不这么认为,因为安妈看不到假如,她只看得到现实,现实是安小诺听了安妈的话,学了篮球,长了个,成功了,听话=学篮球=长个=成功,所以听话=成功!安妈的这个理念非常坚定,就像一个秤砣,将安小诺那本来就张得不大的嘴堵得更严实了,要问为什么,有成功案例摆着呢!
不过安妈的坚持是否是对的已经无从考证,因为错误既然犯了,就只能避免不能重来,毕竟选择爱好的是安小诺,安妈既不能把安小诺的大脑掏空,重新灌输思想,也不能把安小诺塞回肚子重生一次,所以她也只好认命了,虽然她还是不认同安小诺的爱好。
如果不能决定结果,那么就去完善过程,安妈的这一新发现给了她希望,似乎安小诺那些不入流的爱好也是可以被她调教到正途上的。比如,安小诺喜欢故事。历史就是故事,听听历史故事对历史成绩总会有帮助吧。再比如,安小诺爱看小说。看看名著什么的,总该对作文有帮助吧。安小诺喜欢遐想。安妈给她买了好多发散思维的书,都是往学习方面引得。不过安小诺也爱玩,这下安妈可不知道该怎样引导了,她可不相信什么玩中学这种不靠谱的方法。在她看来,这种方法只适合连话都不会说的小孩,可安小诺已经是初中生了,小孩玩着玩着球就知道这是球了,安小诺玩着玩着电脑游戏就能会函数吗?所以安妈对于安小诺这一爱好极力打压。
要问安妈的教育方法有没有效果,这可得好好说道说道。安小诺如安妈的愿喜欢上了历史故事,可考试不考讲故事,它考历史意义,这下安小诺可蒙了,谁讲故事也不会照着历史书去念历史意义不是?所以安小诺的历史成绩可不如安妈预计的历史成绩那样拔尖。再说作文,小说其实也是故事,不管语言多优美,都是在讲故事,而且是很长的故事,安小诺的文笔再好也不能用600字,90分钟写出一个生动的故事,而且写故事不是主流,官方的作文文本是议论文。所以安妈的梦再次破碎了。
对于安小诺的教育,如果安妈坚持下去说不定会有效果,不过安妈也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她希望自己只是起个头,然后安小诺就会自己顺着她安排的方向走下去。这个想法似乎不太可能,就像你刚栽上一棵小树,绑上木棒为它固定,防止它长歪,这个方法很好,但是随着树的生长,你得不断调整木棒,小树才能按照你想要的方向长下去。安妈似乎对自己的开头很有信心,从没做过任何巩固措施。所以,安小诺也非常有信心的照着自己的方向长下去,长到最后安妈觉得自己再也没有办法调整了,于是便放弃了。
不过安妈是聪明的,她不会让教育孩子不当的罪名落到自己身上,更不会让安小诺继续横冲直撞下去,她黔驴技穷了,可有人还可以前仆后继呢。倒霉的安爸就成了那悲惨的后继。
也不知火药是谁点起来的,安小诺听到的就只有安妈对安爸的咆哮:“孩子生下来你管过几次,你成天就知道忙忙忙,也不知道究竟在忙什么,究竟什么事情能比你自己的女儿更重要!她现在不爱学习,成天就知道傻玩,以后可怎么办啊?有你这么当爹的吗?啊?我嫁给你真是倒了大霉了,家里乱七八糟你从不收拾,孩子也不管,要是没有你俩,我现在一个人不知道过得多好。”安爸被安妈的一番话噎住了,虽然他对于安妈说他的工作是瞎忙很不服气,但他觉得安妈说的还是有道理的,毕竟女儿也是他的,他有义务教育。再说,安妈也有工作,总不能总让安妈也个人教育吧。所以他憋得满脸通红却一句话都没说,只是在心中暗骂安小诺,朽木不可雕也。
从此,教育安小诺的重任就落到了安爸的身上,安爸的教育方式非常简单,四个字—威逼利诱,表现得好,想要什么就给买什么,表现不好,所有藏品,什么海报、专辑、写真,全部扔掉。而这表现好不好只有一个衡量方法,成绩好不好。安爸觉得自己很高明,不过在安小诺眼中,安爸和安妈一样俗不可耐,因为他们都以成绩来评判一个孩子的全部。不过安爸也似乎是比安妈高明一点,因为他会和安小诺谈心,他希望安小诺对他不会有秘密,凡事都会找他商量。这可是个持久战,想要孩子对你没秘密,就得让他把你当朋友,想要取得孩子的信任把你当成朋友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偏偏安爸只争朝夕,安小诺自己不想说,他就追问,安小诺不想回答,他就逼着安小诺说,甚至安爸开始偷窥安小诺的隐私。当安小诺发现并朝他发脾气的时候,安爸只是风淡云轻的说:“孩子根本不该对家长有隐私,隐私都是见不得人的事。”如果安爸不让安小诺去上学,也许安小诺就会坚定不移的相信他的话,可安小诺是接受过教育的,她清楚的记得政治书上写着“隐私不是见不得人的东西,每个人的隐私都应该被尊重。”只可惜她争论不过安爸安妈两个人,更违反不了安爸安妈心中的道德准则,所以她只能沉默。不过安小诺不是木偶,她是个鲜活的生命,她有想法,所以安爸的方法适得其反,在安小诺的心中父亲的形象一天比一天丑恶。
虽然没做成朋友,但安小诺的学习还是要抓的,抓学习,家长的这个身份可要比朋友好用得多。安爸想了各种方法来让安小诺学习,甚至到了最后他想到了一种安慰法,知道老师用什么卷子考试之后,带着安小诺去买一套这种卷子,在考试前让安小诺做一遍。美其名曰安慰安小诺,让安小诺爱上这种得高分的感觉,从而爱上学习。安小诺接受安爸荒唐的作法并不是认同安爸的理念,她甚至怀疑这种做法到底是安慰她还是安爸为了安慰自己。她之所以乖乖听话是因为考了高分就不用再挨骂了,虽然也得不到表扬。
不过安爸的教育还是有成果的,安小诺的成绩提高了。也是,同样的题比别人多做了一遍当然就比别人记得牢。可是安爸似乎不太懂得乘胜追击的道理,只是把见好就收表现的惟妙惟肖。于是安小诺的成绩刚有点起色,便又跌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