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司马昱
就在谢信开开心心的数着赚来的五铢钱的时候,司马昱已经病重4天,迷迷糊糊的感觉到自己将会命不长久,迫于桓温权势,害怕自己死后,桓温会加害自己后人,为了保全后代,又不至于把江山断送在自己手里,于是司马昱招来内侍拟写诏书。
第一份诏书:写了自己任皇帝以来的功过得失,自然是罪己,最后,写下太子昌明继皇帝位,由桓温大司马居摄,群臣辅助。
此诏书诏告群臣。
第二张诏书:征西大将军、大司马、南郡宣武公桓元子,德高崇望,武功彪炳,是为大晋之栋梁,社稷之股肱。太子昌明,年幼少文,请大司马以周公之德居摄。可辅则辅之,若不可,君自取之。此诏书发于桓温。
诏书拟好,司马昱虚弱的声音吩咐内侍将诏书传于郎中发出,内侍带着诏书马不停蹄的直接跑到郎中王坦之的办公府邸,将诏书谨慎的交给王坦之,王坦之也是一脸的严肃,皇帝重病四天,情况危急,王坦之也大概猜到了这两张诏书的内容,急忙打开诏书,快速一阅,果然,皇上要求传位太子。第二张诏书,桓温辅政!
王坦之当即楞了下来,长期一来,东晋都是皇族和门阀共同执政,可是,现在桓氏家族发展如此迅速,掌握了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军政大权,现在更要打破这种联合执政。门阀士族们还不想打破联合执政,更重要的是,上层门阀中除郗氏门阀以外,琅琊王氏,太原王氏,以及新贵门阀陈郡谢氏,老牌门阀殷氏都是和桓温集团在政治方向和军事方针上有分歧的,甚至还有严重的矛盾,所以一旦桓温夺位成功,江南门阀士族将要经历大灾难,所谓庾氏门阀遭到近乎灭门的大难就是榜样。
现在,诏书下达到了王坦之手上,王坦之心里颤抖不已,发出去,江南士族完蛋,不发出去……
王坦之突然想到上次在谢安书房内室谢信曾在前厅说的话。
“皇上虽然不会直接禅位给桓温,到时候很有可能会传位给太子,但是,一定会下诏要桓温辅政。所以,侄儿斗胆建议,只要这个诏书发下来,我们就扣住不发。如此,并力劝皇上收回诏书”。
王坦之闭着双眼,沉思良久,然后长舒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此子建议,正合吾意。哎,小小年纪,便已深谋远虑至此,将来前途必然不可限量啊。”随后王坦之微笑的捻着胡须笑着,“谢家幸有此子,大晋幸有此人。”
王坦之整理一下矮桌上的诏书,收拾一下心情便出门,直去皇帝寝宫。
通过黄门宣唱,王坦之镇定的跨进宫殿,快步走到司马昱的塌前双手摊开合拢一揖恭敬地道,“臣郎中王坦之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司马昱卧坐在床塌上,提了提神缓缓道,“王爱卿,免礼。”
王坦之收回双手,从旁边内侍上拿回诏书对着司马昱严肃道,“皇上,臣今日前来是想问皇上下如此诏书,却是何意?若非是想亲手毁灭大晋?”说完抖了抖手上的诏书,顺手就“擦”“嚓”“嚓”撕掉了。
司马昱被王坦之突然如此激动的言语和夸张的动作给吓了一跳,坐了起来指着王坦之大声道,“爱卿此意如何?”
只一会儿,司马昱便平静下来,“大晋江山本来就是承蒙上天眷顾,有幸而得,就算如此断送,却又如何呢?”
王坦之怒道“何为幸运?大晋江山是武帝,元帝,辛勤劳动,出生入死得来的,陛下,你怎么可以擅自做主!将江山拱手相让?”
司马昱木然的躺在塌上,不发一言,王坦之一看司马昱已经无话可说,暗自松了口气。
过了晾久,司马昱无力的道,“一切按王爱卿的意思办吧。”
“皇上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匡扶社稷。”
“....好吧王爱卿先去把,朕累了。”
现在,王坦之才真的放下了心,赶紧谢恩,然后退出去便急忙向谢安的吏部跑去。
谢安正阅读公文,突然一下,王坦之没有通报就冲了进来,谢安一看,便知有重大事情,于是立即放下毛笔起身向王坦之一拱手,然后引入内室。
进去内室,王坦之急忙将司马昱欲让桓温自行废立大权被自己说服的事告诉谢安,谢安咋一听也被吓了一跳,待听得王坦之已说服皇帝修改诏令时,同样重重的舒一口气。
听罢王坦之的话,谢安郑重的向王坦之行一礼道,“文度兄,汝可是救大晋,救江南士族,救天下百姓第一人啊!”
