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完毕灭赵”之后,又开始谋划如何进攻楚国。这一天,秦王政召集众位将领商议。
秦王政开口问大家:“我们现在进攻楚国,需要派遣多少军队?”
众位将领在下面议论纷纷,但没有人出来回答问题。秦王政把眼光投向蒙武:“蒙武将军,你看呢?”
蒙武看了一眼老将王翦,谦虚地说:“王老将军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还是先听听老将军的高见吧!”
“蒙武你也太谦虚了吧!”秦王政心里想着,显得有些不高兴,转过脸来问王翦:“王老将军,您看呢?”
王翦一捋长须,沉思着说:“根据楚国目前的战斗力,我看秦国需要派兵60万,才能打败楚军。”
“60万?是不是太多了?”秦王政听了王翦的建议,不禁皱起眉头来。
“至少需要60万!最好都是重甲车骑部队。”王翦补充说。
秦王政听完,又默不作声地把目光转向蒙武。
蒙武与秦王政双目对视着,不得不开口说:“依我的看法,秦军大致需要40万,其中需要至少一半的骑兵。”
秦王政似乎听明白了什么,对着王翦和蒙武各看了一眼,概括着说:“两位将军的意思是不是说,如果完全依靠车骑军,需要60万;如果兼用车骑军和骑兵,只需要40万,对不对?”
王翦一听,不屑一顾地一撇嘴:“哼!骑兵只能对付那些胆小如鼠、到处流窜、骚扰我们的匈奴,根本不能用于正规作战!”
蒙武听了,并没有针锋相对地反击,而是选择了沉默。
正在秦王政犹豫不决的时候,下面转出一位年轻的将军,慷慨激昂地说:“王老将军是不是年迈了,胆子也小了?!”
秦王政寻着声音望去,看见将军李信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中央。
“那你说,需要派遣多少军队?”秦王政不由发问。
李信一挺胸,信誓旦旦地说:“如果是我带兵,只需要20万骑兵,就可以踏平楚国!”
“好!”秦王政就喜欢李信的这股豪气。
蒙武在一边听着,还是默不作声。
王翦听了,笑得胡子都翘上了天:“一派胡言!”
秦王政看在眼里,怒在心里:“一派胡言?好!李信你说说,你是如何只带领几千人马,抓住了燕国的太子丹的?”
“禀告大王,末将就是率领轻骑兵,一路急进,冲垮了燕军,活捉了太子丹!”李信一五一十地禀告着。
“好!”看着哑口无言的王翦,秦王政大袖一挥,作出了最终决定:
“李信听令,寡人派你为秦军统帅,带领20万骑兵,讨伐楚国!”
.
话音刚落,一个童声在大殿上响起:“我也要去打楚国!”
众目睽睽之下,小将军蒙恬站了出来。
秦王政看到这情景,真是乐坏了:“好!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寡人就成全你!任命你为裨将,率军出征!”
蒙武一听,慌忙出来阻拦:“大王,这万万不可!”
“怎么啦?舍不得你的儿子?”秦王政冷笑一声。
“不是,蒙恬年龄太小,恐怕难以独当一面!”蒙武连忙解释。
秦王政略加思索,随后又说:“那好,我再增派一位裨将。李智听令,任命你也作为裨将,与蒙恬将军一起,共同配合李信将军,讨伐楚国。”
“遵命!”三位将军齐声领命。
这时,站在一边的王翦出来,要求告老还乡。秦王政微微叹息一声:“王老将军劳苦功高,这一次就先回乡休息吧!”
.
蒙恬这次跟着出征,年龄只有十二岁,是秦军中年龄最小的将军。
平时,蒙武对小蒙恬严格要求,从小就把他放在军中锻炼。因此,蒙武对这次伐楚特别不放心,倒不是仅仅因为蒙恬年龄小。
在出征前,蒙武把蒙恬叫到跟前:“恬儿,这次出征,你可千万小心,千万不能骄傲轻敌!”
“放心吧!孩儿记住了!”蒙恬稚嫩的脸上,挂满的是兴奋。蒙武想来想去,都觉得放心不下。
“给他带上护身符吧!”婉姬在一旁,一边帮蒙恬系铠甲,一边出主意。
蒙武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但又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当作护身符,就问婉姬:“你那里有什么宝贝?”
“我哪里有什么宝贝,都是你藏着的东西!”婉姬说着,从怀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护身符。
“玩偶?”蒙武仔细一看,婉姬掏出的,竟然是当年雅姬留下的遗物——两尊兵俑玩偶。
“这……这也能当护身符?”蒙武惊讶地望着婉姬。婉姬抬起头来,出神地望着蒙武,她的灵魂田妹对他说:“你忘了我们是如何穿越过来的?”
