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方浩家的小区后,郭燕随同表哥杨超回到了姨妈家,她收拾着行礼,准备回乡下。姨妈欠意的说,燕儿,你生姨妈气了吗?那天我都是为你好,才说的那些话,你可别往心里去。姨妈,没事的,快开学了,我早就想回家看望一下父母。那样最好,总之在城里只要是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姨妈这儿随时都欢迎你的。知道了,姨妈,你放心吧,早些休息。第二天早上,郭燕带上行礼,买了些母亲的衣着,和学习用具,许多糖果,白酒香烟之类的礼物,赶住车站,坐上了去邛崃的汽车,在大关镇下了车,沿着一条机耕道的河渠,向桃花村走去。刚到了高家院,邻居家的兄弟姐妹看见郭燕从城里回来了,激动的蜂拥而来,亲热的拉着郭燕的手,边走边好奇的问这问那。郭燕姐,你这衣服好漂亮呵,一定很贵吧,还有你这发型,好时尚哟,我们城里要是有亲戚,早也上城去见识,见识了。你瞧这乡下,除了田野,就是菜花,堰塘,鸡鸭鹅什么的,再聪明的人也给闭傻了,你说是不?下次你也带我们这帮兄妹去见识一下如何?郭燕散给了兄弟姐妹糖果,语重心长的告诉大家说,你们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城里并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好,城里能学到很多,得到很多,但同时稍不留神,也会失去很多。城里的诱惑特别多,铜臭味特别浓,要说生活,还不如乡下快活。她回到家门,旺旺的几声狗叫声,她听出了这是她家的看家狗小黑的声音,体型虽然不大,可管事了。她小心的提开了栅栏门,几只雪白的大白鹅和几只麻灰鸭,嘎嘎的向她走来,小黑见到了主人也亲热的摇起了尾巴,狂跳蹦达。。。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弟郭兵从屋子里走了出来,高兴的欢呼着姐回来了。。母亲也系着围腰从厨房中走了出来,微笑着叫道,燕儿回来来了,她接过女儿肩上的行礼,关切的问道,饿了吧,妈正做着饭呢。我爸呢?你爸在田间收割麦子,也快回来了。她来到灶下烧火,母亲打来热水说,快去洗下脸,休息一会儿开饭。正说话间,郭父扛着一大捆麦子回来了,放下后,高兴的说燕儿回来了。。她看着满脸汗水的父亲,递上了一盆热水,爸快洗洗,当心身体,别累坏了,郭父高兴的接过热水盆。。。舒适的洗了脸。饭桌上,父母,兄弟,都给她碗中夹菜。。。饭后,她从行礼包中取出了礼物,自豪的说,这次进城多少也有些收获,这是给兄弟的的学习用具;这是给母亲的衣服,裤子;这是给爸的烟酒。。。母亲和小弟见到那么多心爱的礼物,高兴极了,郭母不住的夸赞自己女儿真有出息,高中还没有毕业,就能挣钱了。只有父亲叼着旱烟袋在那儿闷闷不乐。郭母见了,生气的说,女儿都好长时间不在家了,今天回来,是高兴的日子。瞧你那一脸的阴云,真让人扫兴。郭父仍凭郭母的唠叨,也不于理睬,仍然一个劲的抽着闷烟,突然丢下一句话,别高兴太早了,说完转身向农田走去。。。郭燕看出了父亲的心思,急忙换上了平常劳动的工作装,戴上了草帽,一手握镰刀,一手提茶杯,紧随父亲向麦田走去,郭母在身后心痛的呼喊,燕儿,你才回来,休息一天明天去吧,郭燕头也不回的走了。来到田间,郭燕双手递给了父亲茶水说,爸,你喝茶,女儿知道你是担心我,为我好,怕我为了钱走上邪路,放心吧,女儿实话告诉你,那些礼物所用的钱都是女儿在城里一家面管打工所得。郭父的凝虑打消了,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情,语重心长的说,女儿明白事理就好,父亲也没什么文化,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父亲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辛勤的汗水才能浇灌出秋收的硕果。改革开放了,大都市,大染缸,出门在外千万要当心,世上可没有后悔药卖的。女儿明白,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爸,女儿想和你商量个事,我想去城里创业,支持兄弟读书考大学。郭父一听,严历的说,不行,你一个女孩子创什么业哟,我们这一辈就是书读少了,辛劳了一辈子也没啥个出息,你们这一辈说什么也不能象我们这样过活下去,好好的读书,不要胡思乱想的。爸,你听我说,改革开放了,人才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违法乱纪,凭劳动和智慧创造财富,就是对国家和家庭最大的贡献,这不是封建社会,唯有科举才有出路的时代,万人过独木桥真的不适合我,我
真的没有读书的天赋,特别是数理化,兄弟还可以,我喜欢经商。你一个女孩子经啥商,商人一直就是下九流。爸,你怎么就听不进女儿的一句话呢,你知道我打工那家面管一个月收入是多少吗,三千多啊。郭父沉默了,自己和妻子披星戴月的,一年的收入也就那么五千元钱,真是不能相提并论啊。。。你现在年纪还小,以后再说吧。。。
出院后的方浩,腿脚还是有些不方便,无聊的在家中呆了几天,特别是晚上,满脑子的是郭燕的身影,他知道,他已深深的爱上了郭燕,他再也按奈不住自己的思念,他来到了杨超家询问郭燕的情况,杨超告诉他表妹已回乡下了,他记下了去郭燕乡下老家的地址,准备好了许多的好酒,好烟,和糖果等礼行,给家人留下了一张字条,父母大人,不要牵挂,儿子去寻找属于自己真正的爱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