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麻亮,鸡都还没叫呢。
杨秋和弟弟妹妹就出发了,上山去摘野枸杞。
杨珍珍也起来了,把哥哥姐姐送出门,就关好门回去继续睡觉。
老庄村虽然就在山脚下,但走起来可不近,有野枸杞的地方距离村子能有二十里,按现代算法就是十公里,差不多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到。
杨秋背着馍馍和水袋,杨腾背着竹筐和袋子。
有两个哥哥,杨婷婷就不用拿东西,走的比较轻松。
天边才刚刚露出一点光亮,还没完全亮呢。
杨秋估摸了下,现在估计最多六点,快的话也得八点多才能到地头。
可惜这个年代没有钟表,只能根据太阳判断时间。
扭头看了看走在身边的妹妹,心里忽然升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这个妹妹才十三岁,就要和两个哥哥一起养家,社会何其残忍。
放在现代,这么大的姑娘在干什么?
不敢想象,想起来都是一肚子辛酸。
杨秋心里转着念头,既然占了人家的身体,就应该尽到当大哥的责任和义务,弟弟和两个妹妹都很懂事,就算穷了点,这样的家庭也值得自己珍惜和付出。
走到地头的时候,太阳已经老高了。
脚下是一处山坳,四周到处是茂密的森林,木桶粗的松树随处可见,也有许多其他树木和花草,还有条小河潺潺而下,顺着河沟一直流到山外。
杨秋放眼一扫,就看到了许多长着野枸杞的灌木木。
这些灌木还不到半米高,说是树,又不像树,更不是草,上面结着许多葡萄干一样大的黑紫色枸杞子,单看外表这玩意有点儿丑,其实却是一种很中药材。
杨秋翻了翻记忆,道:“小心点,不要离的太远。”
杨腾道:“这地方我们来了不下二十次,老听人说有野猪,一次也没碰上过。”
杨秋道:“总之不要离的太远,小心些没错!”
杨腾点点头,就拿了个竹篓去了旁边。
杨婷婷也拿了一个竹篓,到另一边去摘野枸杞子。
这玩意看着多,摘起来却麻烦,葡萄干大点东西,一个一个的摘下来放竹篓里,速度实在快不起来,一个小时摘不上一斤,等晒干了还得缩水近三分之二。
不大会功夫,山坳里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
有的是老庄村的,有的是山下其他村子里的人。
摘野狗杞就这一个月,趁麦子还没熟,老百姓都想挣两钱。
靠山吃山,山里有什么值钱的,生活在大山脚下的人自然都知道。
日正中天的时候,兄妹三个坐在河沟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就着茶水吃馍馍。
杨婷婷咬了口黑面馍馍,忽然指着不远处道:“那里有块布!”
杨秋扭头望去,就看到三十多米外的一个大石头背后,露出一角绿布,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农民穿衣服大多是麻布青衣,乡下极少有这种绿布。
杨腾瞅了一眼,起身道:“我去看看!”
杨秋和杨婷婷没动,现在人多,也不怕有什么危险。
杨腾很快就回来了,脸色有些发白,努力定了定神,才道:“是个死人。”
“什么?”
杨秋吃了一惊,杨婷婷也吓了一跳。
杨腾压低声音,“人死了,看样子不是咱这里的人。”
杨秋飞快扭头地扫了一眼四周,问道:“搜身了吗?”
杨腾道:“有点吓人,我没敢乱碰,看了一下就回来了。”
杨秋道:“走,我过去看看。”
杨婷婷有些害怕,“大哥别去了,怪吓人的!”
杨秋道:“一个死人怕什么,没事的,过去看看,指不定能搜出点银子呢!”