王坦之愁着眉赶紧道,“哎呀,安石兄!我可不是来向你邀功、听你夸赞的呀,现在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啊?皇上要我代拟诏书,该当如何?”
谢安镇定的捻着胡须扇着谢信送的折扇,“走,去找叔武和石奴商量一下吧”。
两个人又赶往王彪之处。
听到消息的尚书仆射王彪之和谢石也是先一惊,然后感谢王坦之,王彪之如今已快70,头发两鬓都已斑白,身子骨也并不是多硬朗,和普通的老人一样,可是作为琅琊王氏的领导人,王彪之的精神状态还是很不错的。
四个年龄加起来都奔250的老男人在王彪之的书房举行了一场决定桓温命运的会议,会议由王彪之主持,并发表了开场演讲。
会议围绕着,皇帝继任者,桓温的政治地位,以及如何遏制桓温势力等各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交换意见。谢安对时下局势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指出,当今世界,是大晋天下,桓温却一门独大,所以我们应该团结起来,求同存异,互惠互理,共同发展。王坦之高度评价了谢安对时局的分析,他指出当务之急是要把诏书拟好并按诏书切实落实。王彪之也肯定了谢安和王坦之的想法,并表示陈郡谢家和太原王家永远是琅琊王家的朋友,我们始终是统一战线的朋友。最后,谢石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说会议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他很高兴。他还说本次会议是划时代的,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次友好会议,增进了多方门阀之间的交流,与友谊。
会议结束,王坦之随即派人拟好了诏书,诏书的内容大概是由太子司马昌明继位,桓温仍以大司马辅政,但前面的词却用的是“尽心”,而不是之前的“自取之”。
就在散会各自正欲离去的时候,王坦之似乎想到了什么,恍然道,“王兄,谢家谢据子谢信,有才思,能远虑。不知可否为朝廷所用。”王坦之是一个坦直的人,当这件事发生的时候,他便决定要为朝廷举荐这样的人才,于是现在就站出来直问王彪之。
王彪之惊讶的看着王坦之,然后又看着谢安和谢石,不知道在想什么,很快便笑着道,“文度,如此大公无私,我大晋最需要的是你这种人啊。....既然你说谢信可用,那...我便和安石和石奴共同去看看这个年轻人吧。呵呵”。
谢安、谢石和王彪之一同回到乌衣巷,刚下轿就看到谢信流里流气的穿着个木屐在乌衣巷内跟在王婉之的后面学着王婉之走路的姿势晃悠,毫无形象可言,于是谢石当即喝斥着谢信,谢信正高兴着,突然一听这呵斥声,赶忙收敛起来,站直了朝谢安和谢石走去。王婉之也是被这一呵斥吓了一跳,一看家主王彪之也站在那,立即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和谢信一样,低着头走了过去。
谢信这次来找王婉之的目的就是为了要簪子,虽然说照这个速度赚够一万钱是不成问题,但谢信可等不下去了,迫不及待的要叫王婉之先把簪子给他,然后分期付款,给两万钱给她,王婉之呢,当然是不同意的,于是谢信左转右转的讨好王婉之一路回到乌衣巷,哪知,就在门口的时候却被这三个当时的英豪撞了个正着。
谢石看谢信穿着学生的裙儒,于是好奇的问道,“猴儿在书院学得如何呀?”
哪壶不开提哪壶。
谢信低头道,“侄儿正在努力。”
谢石一听,这回答,意思是没学着什么了,却又令自己无从责骂,这小子。谢石刚要继续骂谢信,谢安却拉住了他,然后命令谢信回院子里自己反省。
王婉之看着谢信挨了骂,正偷笑着,却听见王彪之也以同样的口吻,要求她回去王府,于是王婉之瘪瘪嘴,不情愿的慢慢走了。
谢安认真的看着王彪之道,“谢信如今还是轻狂啊,王大人以为该如何安排?”
王彪之轻抚了一下胡须道,“既如此,暂时让他给谢玄任参军吧。”
“便依王兄之意。”谢安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