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杨秋早早的去了县城。
自从来到这年代,还他没见过古代的城池是啥样子。
老庄村离黄县县城能有三十里,这年代的交通又基本靠腿,来回一趟,光是走路都要三个时辰,还要到衙门办事,不去早些的话,估计回来就天黑了。
天不亮出发,到县城时,太阳已经老高了。
离北门近了,就看到姚家三兄弟正站在城门口翘首张望。
姚金龙一眼看到杨秋,一声招呼,三兄弟立刻小跑着迎了上来。
瞧那模样,简直像是看到了亲人一样。
“杨爷来了!”
三恶棍跑到近前,一阵点头哈腰。
杨秋道:“来的挺早啊,等了多久了?”
其实哥三昨天就来了县城,晚上就住在县城。
姚金龙赔笑道:“我们也刚到一会,没有等多久。”
杨秋问,“地契带了吗?”
姚金龙脸皮抽了抽,忙道:“已经带来了,现在去县衙吗?”
杨秋挥手道:“走,先把正事办了。”
姚家哥三心头滴着血,跟在杨秋后面进了城,直奔县衙。
杨秋对衙门里的事儿不熟,姚家哥三却是门儿清,领着杨秋来到户房。
县衙官府设有六房,分别对应中央朝廷的六部。户房管着土地,姚家哥三把杨秋领到户房一间班房,又找了个捕块熟人引路,很快找到了办事小吏。
华夏国情如此,不论古今,平头百姓到衙门办事,都不会容易。
就算有熟人给引路,也花了两百多个钱,才把地契办好。
拿到地契,杨秋也就放了心。
从衙门里出来,才有心情欣赏古代的城池风貌。
忽然觉得自己也是俗人一枚,得了几十亩地就高兴了。
转念又安慰自己,古代也并不是乐土,在这个生产力落后的年代,自己脑子里装的那些东西基本用不上,要想活的好一点,其实也并不容易。
自己现在就是个平头百姓,自然会为了一点收获而高兴。
他是高兴了,姚家哥三却高兴不起来。
三个恶棍虽然有些积蓄,但这些偷摸抢劫,所有的积蓄都用来买了那座桃园,现在却白折送了出去,连家里的钱财也一并送了,要能高兴得起来才怪。
只是相比之下,自己的小命更加重要罢了。
三个恶棍也在安慰自己,只要留得小命在,送出去的总能赚回来。
那话儿怎么说的,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
古代的县城并不繁华,在杨秋这个现代人眼里,到处都是贫穷落后和脏乱差。
但是,在更加贫穷落后乡下农村呆了一个多月,猛然来到人更多的城池,也不禁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看着那一排排老旧的四合院,都觉得新鲜。
这种古懂在遍地高楼大厦的现代城市可不多见,得好好看看。
县城里人多,小商小贩也更多。
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许多小物件乡下很难见到。
日头老高,肚子里也有些空。
杨秋看到一个饺子馆,就道:“去吃点东西。”
姚家哥三现在是命不由己没人权,只能苦着脸跟上。
饺子馆不大,堂下摆了五张桌子,四张桌子前都坐了人,只有一张空着。
杨秋和姚家哥三坐了,一人要了一大碗芹菜大肉馅的不带汤饺子。
旁边的桌子上,几个闲汉的论讨的话题引起了杨秋的好奇。
几个闲汉先说了阵倭寇的凶狠,又说起了莱山上的马匪。
杨秋听的津津有味,等到饺子上来,又听几个闲汉说起了新政的事情。
似乎最近朝廷在推行新政,乡下农村消息闭塞,还没听到消息。
至于新政的内容,几个闲汉也是一知半解,说不出来所以然来。
杨秋搜肠刮肚的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明朝搞过什么改革。他对明史了解不多,也就知道几个皇帝和一些明人,什么改革和政治军事体制什么的毫无所知。
好像新皇帝登基还不到一个月,就翘辨子了。
现在的皇帝听说才是个十来岁的娃,年号是天启。
杨秋还不知道天启皇帝挂了就是崇祯,大明离亡国已经不远了,
要是他知道再过二十来年,自己会变成亡国奴,可就没这么淡定了。
听了一阵,几个闲汉吃完饺子走了。
杨秋又要了两份饺子打包,也带着姚家哥三走了。
出了城,才问姚金龙,“莱山上的马匪是怎么回事?”
提起莱山马匪,三个恶棍就有些畏惧。
姚金龙道:“那是一群真正的凶人,烧杀抢劫无恶不作,我们兄弟虽然也做恶事,但也算是本分的人,不是反贼,比起那群强人还是差远了。那伙悍匪有八百多人,且个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主,官府派兵清剿了好几次,都被那伙悍匪杀退了。”
杨秋道:“听那三个闲汊说,莱山马匪的大当家薛三虎一身横练功夫刀枪不入,曾单人匹马杀入三座匪寨,愣是灭掉了三股马匪,真的假的?”
姚金龙道:“那是乱传的,哪有人真能刀枪不入。”
杨秋‘哦’了声,对这薛三虎到有些兴趣。
走了大约五里路,赫然碰到两伙人正在厮杀。正在逃跑的是十几个护卫模样的人,手里拿着刀,死死护着一辆马车边战边逃,追在后面的却只有五个人。
这五人个个都凶狠如狼,死死咬在后面,玩命拼杀。
护着马车的护卫虽有十多人,但却根本不是五个凶人的对手,被杀的狼奔豕突,不时有人惨叫着倒下,这时拉车的马似是受了惊,顺着官道狂奔起来。
护卫们追在马车后面,撒开丫子往这边跑逃。
五个凶人依旧死死追在后面,追到跑的慢的,就手起一刀直接砍了。
由于离的太远,杨秋也看清这两伙玩命的人是什么来头,正好道旁有条土坡,土坡下面有一排柳树,就招呼了姚家哥三一声,冲下去躲了起来。
厮杀声和惨叫声越来越近,很快就到了两百米外。
杨秋看到五个凶人衣服有些古怪,心里就寻思这是什么人。
姚金龙却一眼认了出来,凝声道:“倭寇!”
“倭寇?”
杨秋一怔,愕然道:“这就是倭寇?”
姚金龙点点头,道:“追在后面的五个都是倭寇。”
杨秋立刻瞪着眼睛猛看了几眼,自从来到这落后的大明朝,他就不止一次听说过倭寇的凶残和可怕,不过黄县离蓬莱近,很少有倭寇过来,这次是怎么回事?
小日本啊,那可是和中华民族有着深厚‘友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