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妈将程翔送去了寄宿学校,按照她自己的理由就是,她在夏家只是个打工的,没有任何权限再带着儿子麻烦主人家。程妈如此坚持着,大家也就随她去了。
其实程妈只是担心夏秋慢慢的会看自己的儿子不顺眼,即而为难他。必定两人年龄相当,并且也看的出夏秋的父母比较关爱程翔,虽然他们对程翔只是简单的照顾,但谁能保证夏秋不嫉妒。孩子么,最看重的就是父母对自己的疼爱。所以程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葛才把儿子送离了身边,其实她自己也是一千一万个不愿意。
对于这一点夏秋其实根本就没怎么上心,必定奶奶跟他商量的时候可是以程翔是个孤儿的情况跟他沟通的。也就是说夏秋同意把爸爸妈妈也让给程翔做爸爸妈妈。对于以后爸爸妈妈可能会爱自己少一点的情况夏秋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夏秋告诉奶奶说:“如果这样的话就能让可怜的程翔也有爸爸妈妈了,多好啊。我有奶奶。”
就这样,程妈与儿子程翔便有了一个家,有了一个依靠。夏国民每月给程妈开出五千元的薪酬也足够程翔的学用了。程翔也慢慢的习惯了这个家庭,每逢过年、放假时他会回到夏秋家,按他自己的说法便是“回家”。
在以后的日子里程翔比夏秋学习成绩好太多了,夏国民也时不时告诉夏秋说:“向你翔哥哥学习学习,别总是看一些你看不懂的书,有这精神还不如多看看教科书。”每逢这时候夏秋只能扯扯嘴角无奈的笑笑,紧接着就扔一句回去陪奶奶了的话,然后开溜。夏国民夫妻俩更是无奈的对视一下便嘱咐夏秋路上小心之类的话就把人放了。
其实夏国民夫妻俩并不是迷信学习成绩的父母,他们只是想把儿子再逼一逼,既然这小子这么小就对古文学悟性这么好,那区区义务教学知识没理由学不好啊,就算稍微用点心成绩也都能上去了。更奇怪的是这小子每次都卡个及格线,好象多考一分就要命一样。现在哪个孩子还会不及格,所以每次家长会老师一通报差等生时,夏秋父母就感觉脸上无光。这也是他们夫妻俩为什么总是抢着替程妈去给程翔开家长会的原因。
反观夏秋的奶奶就淡然多了。她可不认为夏秋这样是在做怪而为了引起父母注意,其实她明白自己的孙子是有那么点调皮,可最主要的是自己孙子真的对这些知识不感兴趣。她跟老师了解过情况,自己孙子听课很认真的,作业也是从不耽搁,这让老师也觉得这孩子天赋不好,但也算尽力了。顺便还安慰夏秋奶奶道:“成绩也不代表什么,孩子文文静静的也挺乖的,老师们也都喜欢,课下的时候我们几个老师多辅导辅导。”老师也挺奇怪,跟夏秋沟通的时候也发现这孩子机灵又聪明,可怎么学习一点都不理想呢。
夏秋奶奶从夏秋嘴里才明白了事情原因,原来她这孙子喜欢听课是因为老师讲的书上没有,成绩上不去完全是因为这小子自己喜欢这样。夏秋奶奶真是搞不懂,哪有孩子不喜欢考满分的,可她这孙子偏偏不喜欢。夏秋看到奶**疼的模样便狡诘的一笑跑去给奶奶揉肩膀了。不过他却答应奶奶考个好大学,考上海最好的大学。不为别的就为那里有更精深的古文学理论和知识。
对于夏秋学习成绩的事情家长慢慢的也就不要求了,反正夏秋看起来也不像没出息的人,也就随他去了。
不过程翔连连传捷报却使得一家子人都为之高兴,可程翔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和人打架,脾气其实也不是很火爆,可就是过几天就能接到老师打给家里的电话,无非是被打的同学父母找到学校去了,要求程翔父母也去一趟云云。一出现打架事件,程妈就骂程翔没出息,告戒儿子跟夏秋多学习学习。
问起程翔打架的原因,却让人哭笑不得。程翔每次都是这么给母亲答复的,“那些个被打的同学都是仗着家里有几个丑钱就牛气轰轰的,傻不拉叽的就来招惹我,我要是不打的他们喊爹那真对不起我这身板,再说了,他们家有几个钱嘛,有夏叔叔家里有钱?你看看夏秋什么时候有过那傻样子,要是他们有咱家夏秋一半客气劲我也懒得动他们,我这几手擒拿可是你乖儿子夏秋教的,他还教我军形拳呐,要怪你怪他去。要是想不让我打架那简单,别让那些傻孩子招热我就行。我可是专心读书从不惹事的。”程妈听到这里便从牙缝挤出一句话:“你小子给我回来了再说。”程翔惨叫一声便说道:“妈,您这样我会做恶梦的。您就让我安心读书吧,求求你了。”程妈每次听到儿子搞怪的声音便气都全消了。
程翔每次打架都是夏国民去的学校。话说夏国民也是非常强势的,只要他知道动手的原因不在程翔他便只丢下这样一句话:“我送孩子来这里是让他念书的,我希望你们校方严格管理一下其他同学,别打扰程翔的学习,对于被打的同学我只能替孩子说句对不起,但这也是他们活该。”说完就带程翔出去了。
夏国民对程翔说:“别把心思放在打架上,你能走开就走开,别跟他们一般见识。好好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夏秋那小子不好好读书,你可要给咱家争口气。”
程翔便说道:“你们可别给夏秋骗了,他我太了解了,学习很厉害的。不过夏叔叔啊,我想说你让我躲开惹我的那些人我可做不到,我不躲他们都缠的紧,我要一躲他们更猖狂。还不如来一个我揍一个,他们知道厉害了也就不敢惹我了。他们其实就是嫉妒我学习好。”
夏国民想想也是,便嘱咐程翔道:“那行,打轻点,吓吓他们就行了,最关键可别伤着自己,受伤了可是要耽误课程的。”
这话刚好被出来的老师听到了,随即就在心里叹息道:“上梁不振下梁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