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仙界,炼气期是最底层,虽数量多如牛毛,但许多人天时地利人和欠缺,穷其一生也无法筑基成功。优胜劣汰,这在凡人界的生存法则在修仙界同样适用。
通过炼气,修炼者缓缓除去凡人之躯的弊处,简而言之就是要脱胎。修炼者在能够感悟天地灵气后,尽可能的吸收诸多灵气入体。灵气入体,修炼者还需驱使灵气在体内循环小周天、大周天。其中,小周天属初级阶段,能够完成灵气在体内小周天循环者,方可循环大周天。能够循环大周天,则说明此人已经脉全开,灵气贯通全身。
经脉尽开,修炼者的下一步依旧是吸收灵气。经脉全开,并不意味着能够自行吸收灵气。灵气的吸收因人而异,灵根纯净着,自然能够大量吸收,反之则不然。一般的炼气者,运行大周天后,灵气会浸入体内正经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五脏六腑。初始的灵气吸收并非真正的吸收,而是起到驱赶作用,将经脉及五脏六腑中的污浊之物驱赶。当修炼者体内污浊之物被灵气逼出大部分后,灵气才能被吸收。
到达灵气吸收的阶段,修炼者需要更多的灵气,灵气源源不断最佳。可,无数炼气者需要天地灵气,而充斥于天地的灵气稀薄无法满足,这时,炼气者们便要收集灵石。
灵石乃修仙界的“银子”,以品分类,分为下品、中品和上品,上品灵石所蕴灵气充裕,最佳,中品灵石次之,下品灵石最次。灵石能够满足修炼者的灵气需要,但天地灵脉有限,因而出产的灵石也有限,拥有灵石的多少就看各人的本事。
炼气期为脱胎,筑基期修炼者开始换骨。然炼气冲击筑基,除了做到脱胎外,还要面临所有修炼者都无法逃避的障碍——心魔。
心魔来源于人体内的污浊之气,污浊之气来源于纷繁复杂的人世,所有人都无法避免心魔的产生。炼气者即使将体内的污浊之气完全驱除,也无法除去心魔。心魔就如同事物都有两面一样,只能压制不能去除。
炼气者冲击筑基,必须集所有灵气浸入骨头,但由于脱胎方成,经脉及五脏六腑尚未稳固,心魔易出。
时光荏苒,青松自拜入师门到修炼至炼气第十三层,时间一晃已四年有半。
才至炼气十三层,师父的仙鹤第一时间送来了一个白色绣金边的荷包。这荷包只有青松手掌大小,极轻,外形与一般荷包并无明显区别。然而,当青松打开荷包,包内却空无一物。失望之余,青松随手一扔,将荷包扔在石床上。
“那是乾坤袋,注入灵力便能打开。烙印神识,他人需破了你的烙印方可取物。”虚幻人形在需要提点之时,总会不失时机地发声。
青松瞧了那虚幻人形一眼,捡回乾坤袋,照其所说往袋中注入了一些灵力。之后,青松的神识探入袋内,下一刻,青松不由的深吸一口气。乾坤袋内有数十万下品灵石、万余中品灵石和千余上品灵石。此外,还有一个玉瓶。
此次,青松面对师父的大手笔隐隐有些不安。
入宗门以来,青松虽然只见了师父一面,可自收他为徒后,师父的关怀从未间断。
虚幻人形的指点、适时出现的法术卷轴或者灵石、有助于快速修炼的丹药……青松心里十分清楚,师父对他恩重如山,若非师父的帮助而仅仅依靠自己,绝不能在五年里便开始冲击筑基。
师父的特别关照,使得青松修炼之时十分用心,一来他不愿辜负师父的期望,二来,只有变得更强,才能报答师父的恩德……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青松恪守着父母的教导,可他不安的是师父的巨大恩惠何时才能回报?更令青松愧疚的事深深藏在心底、他不愿面对的不安——自从青松开始修炼后,每一次进步,心里都有一个好象不属于他的声音一直重复一句话:“小心元婴……”
摇头撇去不安之感,青松深呼吸使自己精神专注。既然师父提供了那么多的灵石,他就应该开始冲击筑基。
取出乾坤袋内的玉瓶,看到瓶内的丹药,青松心中一动。
此丹药与先前师父所提供的丹药提高了一个层次,单单从其药香及飘逸出的灵气便可分辨出来。这丹药呈橙色,虽然颜色不够纯净,但整体看来十分明亮,而之前青松服下的都是些颜色暗沉的丹药。对此丹药,青松在意的不是他的明亮程度,而是阎王涧内的玉瓶里,有一个玉瓶内的丹药与此丹相似。但是,从明亮度比较,山涧内的丹药犹如皓月,而眼前的丹药充其量就是萤火。
萤火岂能与皓月争辉?
