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的目的除了视察一下临安河两岸工业区发展的情况外,便是参与在工业区上游不远处的临安档案馆剪彩。档案馆从登岸初始便在东岸人国立建筑的计划表上名列前茅。但因为规模、选址、政策等一大堆问题反复撕逼,一直都没能在委员会内部达成共识。直到几月前记载着各种新来移民和新开发地区的环境信息的大量档案资料开始对本就难堪大任的市政府档案室造成威胁时,委员会终于下定决心在开发区的北部新建一栋领先时代不少的半现代化档案馆来承担一未来一段时间可见的档案大爆发工作。
提到档案馆,除了就职于偶尔会和它打交道外的工作外,恐怕档案馆在在如今的社会中基本属于存在感为负的小透明,尤其是和他的兄弟图书馆一比,对于我们一般人的利用率来说真是不高。但是对于一个现代社会、现代政府来说,科学现代化的档案系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上,档案可以说就是我们那张细化的身份证,我们的所作所为都会在档案中明确的指出,各种合同、法案也都会有档案作为记录,可以说档案既是东岸各种组织机构或个人的简历,也是后世看待现今的社会现状最客观理性的方法。不过建造一个档案馆的成本也着实不低。首先,档案对于气温和空气湿度的要求较为严苛,放在后世这自然都不是什么问题,不过对于现在并不能顶出空调这种天顶星科技的东岸人来说,如何保证纸质档案的有效保存就是一个摆在面前的技术难关。利用古代现成的冰鉴吧,无法保证房间内空气湿度保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于是东岸人只能采用土方法,直接把大部分的档案馆放在了地下,所以一般人从表面上看上去,档案馆只是一栋两层小楼而已,根本不会引起什么注意。但殊不知在地面建筑一下,档案馆在地下还有三层深的地下长城。这也牵扯到档案馆的效用,地上部分基本上是查阅区和私人档案办理处,而地下则承担了大部分真正储存资料的职能。不过地下建筑的防震、防火等问题便又冒了出来。首先地下建筑部分的施工重逢按照后世的教科书行事,加厚出入口、多使用弹性节点等各种方法不一而足;而面对棘手的火警,东岸认只得在各个屋子中都放置了大量的防火沙,建起了一堵堵坚实的防火墙和防火门。并设计了一套报警系统,即在任意一个物中,只要这个报警器被人触动了或被火焰烧灼,都会自动向管理办公室发送一封报警信息,然后再派出专业的消防队员来灭火。
而档案馆的建成对于东岸人的意义却还远远不止建筑技术的进步和档案工作的推行。这还关系到东岸人一直未能确定基调的宪法,从开始的《临时宪章》到后来的个批次宪法,无一不早到了大家的质疑,最后只能灰溜溜的打道回府。但这次司法部来真的,一定要在15年前制作出初稿。而档案馆就是诞生在这样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自然成了制宪双方的先锋棋子。对于宪法,东岸人中一直是有两派实力存在的,一种便是保障穿越众的权利,搞元老院寡头贵族政治,这一派认为一般来东岸工作的欧洲佬呢,是没有机会获得查阅一切这些资料权利的机会的,也就是说,这一切都成了东岸人专享,移民想要真的获得公民权必须与东岸人通婚,并从小接受东岸人的教育。这一明显的民族主义却如今依然在东岸议会中占的了上风,道理也很简单,大部分人想然这个国家变成另一块中国,很多人脑中更是被灌注了非我族者,其心必异等理论。但也不乏有识之士认为民族主义的弊端也深重无比,给予外来者这么大的压力,势必会降低移民的数量,而东岸人现在最缺的便是数量。而且多民族合作也势必会加快东岸人点亮自己黑科技树的速度。然而这一政党的意见却也触犯了东岸人目前临时宪章中极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动摇了东岸人的统治基础。他们认为为了保证社会稳定,终有一天,东岸人会解散特权会议,还政于民。长痛不如短痛,不如在********还未激化前就主动避开这一问题,建立一个像美国一样的已国家而不是民族作为国家核心灵魂的社会。所以这一党派认为,只要在东岸工作十年以上或接受了东岸人大部分教育,都可以获得东岸人的公民权。这一想法虽然是对东岸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的,但却实实在在的对现有的利益阶层进行了严重的冲击,所以想要在东岸真正实行这中法令,难度可见一斑。而如今建成的档案馆,正好吸引了正反两方的注意力,于是怎么存,谁能看,怎么看都成为了档案馆一出来就面临的严峻政治问题…………