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妙玉经》相传是道德宗,也就是现在的道宗,的祖师爷妙玉真人以无上智慧感悟天心所创,大略可以分为‘玄、妙、清、虚’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以‘玉、上、太’作三个境界,而后,每个境界分为九个层次。
江枫现在的修为是玉玄一层,刚刚入门,等过了玉玄三层就会有一段较为长久的蛰伏期。
道宗总纲《上清妙玉经》,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是妙玉真人在上清境界时奠定的基础,行成完整的修行体系。后又经过道德宗无数贤达完善太清,以及虚字阶段的修炼要诀。道途漫漫,以有涯而待无涯,须得纳前人智慧,成今人之果。
道宗七脉,就是在无数先贤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七个以《上清妙玉经》为总纲的修行体系。
江枫之所以沉稳,除了晦明道人书目的原因,还有他的目标已经明确。
泰中峰一脉,以武道闻名。江枫选择这一脉的原因不无冯子墨的影响,每当夜里梦回,冯子墨那惊天一剑便浮现在心头。来道宗的路上他问过晦明道人,冯子墨那一剑到底如何,晦明道人只是简单的说了几个字。
“明道悟己,我不如也。”
现在江枫对修行境界有所了解,知道,明道是如何不易。要突破太妙境界,最重要的就是明道,冯子墨能以内气的修为明道,这又是何等的大智慧。
不说其他,单凭三尺青锋,七尺长身,化身为道,斩杀怪蛇的大气魄,便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冯子墨的道是守护,家族、亲人、兄弟,他将所有的情感化作惊天一剑,斩杀了怪蛇。又因为自小江枫心中形成的那种强者心理,冯子墨的道对他影响,将会在以后的修行途中逐渐明了。
可他江枫的道又是什么?
‘练气始为玄,自是玄之又玄,不可道也。明而未明,不可明也。其名可乎,其始不知也。’
这句话是《上清妙玉经》的开篇,化用了《道德经》的起始内容。讲的是,从练气开始,就进了个神妙而玄奇的世界,必须得仔细、反复的探索。然而大道,玄而未觉,总是在明白与不明白之间。
就好像天边的云彩,飘忽不定,又如那繁星点点,总谓其明,却不知其明几何,虽然冠之以名,但谁又知其始。
修行怎么开始一直是修行界没有解决的问题,练气这种说法在很在就被废除了,因为玉玄很恰当的形容了这个阶段的实力和目标。
妙字阶,是讲的天地之妙有,就是天地间一些简单的规则和真理。而玄字阶,其实是对于世界的初步了解。玄,紫黑色、妙理、探索。天地灵性本是天地间最为神奇的一部分,所以道宗的修行大部分修行精要都在这个里面。
道途不同,像风云殿在玄字阶,就是另一种主张。
江枫不明道,但冯子墨有自己的道,又能坚持自己的道。
所以晦明道人才会发出那句‘尘世英雄尘世殁’的感慨,能以四十几岁的年纪明道,确实才的惊世。但冯子墨的道,和他独有的际遇,注定了他的结局。
以生命,换回了家族的安息。
江枫虽然没有自己的道,但他坚信,以勇毅和坚守,终究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明白自己的道。
“妖魔又何妨,三尺青锋,可乎?”
江枫攥紧了父亲送给他的那柄长剑,青檀剑柄有他的汗水,凛凛剑锋有妖魔的鲜血。
三个月过去了,到了和晦明道人约定的日子。
晦明道人立于山风中,袍角浮起,样子颇为出尘。江枫远远的看去,晦明道人仿佛已经融入了这山,这风,这夕阳。直似神仙一般。他本不愿意来,但还是来了。既然来了,江枫便迈着步子向晦明道人走去,他知道,错过这次机会,修行路上不知道要徒劳多少工夫。
“以冯子墨的人情,换我道途上的一次指点,不知是对,还是错。”江枫太息一声,不想那晦明道人这时转过身来。
他指导江枫固然有冯子墨的原因,但那张书目足以还清,这次的指点全是他师父安排的。为什么他不知道,但直觉告诉他,一定和以前还是道德宗时候,那条要再万千红尘界挑选合格弟子有关。
但师父明确的告诉过他,不准把这些告诉江枫,所以,顺着江枫的话接到。
“你承了冯子墨的因果,自然有你家族的照服来了结。而我承他的因果,却只能由你来了结。”
江枫诧异,晦明道人承了冯子墨的因果?
