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张家寨才知道什么是避暑之胜地。
百分之八十的森林覆盖率,竹影婆娑,松涛阵阵,香樟碧绿,四处荫荫,加上八百米的海拔,使得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怡人,特别是夏天晚上更是凉风习习,没有丝毫酷暑之感。
后半夜更是还得盖上被子才不会被凉醒。
才过八点,张家寨便传来阵阵“吱呀,吱呀”的关门声,村子里电视信号不好,电视机里全是雪花,摆摆龙门阵后,大家便合自回家歇息。
张家寨电视信号不好,是有典故的。
别的地方信号不好是因为插转台少,覆盖不到。
张家寨却是因为插转台太多的原故。
张家寨地处湖南、广西、贵州三省,通道、靖州、龙胜三县,溪口、绥宁、寨牙三个乡交界之地。
解放前这本是一个三不管之地,据说在这一个县犯事,跑到另一个县就平安无事,在张家寨更是只要转过身往前一翻小坡,就能脱身。
张家寨自然就成了那个年代各路江湖人士落草首选之地。
这也是解放前张家寨附近多匪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却在乡政府的关照下,成了几个地方政府比拼脸面的地方。(八十年代中期,具体时间不详,通道各公社更名为乡政府)
时代真不一样了。
先是寨牙最早在邻村杨家团的尖破上安装了一个插转台,张家寨离的近,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收到的电视信号很是清晰。
龙山自是第一个买了电视机的人,黑白,十四寸,韶峰牌。
第一天晚上龙山的院子里就象放电影,全村男女老少爷们全都挤了过来。
只是那年大年初一正好放的是《红楼梦》出大殡的一场戏,全村人都挤在堂屋里看,这新年新岁的,这唱的是哪一曲呀?
这让一向开明的龙山他爹大为光火。
接着是老村长家,楷也给家里捎了一台。
几千年来平静的山村从此开始了解外在的世界。
但好景不长,先是溪口的乡里一个干事下来蹲点,看到全村人居然靠收看靖州的电视台看电视,这也让通道人太没面了。
于是十分郑重的怀着沉重的心情,将一腔爱县之情写入报告之中。
没过多久,上面就批建插转台。
村里青壮男人和县里广播台的工作人员,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在野人坡上建起插转台,功率当然远远超过靖州的。
却没想到两个台竟然出现打架,除了中央一台还能看到点影子外,其它就是声音清楚,水波荡漾,什么也看不清。
叶子他们来的时候,正是绥宁在杉木桥也修了一个插转台之时。
这下可好了,张家寨连一台也看不成了。
好在各个台并不是那么稳定,今天你的好,明天我的坏,所以张家寨看电视只能心中盼着插转台出问题。
这过了好几年,直到张家寨最早安上有线电视才彻底解决了这一个问题。
本来村子里安排的是龙山陪叶子他们到附近转转。
但在叶子的强烈要求下,楷也只好做陪。
这几天四个人先后将大将坡、竹林和牛当头的杨梅等等玩了一个遍。
烈日当头,村子里除了不知疲倦的知了在树上拼命吟唱外,四处就见到几个人。
几只土鸭也知好歹的躲在小溪下面的树荫之下,将头整个弯入翅膀,无声无息的漂在水面上。
叶子目不转睛的看着楷。
楷正只穿了一件上面写着八一两个字的白背心,一件侗族坎肩随意的搭在肩上。
肌肉坟起,上面有着几道有点惊人的伤疤。
楷将水井边上的竹筒拿下来,从水井里打上一瓢,用手将竹筒仔细的洗了一遍,接着又用水冲洗了几遍。
才打上清洌的山泉。
“来,女士先请。”楷却将水递给走在最后面的叶子。
“谢谢。”在烈日下走了大半天,是有点渴了,叶子也不客气,接过竹筒。
一阵清凉从喉中如线般流入腹中,居然还略带甜味。
“好喝。”叶子一口气“咕咚,咕咚”的将一筒水全喝下肚。
叶子喝完水,用手抹了抹嘴,朝楷焉然一笑。
楷也轻轻一笑,这么久第一次见楷笑,叶子一下竟有点心慌。
“这是我们村最好的山泉,无论天怎么大旱,这里的泉水都是一样满满的,更奇的是无论下多大雨,这里的井水就是不溢出来,也不变浑。”龙山有点得意的向叶子和帕克介绍到。
帕克则有点好奇的凑了上去。
“这是真的吗?”张家寨的一切都让帕克觉得新奇。
只见水井呈四方形,一平米见方,四壁全是青石板,上面用同样的青石板做了一个略向上倾的顶盖,以防止树叶杂物落入井中。
水井的上面是几株巨大的杨角树,就是在这七月酷热之日,一到水井边上,就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清凉。
楷四人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当地有名的井水凉亭。
几个人上午却野人坡转了一圈,领着叶子爬到半山腰,考察了一下上面的野人洞,叶子和帕克进去看了下,洞并不太深,已经有点荒芜,是不是野人之洞,大家看了半天也没有一个定论。
叶子却想,这里既然叫野人洞,以此山如此茂密的原始森林,也许再过去真的有这种动物的存在。
但这需要有专业人士的考察论证才能有定论。
但张家寨有无野人,这还真不好说,从小楷和龙山就听说山里头一个放松油的就在密林里碰到一个野人,紧紧握着他的双手只笑,好在放松油人知道林子里有野人,所以事先在手上套了一个竹筒,所以趁野人大笑的时候抽出手逃了出去。
大人们还一本正经的说,遇到野人要向山下跑,因为野人头发长,向下跑,它就看不清了。
这些只是村子里的一些传说。
楷和龙山懂事起也没听说谁碰到过野人,但野人坡的叫法却是事实。
没有看到野人,另一种异象却把叶子和帕克惊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