杨婷婷想想也是,不过她可不敢过去看,就道:“我就不去了。”
杨秋道:“你在这里等着,我和杨腾过去。”
又四下扫了几眼,见附近没人,兄弟俩才往那边去了。
这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穿着一身绸缎衣服,最上面是一件绿色的披风,刚才露出来的一角就是披风,也不知道死了多久了,尸体都开始发臭。
更让人恶心的是,许多蚂蚁从鼻孔和耳朵里面钻进钻出,看着实在瘆人。
杨秋只看了一眼,就差点把刚刚吃的馍馍吐出来。
杨腾刚才猛的看到死人,没有心理准备,被吓了一跳。
此时大哥在身边,杨腾胆子就大了许多,不过死人身上爬满了蚂蚁和各种蛆虫,实在有点儿瘆人,他不敢用手摸,拣了根树枝在死人身上扒拉。
杨秋则盯着死人上上下下打量,想要找出点有用的线索来,判断一下死者身份。
可惜知道的实在太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来。
“哥,一块牌子。”
杨腾扒拉下来一块牌子,拿在手里打量。
这牌子巴掌大,用木头作的,拿在手里颇有分量。
牌子一面镌刻了图案,乍一看像是朵花,仔细一看又不是;另一面是三个字,杨腾不认识字,看了几眼就把牌子递给杨秋,“哥你看看!”
杨秋接过看了看,仔细辨认了一阵,才认出那三个繁体字。
孙向前。
这应该是死者的名字,而这个牌子,应该代表的某种身份。
杨秋脑子里转着念头,没有把这事说出来。
兄妹四个都是没有念过书,以前的杨秋是不识字的。
杨腾很快又从死人身上扒拉下来一本书,是贴身收藏的,能有一百多页,只是看上去有些年头了,书皮已经开始泛黄,封皮上是三个篆字:一元功。
“怎么没银子。”
杨腾有些上火,随手就要把书扔掉。
对于不识字的文盲来说,这东西只能用来烧火。
“别乱扔,我看看!”
杨秋连忙将书接了过来,看了看封皮上的三个篆字,心里可就犯了嘀咕。
该不会是什么武功秘笈之类的吧,看这名字很容易引人遐想啊!
翻开看了看内容,里面全是千奇百怪的人形图案,一页只有一幅图,看厚度怕不是有一百多幅,每一幅图案都不相同,有的在练拳脚,有的在跳跃。
每一幅图案下面,都有几行小字注解。
杨秋认真看了看,越看心里就发的不能淡定了。
这还真是一本武功秘笈,可是,他翻遍了前主人留下的记忆,也没有关于武林高手方面的记忆。乡下的娃,见识实在少的可怜,这不能怪他。
“哥,这家伙身上没钱。”
杨腾扒拉了半天,也没扒拉到银子,就有些丧气。
杨秋四下瞅了瞅,道:“看这人一身绸缎,怎么也不像是个穷人,不可能身上连一个铜板也没有。我记得刚才这一片也有人,不会被人搜过了吧?”
杨腾想了想,道:“还真有这个可能。”
杨秋看了看手中的木牌,随手丢在了地上,“这玩意不能拿。”
杨腾点点头,这种招灾惹祸的东西当然不能拿。
杨秋道:“走吧,离这里远点!”
杨腾奇怪地问道:“哥,你拿那书干什么?”
杨秋道:“我拿回去认几个字。”
“呃!”
杨腾张了张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咱就是个种地的好不,认字有什么用。
心里这么想,嘴上可不敢说出来。
兄弟俩回到歇息处,一直翘首张望的张婷婷也松了口气。
“大哥,搜到银子了吗?”
杨婷婷两个哥哥一样,最关心的都是银子。
杨秋道:“没,被别人搜走了,那人身上有伤,死在这深山老林,估计是有什么仇家在追杀,指不定会找到这里来,我们离远些,早点回去。”
杨腾和杨婷婷都忙点头,这种事情自然要离的远远的。
恩怨仇杀,这种事情离平头百姓实在太远了。
咱老老实实过日子,宁可少挣几个钱,也不能被麻烦缠上。
兄妹三个远远的离开这块地方,到别处继续摘野狗杞。
杨秋观察了一阵,发现陆续又有几拨人先后发现了那具死尸,而且还搜了身,之后就远远的离开了那片地方,再也没往那边靠近,也不知第一个发现的是谁。
估计那块牌子和那本秘笈前面也被人发现了,只是没拿。
牌子没用,老百姓可不傻,这种惹祸的东西自然不会拿。
至于那本秘笈,来摘野狗杞的都是文盲,没有人对那东西感兴趣。
下午大概四点左右,摘野狗杞的人开始陆续离开。
杨秋三兄妹合计了一下,总共摘了有六斤,就下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