“哦!对!对!”蒙武一听,立刻恍然大悟。
反而是站在身边的小蒙恬,被弄得一头雾水,不知道他俩在打什么哑谜。
“好孩子!带着它,时刻不要离身!有危险的时候拿出来,它会保护你的,一定要记住了!”婉姬千叮咛万嘱咐的,然后抬头看了蒙武一眼。蒙武听了,这才完全放下心来。
“是!妈妈!”小蒙恬听话地对婉姬说。
一般地,男孩子总是比较听妈妈的话,虽然小蒙恬不是婉姬亲生的,但他从小就是由婉姬养大的,因此跟婉姬比亲妈还亲!
相反,蒙恬跟蒙武的关系,就没有那么亲密,甚至对蒙武有些不服气。所以,这次也只有婉姬的话,小蒙恬才真正当一回事。
.
公元前225年,秦王派李信为统帅,李智、蒙恬为裨将,率军20万去攻打楚国。名将项燕临危受命,率领楚军前来迎战。
项燕来到两军阵前,银须在风中飘扬。他大笑着对李信喊道:“秦国派你来,是不是王翦老得不中用啦?”
李信一听,爽朗地大笑:“项燕老贼,你这把年纪还出来迎战,可见楚国实在是后继无人!”
项燕之子项梁加入骂战:“大胆李信,竟敢在本将军面前污辱我父亲,快快上来送死!”
李信身边的都尉李礼听了,也不甘示弱:“杀鸡不用牛刀,我来擒你小子回去陪燕太子丹!”
项燕怒发冲冠,破口大骂:“秦国青黄不接,派你们这些黄毛小子来,只能都是送死!”
李信本来就年轻气盛,一听项燕的挑衅,不由勃然大怒:“既然你不肯退休,我就擒你回秦国,跟燕国太子丹关在一起养老!”
说完,李信拔剑高举,号令秦军骑兵发起冲锋。
楚军车骑军在秦军骑兵面前,显得十分笨拙,被李信用骑兵战术,把楚军的战车阵冲开一个缺口,分割成两块,楚军被迫从两个方向撤退。李信看了,急令都尉李礼分兵去追项梁,自己率军去追项燕。
顺便说一句,李信擒获太子丹时,也是发挥了骑兵快速机动的优势,使燕国车骑军变得不堪一击。后来项羽亡秦时,也是用这个战术,打败了秦军统帅王离,报了与王翦家的世仇,这是后话。
“杀呀!”秦军20万骑兵在广袤的楚国大地上纵横驰骋,所向无敌!
“踏平楚国,再建奇功!”李信心里美滋滋地这样想着。这时他根本没有意识到,秦军骑兵已变得越来越分散,成了强弩之末。
李信追到一片丛林前,项燕的骑兵越过壕沟,躲进丛林。秦军骑兵追到壕沟边时,壕沟内突然出现了埋伏在那里的楚军弓箭手,一阵乱箭齐发,冲在前面的秦军骑兵纷纷落马,有的甚至连人带马跌入壕沟。
“快撤退!”李信发觉中了埋伏,连忙命令撤退。此时,只听见两侧鼓号齐鸣,又有两支楚军骑兵包抄上来,李信率领的秦军三面受敌,一路溃败下来……
在撤退的半路上,李信遇到了从另一个方向败退下来的秦军散骑,李礼伏在马上,已经受了伤。
这时,李信才感到自己兵力不足,不由仰天长叹:“唉!如果听蒙武将军的话,带40万军队出来,哪怕只有一半骑兵,也比现在好啊!”
“扎营!”李信为了稳住阵脚,急忙令秦军扎下两座大营。项燕带着楚军来到秦军大营前,项梁等几路楚军也陆续抵达,与项燕会合,项燕的七个儿子:项超、项梁、项乐、项权、项柱、项楫、项佰,纷纷到齐。
项梁看见楚军逐渐上升为优势,也顾不上扎营,直接向秦军大营发起攻击。秦军由于扎营未稳,而且都是骑兵,没有车骑来巩固营寨,两座大营很快就被楚军冲开。项燕挥军向前,七个儿子一起杀上来。李信没办法,手下的七个都尉李洵、李礼、李仁、李义、李德、李勇、李猛一齐上阵来战项燕的七个儿子。
没战三个回合,带伤上阵的李礼首先被项乐砍于马下,随后其他六名都尉纷纷阵亡。项燕的七个儿子,杀得秦军闻风丧胆,一败涂地。李信一看守不住了,往秦楚边境方向死命突围。
伐楚全面失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秦王政那里。秦王政急忙召集群臣商议。
“恬儿!我的恬儿!”蒙武闻讯,不顾一切地在殿前咆哮。
“蒙武,我给你三万骑兵,快去策应李信的骑兵!”这一回,秦王政也担心起小蒙恬了。
“恬儿!我的恬儿!你在哪里?在哪里啊?”蒙武带兵一路飞驰,不停地寻找着蒙恬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