江枫承冯子墨的因果有二,其一为救命之恩,其二为授法之恩。救命之恩与冯子墨的刺杀可以抵消,而授法之恩却是影响他以后的修行生涯,所以这种长远类的恩情,自然由家族照服这种长远类型的果来报。
至于说,晦明道人说他承了冯子墨的因果,江枫自是不明因就。
晦明道人见江枫不语,大概猜出了江枫的疑惑,道:“你可是不明,为何我与那冯子墨只有一面之缘,而且是他临死的一面之缘,却承了他的因果。”
“弟子正式这么认为,长老前往莱阳,见到冯先生已是他将死之际,为何会…?”
“为何会承了冯子墨的因果?”
“正式如此。”
“那是因为观看冯子墨化道一剑,对我修为有了长足的影响。”
震惊!
尽管江枫已经猜出答案,但从晦明道人口中说出,亦是难免心中泛起惊涛骇浪。好一个冯子墨,冯先生!明道悟己,竟是如此智慧、勇毅,连太妙境界的晦明道人都承了他的恩惠。
至于晦明道人没说的原因,就不是江枫目前所能知晓的了。
不过那化道一剑,也当真是天下难寻!
江枫是七分的震惊,二分了然,一分安慰。
震惊的是冯子墨惊才绝艳;了然的是明道果然天下难寻;安慰的自然是晦明道人以长老之资,都为真正做到明道悟己,更何况自己。
“好了,先将你这三个月的习练成果展示展示,我也好对症下药。”
江枫上前一步,按剑稽礼,道:“弟子这三个月主要练习《上清妙玉经》,又观览前人诲要,虽非了悟,但大致亦了解一二。辅以《拨云十三式》,便是弟子最近所得。”
说罢,江枫身姿便在崖头施展开来。
《拨云十三式》取自太阳初升时,拨开云雾,得见青天的意境,与《朝阳剑法》有所相同,亦有所区别。道宗弟子修行时,大都是两本剑法同时修炼,练《朝阳剑法》洗练荣阳,开泰自身。《拨云十三式》则是在万千道藏中,寻找自我,选出真正适合自己的路子。
这两套剑法是最基础,但也是最能体现修炼所得的发法,至于术法,在江枫这个阶段并不能明悟其中关键,只是取巧,照猫画虎而已。而与王文泽比试二人都没有用这两套剑法,也是怕对方的路子,对自己有所影响。
朝阳初生,金箭万丈,大道开始,破除层层迷雾,得见一片青天。
江枫的情况有所不同,他已经可以预见自己的以后修炼的路子,不用洗练,只用破除通往目标的迷雾即可。所以他舍去了《朝阳剑法》,专精《拨云十三式》。
晦明道人一边观看,一边细细推敲江枫的错误之处,思索怎么改进,怎么完善,如何能让江枫在更近一步的过程中,不至于堕入迷雾。直到江枫把《拨云十三式》使了两边,晦明道人方才点点头,示意江枫停下。
“我看你修为已经巩固了玉玄一层的成果,可见你这三个月确实下了不少苦工。《拨云十三式》亦练了四分火候,这种进度,在新进弟子中也可算作中上之资。但修炼的乏漏,也是不少,你先打坐,运行《上清妙玉经》,我也好在你行功中,再作修正。”
江枫按照晦明道人所说,盘坐在崖顶,运功练气。晦明道人则在一旁指点江枫的疏漏,以江枫《拨云十三式》的理解程度,循序渐进,一一细作解释。每有会意,江枫便觉行功中通顺了一些,剑法畅达了一些。
晦明道人更是将玉玄,乃至上玄境界的一些修行理念,经验传授给了江枫。不同于那些讲道的长老,听着天花乱坠,云里雾里,不能明白其中究竟。浅显些的则是,介绍各峰修行理论,让人只能触摸个大致方向,不能按部就班的修炼。
晦明道人现在的传法就不同了,几乎是按照江枫目前的近况,对于修行的理解量身定做的指导。其中更是强化了修行的要旨,方向,拨乱反正。将江枫修行的错误,疏漏之处加以改正。
晦明道人的指导持续了三个时辰,但对于江枫来说,却是受益无穷。在修行之初就有人给自己指明方向,疏改错漏。即便是修行绝顶之姿的人才,经过这样的指点,也能省去最少两年的时间。而这两年的时间就是道德宗考验入门弟子心性,资质的两年时间。
江枫回到自己房间,不禁又想起那日进宗门时,看到的镇妖塔。不知怎的,对于镇妖塔有一股莫名的熟悉感,虽然他不能确定,但直觉上,感觉和那座宝塔似的山峰很像,再加上无名书籍和妖蛇,江枫猜测二者一定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