“宝藏!那些丹药简直就是宝藏!”青松想起那些丹药,不由的情绪激动。
丹药一事,青松守口如瓶,甚至连爹娘都未详细告知。回家时未带丹药离开、安顿爹娘后回到橙炎宗,青松都未处置那些丹药,不是遗忘更不是置之不理,而是他要等待能够安然带着这些丹药的时机。
服下橙色丹药,青松盘膝开始打坐,其周围摆放着百颗灵石。
这些灵石散发的灵气飘散在空中,由于洞府大门紧闭,这些灵气并未扩散开来。很快,洞府内聚集了浓郁的灵气,室内变得白茫茫一片。
青松不停地吐纳,灵气吸入,进入体内后自行运转大周天。修仙者自能够驱灵气于体内运行大周天者,神识产生,一旦拥有神识,修炼者即可内视。
神识专注体内,青松吐纳的同时紧密关注体内的一切变化。然而,持续不断的灵气没入骨头内如石沉大海丝毫未引起任何变化。
骨乃人之支架,相比经脉和五脏六腑更为坚固,因而灵气的浸入也比二者缓慢艰难。也是因此原由,筑基所需灵气远远比炼气期多数百倍!
灵石无须担忧,青松潜心吸纳灵气。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三个时辰……青松吸纳灵气无一刻停歇,能够运行大周天后,他已经开始辟谷。
洞府内的灵石本为淡蓝色,可随着灵气的消散耗尽,一块块灵石变为灰色,在接近白色的时候,灵石会“咔”地一声碎裂。
一块块灵石耗尽,洞府内灵石碎裂的声音如同鞭炮不绝于耳,青松闭目盘坐,对最终化为石粒的灵石置若罔闻。开始,青松一次消耗百颗下品灵石,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丹药开始发挥作用促进骨头吸收灵气,青松取出的灵石成倍递增。
一堆堆废弃灵石每隔一段时间被扫出洞府,新的下品灵石不断自乾坤袋中飞出围绕在青松体外……
周而复始,如无底洞般的青松的骨头终于在七个月的灵气吸收下发生了细微变化。
筑基难,筑基痛。
青松吸收了足够的灵气,终于使得自己的骨头表面慢慢泌出一滴滴黑色液状颗粒。起初,这液状颗粒只针眼大小,渐渐的,颗粒越来越大,到最后竟有绿豆大小。
这些液状颗粒虽然个头小巧,但给青松带来的痛苦却十分巨大。
污浊之气渗入骨髓的过程十分缓慢,人无法感受到自身被侵蚀,可修炼之人动用灵气将污浊逼出,过程较之前者粗暴而急躁,遭受痛苦便理所当然。
每一个液状颗粒都好似长着锋利牙齿的小虫,从骨内泌出的过程好象是千万只小虫在啃咬骨头。
体内有一颗黑色液状颗粒泌出,青松体外就会流下十滴汗,冷汗淋漓,咬紧牙关,青松默默忍受着噬骨般痛楚,没有呼声、没有退缩。
日复一日,骨内泌出的液状颗粒越来越少,青松紧锁的眉头逐渐舒缓,就在最后一个颗粒浮出骨面时,青松完全松懈下来。
污浊之物完全排出体外,青松刚要将灵气注骨,不想,眼前凭空出现一个黑色布袋将他整个套住。
“怎么回事?”四周伸手不见五指,青松手掌漂浮出一个火球,借着火球的光芒,青松眼中除了黑暗再无他物。
眼睛看不出名堂,青松的神识缓缓扩出体外,向四周散去。探察的结果令青松茫然,无天地、无边际、无光、无人、无灵气,他竟无端处在一个黑暗的虚无之地里。
青松将掌心的火球升至头顶照亮周围,可一阵阴风吹来,火球熄灭,青松再度回归黑暗。
“怎会有风?”青松嘀咕一句,再次用灵力化为火球。
然而,接连十个火球不受控制地熄灭,青松不再放出火球。
虽然全神贯注想要找出风源,可无论青松的神识如何感应,都无法寻出风出现的来源,这阴风就如同他一样凭空出现。
显然,有着未知力量要让青松一直处于黑暗之中,保存灵力,青松不愿与未知之力作对,倘若轻易将灵力消耗,出现危机之时,他如何应对?
神识收回,其中有一部分在百丈外形成一个屏障,青松盘膝坐下。既然此地一片虚无再去寻个究竟也是徒劳无功,与其在虚无中徘徊,不如平心静气打坐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