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最可悲的不是人们没有爱心,而是无数次的爱心奉献,换来的是欺骗与勒索——悲情人生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相信,其实人性是有善得一面的,我们用自我的理智和道德,约束着自己内心中那恶的一面尽量不显露出来,尽量的少做坏事。唤醒自己内心中的善,为他人,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相信,当我们做一件好事的时候,总会带来一种连带的效应,当我们遇到同样的问题的时候,会有同样的拥有善得人,给我们带来更多同样的帮助。
可是,即便我们每个人都心中有爱,心中向善,在这个充满欺骗和阴谋的环境下,太多的人把自己内心中,那善的一面掩盖了起来。越来越少的人,在遇到求助时,义务反顾的去帮助别人。
记得不久前,在J市,一个20多岁的妙龄少女,好心帮助一位孕妇,最后惨遭奸杀。女孩儿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一句话是,马上就要把阿姨送到家了,回聊。我们大家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女孩儿深感同情,我们声援这个女孩儿,为这个世界表示不公,可是,又有多少人,看到这件事情的背后,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了多少的反思,我们又有多少人想过,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们还会有多少人奉献自己的爱心,我们还会有多少人,能够无私的奉献我们内心中的爱?
每每看到有关于这样的报道时,内心中充满了震撼,当越来越多的人,在指责这个社会缺乏爱心,越来越多得人指责在有人需要帮助时,却没有人献出爱心之手时。您是否想过,除了会说,您还做了什么?不说您是否通过怎样的手段欺骗过谁,您是否伸出过你的爱心之手帮助过其他人?如果没有做过,我们又有什么样的资本去评判别人,去说别人做的事情的对与错呢?我们又有几何人能够再一次这样主动的去帮助别人呢?
所以,每当看到这样的报到时,我失去最初每看到一篇报道就要稍加点评的信心,因为我知道,现在的我没有了再去评点其他人的资格。每一次走过街头的时候,很少会再给街边的爷爷奶奶零钱了,因为知道了越来越多的乞讨式的欺骗后,我不再想用这微弱的几块钱来购买自己最后的良知来证明给自己看。因为我知道,这样做,是对于这个欺骗行业的放纵,放纵他们对于人们爱心肆无忌惮的摧残。
记得大一开学时,曾拾到了一位学姐的钱包,当时把钱包给了导员,不知道当时为何,告诉导员低调处理就算了。时间久了才发现,或许是因为看到的事情越来越多了,不想给自己带来意外麻烦而已,可是,在校园里,这个最纯净的环境下,又会有什么样的麻烦呢?后来,我们才知道,大学里,太多的人看着校园外的环境,用一个本不应该在校园里出现的想法和价值观,来观看我们生存的环境,就这样,我们发现,我们讨厌的不是校园环境,我们抵触的不是校园交际,是我们在恐惧走出校园,迈向社会,我们向往经济独立,自由恋爱,自我决定,不受约束的个人生活,可是,我们恰恰忘了,当我们离开校园的那一刻,我多了更多的责任,我们要对自己和家庭以及工作负责,我们没有了混日子的理由和资本,我们没有了天天坐在寝室放纵生活的日子,我们只能够自己爱自己,为我们自己奋斗。
就这样我们有了毕业恐惧,我们有了人生方向的迷茫,因为突然有一天,我们还没有玩够,我还没有在学校混够,我们就要毕业了,我们就要工作了,所以,珍惜现在,把自己残留的那份爱心,那份善留给最需要的人吧。
前两天的某个夜晚,打车送老头老太太回家,在车上,老太太摸到了一款手机,在老爷子下车的那一刻,老太太下车要把电话给他,老爷子让老太太把电话直接那家去倒时候让失主自己过去取好了。到家后,老太太把我叫到楼上了,跟我说捡了个手机,问我怎么办,要不直接关机好了,看着手机的品牌,和包膜的保护措施,能够清晰的感觉到,这电话的主人非富非贵,这样的情况下,我又有什么样的理由不还给他呢?如果说捡了个ip5的话,或许我会毫不犹豫的直接关掉手机,纳为己用。后来我想明白了个道理,这个社会环境下,我们太多的人同情弱者,让我们已经失去了对于事情本身得思考能力,我们只是一味的同情弱者,而不去看事实的真相。而另一面,是我们每一次对于金钱的欲望和自身内心中道德的底线是成正比的,当金钱的数额不停地增加时,会不停的冲击着我们的底线,面对无所谓的道德行为时,如果金钱数额达到个人道德底线时,我们便会总出违背道德的行为,因为我们既不犯法,有没有人知道。
当然,事情的结局跟我预想的是一样的,一个跟我们年龄相当的农村小伙,放假打车回家,把手机丢在了出租车上,临走时还要给我买两盒烟,或许这就是生活吧,我们可以不求回报的帮助那些有理想,有尊严,敢为自己奋斗的人,但是,我们要善待我们爱心,我们内心中的善,不要让他成为助纣为虐的借口,理性对待生活。记得生活中的黑暗面那本书中说过,我们要在知道这个社会的丑陋和黑暗后理性的对待自己,对待他人,让我们成为我们自己,实现理想。
ps:最近总感觉,写的这些文字,找不到自己的感觉,越来越不认识自己的文字了,找不到当初每一次自己写下文字的那种亲切的感觉。慢慢来寻回自己的文字的感觉吧,寻找最初写这部回忆录的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