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正在电脑前娱乐,突然有种说不出的眩晕,感觉整间屋子都在轻微的摇晃,一开始还觉得是坐在电脑前边时间太久了,转念一想是不是地震了!于是赶紧找参照物,一般是吊起来的如吊灯之类的物品,或者是看水杯里的水,如果地震的话这两样是最好判断的,我仔细看着自己水杯里的水,略有摇晃,再加上自己有种被轻微晃动的感觉,是地震没错,不过这样的震感每年都能经历几次,有点见怪不怪的意思了。
这座城市处于火山活跃区域,自然地表经常产生一些变动,也就经常有地震的情况发生,对于我这个从东北平原过来的人来说,对地震是毫无概念的,只记得在地里课上学到地震这一章,老师滔滔不绝的讲着有关于地震的一切,而我们满脑子里想的竟然是我的家乡会不会碰到地震的情况,当得到相对安全的答案的时候真是松了一口气,从此地震的概念在我生活里基本消失!
初来南方的时候就听说这里经常会有地震的情况发生,最厉害的一次竟然很多人在广场上住了好几天,至今还流传着那些同事由地震引起的各种笑话,一群来自外地的北方人和我一样没有经历过地震,一次地震有个同事只穿了一条内裤就跑出去了,而他的同屋却傻傻的原地不动,等警报解除之后他好奇的问他怎么不跑,这位北方来客根本不知道地震的时候是要跑的。那段时间地震警报频繁,只要有摇晃他们就跑的飞快,干脆有一些人就在空地上搭帐篷,反正也是夏天,既然住在房子里不安全还不如直接睡在外面,有一次神仙姐姐跟几个男同事开玩笑说单位要求今晚在哪个广场避震,结果这些人就都上当了,整整在外面抽了一宿的烟,当神仙姐姐她们几个女生去看他们的时候发现满地都是烟头。再到后来就见怪不怪了,即使再激烈的摇晃也有人照样躺在床上不动,竟然还有奇葩的女孩子一定要化好妆以后才肯往外跑。
等我来这里工作的时候已经很少有特别大的地震了,震源基本都是在其他地区,我们这里都只有震感而已。第一次确切的感受地震是在出租房里,那天是我休息,我躺在床上看电视,突然感觉到整个房间摇晃的厉害,先是左右晃然后就感觉是上下晃,房间里的物品都跟着一起摇晃,不用确认也知道是地震了,不过那时候我也是没有跑的意识,本着好奇的态度用心的感受着地震的状态,一波未平又来一波,还是感觉很新奇的,那时候也没有个微信朋友圈什么的,也没有办法真正认识到地震的强度,不过我曾听过一位前辈讲过他亲身经历过地震的情,唐山大地震的时候他在唐山出差,住在招待所里,地震来了的时候他第一时间跑到阳台去看情况,结果整栋楼晃来晃去竟然把他甩了出去,他记得非常清楚,被甩到了铁轨上,捡了一条命回来,据他说他从房间走到阳台都很吃力,地震的时候摇晃是不均衡的,人很难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当然他经历的是特大地震又是震中。所以从那时候我好像对地震的概念就是如果真的很严重跑基本是来不及的。
大灾难来的时候可能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死由命,毕竟生命是脆弱的,面对自然的灾难我们也是渺小的,学会一些避震知识也绝非是万全之策,所以只能尽力而为了。
有一次我和师姐在工作的时候偷溜出去逛街,总感觉有哪里不对劲,但也没有心思想那么多,回到单位的时候看见大家还是一脸惊恐的样子,他们问我们知不知道刚才的地震,我们才反应过来原来刚才不是自己敏感,看着我们一脸迷茫的样子,他们说正在工作的时候发现地震了,每个人都做好了往外跑的准备,可正在进行的活动没有办法停止,还有很多观众,如果有人真的跑出去,可能场面就控制不住了,于是每个人都只是在观望,却没有人敢经举妄动,还好只是虚惊一场,看来同事们坚守岗位的精神还是值得表扬的。
在这样一个陆地板块比较活跃的地区生活,每年感受几场大大小小的地震还是很习惯的,据说只有这样频繁的小震发生还不会发展到比较大的地震,能量守恒,只要把能量一点点释放出去,才会安全,当然在抗震方面做得最好的还是日本,这方面从东京回来的李桑是最有发言权的,他所经历的地震应该也比我们多的多。首先日本的房屋建造的抗震等级就比我们高,他们的地震意识也比我们好,家家户户家具以及物品的摆放也都是为抗震准备的,为地震可以说做了万全的准备,在这方面我们还真得跟他们好好学习一下,毕竟要防患于未然。
已经接近午夜时分,今晚的小震估计早就淹没在许多人的睡梦里了,不过打开朋友圈还是看到有几个夜猫子在问是不是地震了,看来他们和我有同感,住在稍微高一点的楼层就都会有所察觉,打开新闻网页,证实了我们的猜测,不过震源是在台湾花莲的海上,虽然是五点六级,而且摇晃长达20秒,但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现代生活的咨询速度可以让我们很快的了解周围发生的任何事情,确实很方便,第一时间我们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判断,当然就像是云南玉树地震,或者是最近发生的日本熊本的地震一样,我们是没有办法预测到地震的,危机是无法避免的,但在这样的生死关头我们依旧要保有一种冷静的心态,力所能及的去保护弱小、帮助他人,正是这样的一场场灾难让我们感受到了爱的力量,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大灾面前才会有大爱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